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狄更斯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5-01-01

评分:4.8分

ISBN:7202037521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匹克威克外传 内容简介

《匹克威克外传》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写老绅士匹克威克带领以他本人命名的俱乐部的三位成员——年迈多情的特普曼、附庸风雅的史拿格拉斯和纸上谈兵的文克尔走出伦敦,到英国各地漫游。小说情节以匹克威克等人在旅途的见闻和遭遇展开,一些故事虽然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故事的进展又能自然地衔接起来,这正适合以分期连载的形式发表。作者的艺术构思和发表形式决定作品的某些艺术特征。这也表明《匹克威克外传》的创作还深受英国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影响。
《匹克威克外传》的情节大体上有四条线索:房东巴德尔太太状告匹克威克毁弃婚约;山姆·维勒的父亲同骗吃喝的伪善牧师史得金斯的纷争;俱乐部几位成员的爱情故事;匹克威克和山姆·维勒主仆同流氓金格尔的冲突。全书以*后一条线索贯穿始终,金格尔因受到匹克威克的道德感化*后改邪归正,形象地宣扬善良战胜邪恶的道德信条。
在匹克威克和他的俱乐部成员一行出游途中不仅有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滑稽故事的精彩描述,而且以喜剧的手法对法官、律师、法庭、监狱、议会、选举等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小说中对于田园生活的描写带有理想的浪漫色彩,是作者心想往之的不受封建压迫和资产阶级剥削的人间乐园,反映作者心目中古老的美好的英格兰;而对于尔虞我诈的城市生活的讽刺和谴责,正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弊端的认识和愤懑。
作者怀着鲜明的爱憎,运用引人人胜的讲故事的写作技巧和精彩无比的喜剧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匹克威克和他的俱乐部成员虽然是有产者,但作者没有赋予他们本阶级的恶习,却予以平民阶层的习性,都循规蹈矩地遵守道德原则。匹克威克在出行途中陷入多重困窘的境地,作品尽力宣染他的天真、幼稚、不懂生活,处处碰壁。匹克威克总是好心肠办傻事,到处吃亏出洋相,在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仍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人觉得可笑,又逗人喜爱。作者不仅给正面人物都敷上一层喜剧色彩,而且对反面人物和丑恶现象也都采用喜剧的艺术手段,加
以夸张、漫画化,令人看到他们可鄙又可笑,达到尖刻嘲讽和愤怒谴责的艺术效果。
小说中凡写到与法律有联系的人,不是被金钱收买,就是罪犯。匹克威克被一心想嫁给他的房东巴德尔太太莫名其妙地起诉子虚乌有的毁弃婚约,匹克威克因拒付赔偿费入狱,而律师由于因此无法从赔偿费中拿酬金,就把巴德尔太太也抓进监狱。这真是极其荒诞不经的审判。对于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的场景和人物的描绘,让人觉得那简直是人间地狱。这些荒诞的情节是对法庭和监狱的极端挖苦和嘲讽。书中还绘声绘色地描绘了伊倾斯威镇荒谬绝伦的选举场面,镇上两个敌对的党派在竞选国会议员时相互攻击,弄得镇上居民也兴奋到发狂的境地,结果在选民中晕病大
流行,许多人毫无知觉地躺在人行道上。对于资产阶级两党制和民主选举如此丑化漫画化,是对当时英国政治制度*辛辣的嘲讽。
《匹克威克外传》在英国文学上*主要的贡献是*早以当代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并把平民当做小说的主人公。小说描写当时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如街道、广场、客店、旅馆、公寓、别墅、学校、法庭、监狱,肯定当代生活素材的美学价值。人物方面有马车夫、穷学生、仆人、流氓、狱吏、房东、牧师、绅士、律师、主笔、政客、法官等,几乎描绘到当时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物。匹克威克虽然是位老绅士,但他不请世事、打报不平、助人为乐,是作者有意把他塑造成仁慈和博爱的典型,客观上他具有小人物的品格,是平民的化身。匹克威克的仆人山姆·维勒在书中占重要位置。他出身贫苦人家,是在城市下层人民中混出来的,社会大学堂造就他通晓世故,一次次为他的主人解围,充分表现出机智多谋、勇敢干练。他们主仆一愚一智,相映成趣,不仅添加许多笑料,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
狄更斯是一位十分关注社会问题的作家,他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写了许多滑稽的冒险故事,不同阶层的读者都赞尝这部雅俗共赏的小说,甚至一度出现过《匹克威克外传》热,但它不是供人消遣的闲书,而是具有丰富而深刻内容的严肃文学作品。这部小说所以能畅销至今,因为它植根于现实生活,书中尽管宣扬善良终归战胜邪恶的道德理念,但看不到抽象的说教,作者的道德理念渗透到天才的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的统一。
马克思称赞狄更斯和那个时代的作家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等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他们揭示了许多“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今天我们阅读《匹克威克外传》不仅可以增长对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和世态习俗的认识,而且可以在这部既妙趣横生又蕴含社会真理的不朽名著中得到高度的艺术享受。

