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深作品精粹

高深作品精粹

作者:高深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2020-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21207026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高深作品精粹 目录

**辑 诗歌
我默立在海瑞墓前
你就这样掏出自己的心
黄山松
法律
北京
访孙中山故居感怀
春天的旗手
筏子工的深情
女店主和她的黄泥小屋
一个牧羊人的爱情
古渡口有一只木船
绿洲,赞美人生的诗
唱“花儿”的女人
男人、远山和酒
大漠草原上的男人和女人
给一位老羊工
她不是大西北的女人
回族妇女
老泥水匠的梦
牧羊人的葬礼
未列入名册的拓荒者
生命
雪夜
老树、牧人和他的妻子
那片青青的草坪
告别大西北
在那个日子里
大海的女儿
茉莉

旷野
我依然立在海岸
火花飞溅的思想
寻觅(之二)
一匹老马
怀念父亲
离休之后
奉国寺大佛
苦歌
寻找自己
鹿回头
火山口上的白桦树
阿房宫遗址游感
访东坡书院
问半坡遗址
春天老了
我有许多回忆
无力到达的远方
一颗麦粒的生与死
读近代史有感
从腾格里归来的追忆
没有眼泪的黄土高原
访沈从文故居
我从“鬼门关”归来
游秦始皇陵
兵马俑
敦煌
大漠之恋
橡胶树,你流的是什么?
水手
白帆
渔港
浪花
心向辽西
长白天池
关于那场迟到的春雨
海兰江,你是革命的摇篮
我很累
良心贱卖
风呵,你好大的威力
他这个人真会拍马
给官僚主义者
封建主义
关于我的民族
独酌
题马骏墓
洱海渔家
长城
给老清洁工
巍峨长白山滔滔鸭绿江
一曲不寻常的战争的壮歌
决战之前的雪夜
塑像
雨花台前
朱瑞将军
抗日亡魂向我默默地走过来
娄山关
他战死在那个遥远的冬天
永远的长征
在柏林,我寻找贝多芬
柏林墙呢?
假如从亚洲飞来一只麻雀
给一位漂泊者
**千零二个故事
参观伊拉克国家博物馆
思念
诗歌
艾青,苦难和爱造就的诗人
我的诗(之一)
我的诗(之二)
致诗人
诗人和春
一个诗人的自白
第二辑 散文随笔
童年在关东
小兵下江南
西海固的后代
别了,大西北
春天的旗手
唱“花儿”的女人
黄土高原没有泪
我的几位维族朋友
生存
海之角天之涯
远山深情
苦菊
看山老爹
读大漠
母亲的嘱咐
泪眼问花花不语
水本无形
改正后写的**篇报道
无能于巧语花言的人
歌者无悔
劝夫
润物细无声
唐宋诗话(四则)
一个诗人与一条河流
琵琶妇人观念析
戏剧变脸与变脸术
让谁喜欢
两个故事异曲同工
慎尔行,将有随之
多一些“自选动作”
潮涨宜行船
创伤也是“财一笔”
毛志成先生怎样画“句号”的
说识人“有度”
也谈谁人信高洁
谁看得远
诚实的真伪
“张三”乎“李四”乎
问与“下问”
杂文:犹抱琵琶半遮面
麻木的背后
骂钱骂喇叭骂猫
鲁迅何以小说立足文坛
大江东流去
英雄气概
民族的眼睛
沈从文与卞之琳的人格
散文的真情、品格及文采
唐宋诗词的意境之美
今月曾经照古人
孔子的治国之道
茅盾穿过“紧鞋子”
第三辑 小说
军魂
油画大师的归来
清真寺落成的时候
雁归来
那片淡淡的白云
小路
她不是大西北的女人
阿拉善的悲哀

高深作品精粹 内容简介

本书将其一生创作的诗歌、散文随笔、小说的优秀篇什精选结集, 诗歌书写人和人的命运, 情感沉厚, 语言富有冲击力 ; 散文随笔饱含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思想的风骨 ; 小说充满诗意, 描写军人时, 洋溢着英雄主义气质, 描写西北农民时, 又具有淳朴浪漫的情怀。

高深作品精粹 节选

《高深作品精粹》:童年在关东沈阳:井边一张“绵羊票”沈阳的冬天来得早,穷人的冬天来得就更早,棉衣还没备齐,大地就结冰了,挂着霜花的树木仿佛是用结晶的白糖做的。我四岁到七岁,是在沈阳度过的。我家在小西关清真北寺旁边,实际上和清真寺就隔着一道墙。东面是**商场,当时是伪满洲国,沈阳叫奉天,**商场叫奉天**商场。我家的门洞对着商场的西大门,