匹克威克外传 本书特色

狄更斯是一位十分关心政治和重大社会问题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为了某些严肃的目标而写作的。《匹克威克外传》决不是什么滑稽故事集,更不是供消遗的闲书。用作者自己常用的字眼来说,它里面充满了关于“可怜的法律”、“选举”、“监狱”、“行政官”、“财产”、“教会”、“学校”、“穷”、“富”等“大成问题的”问题,十分严肃的问题。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期的**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反映了极其广阔的生活面,真实地描写了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故事的梗概是这样: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区克威克社”)的创办人。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

匹克威克外传 目录

认识作者
关于《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人物表
精彩片断赏析
Episode 1 生死决斗
Episode 2 周游遇险
Episode 3 百口难辩
Episode 4 智者千虑
Episode 5 平冈行猎
Episode 6 狭路相逢
Episode 7 冰上失足
Episode 8 初偿酒账
Episode 9 惹祸上身
Episode 10 言归于好
Episode 11 主仆情深
Episode 12 恩怨了结
思考与提示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于一八一二年二月七日出生于英国朴资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他父亲约翰·狄更斯是海军会计处的一个小职员。狄更斯幼时就常常溜到家里的阁楼上,津津有味地阅读一本又一本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斐尔丁的作品、《天方夜谈》、《唐吉诃德》,都是他喜爱的作品。他的幼小的心灵早就同文艺结上了不解之缘。以后他的家境日渐穷困,债台高筑,一家人不得不离乡背井,迁居到伦敦。但移居未久,家里旧债未清,新债又来,他父亲终于被投入债务监狱。这时狄更斯才十岁。但是作为一群弟妹的大哥,而父亲又是一个毫无办法的人,狄更斯就
不得不担起家长的责任来。十一岁,他就到一家皮鞋油厂当学徒。为了节省开支,他母亲带着弟妹们到监狱里和父亲住在一起,狄更斯单独留在外面,每星期领到薪水之后,就带着钱或食物去探监,和父母弟妹团聚。这些艰苦的日子在幼小的狄更斯的心灵中遗留下永不消失的印象,使他对贫苦无告的儿童、对穷人、对被迫害者充满同情,对英国当时的统治阶级和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莫大的仇恨。以后他父亲获得一笔小小的遗产,出了监狱,把查尔斯·狄更斯送到威林顿高等学校(相当于高小)去读书。校长琼斯先生是一个又愚昧又野蛮的人,对学生任意鞭打。辱骂。这个人物在狄更斯的作品中曾经出现过很多次。家中仅有的一点钱财不久又用尽了,查尔斯·狄更斯不得不停学就业,为糊口而奔忙。他时而作律师的书记,时而为事务所送信,时而到法院当速记员,时而为报纸作采访。艰难的生活使狄更斯获得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知识,为他以后的写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二十二岁时,狄更斯试写了一篇短篇小说,畏怯地投入一家杂志社的信箱中。一个星期以后这篇小说刊出了,狄更斯就这样开始了业余写作活动。他最初为《记事晨报》写一些特写,署名“鲍斯”。一八三七年他写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这部作品发表以后,风行一时,畅销全国,顿时成为街谈巷议的资料,并使得他得以靠写作维持生活,开始了著作生涯。以后他又写了许多作品,主要是长篇小说,获得极大的成功(狄更斯著作年表附后),终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
狄更斯曾长期居住在法国、意大利,并曾到美国游历。他对美国的观察极其深刻;美国的虚伪的民主政治、残酷的监狱、特别是暗无天日的蓄奴制,引起狄更斯极大的愤慨。他说:“我已经失望了,这不是我要来看的共和国,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共和国。”他的游记体小说《美国札记》和长篇小说《马丁·朱什尔维特》都对美国社会的黑暗和丑恶作了有力的揭发。
狄更斯是欧洲十九世纪少数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之一。他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深刻地暴露了英国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实况,而且也在于他掀起了真正的文学革命。在他以前的英国文学中,普通人民是没有地位的;狄更斯虽不是第一个改变这种现象,却是最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现象的人。他用生动而热情的笔触描绘了下层阶级的人们和他们的悲惨生活。他把贫民窟、小客栈、贫民收容所、债务监狱等等悲惨的生活景象写入了文学作品,而且对那些穷人,那些正直的劳动者,给予最大的同情。另外一方面,他以讽刺的笔法,对新兴的工厂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以及资产阶级社会,资产阶级虚伪的“民主政治”和“党派活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不平等和不合理现象,资产阶级法律的非人道本质,都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他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反映了英国十九世纪初叶的社会真实面貌。他的作品里充满了光辉四射、妙趣横生的幽默和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他的人物形象有许多能使人一读之后就长久地活在读者的心目中。
查尔斯·狄更斯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日益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取得胜利的时代。但也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也就兴起了它的对立面即工人阶级,而且两个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也就日益尖锐起来。狄更斯开始写作的时期正是著名的“宪章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列宁说过:“当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的时候,欧洲大陆发生的革命大都是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而在法国却爆发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伟大的国内战争。”(《列宁选集》第三卷第81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这就是狄更斯生活时代的基本情况。虽然在客观上伟大的“宪章运动”给了极深刻的影响,推动了他的作品的批判性质的发展,而且在当时也恰恰是“宪章运动”者对狄更斯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评价,认为他反映了人民的要求,但狄更斯主观上对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不仅不能理解,而且是反对的。他同情工人,却不同情工人的革命。他是一个阶级调和论者。他幻想可以用道德和教育把那些残酷的剥削者改造过来,幻想可以依靠好心肠的人的施舍,来消除世界上的贫富悬殊。他揭发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却不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他憎恨金钱对人类灵魂的统治,但是找不到为什么金钱会变成全能上帝的原因。虽然马克思就是狄更斯的同时代人,而且马克思在伦敦住过多年,还领导过英国的工人运动;虽然伟大的《共产党宣言》在一八四八年已经发表,而且在一八五○年已经出版了英文版,但是狄更斯对这些都一无所知。他始终只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者。也可以说,他不是一个革命者,只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所以他的作品,一方面具有深切而有力的批判、揭发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含有不少的消极因素。
虽然如此,由于狄更斯真实地、生动地描绘了十九世纪初叶的英国社会生活,由于他对人民怀着无限的深厚同情,尽管他对资产阶级还存在着幻想,致使他的思想和艺术都受了很大限制,但他还是属于进步传统的。贯穿在他的一切作品中的基调,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者代表人物、即他心目中的“恶人”的憎恨,和那些处于资本主义压迫下的普通人和穷苦的劳动者、即他心目中的“善良的人”的同情。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发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直到现在还为人民所喜爱和珍视。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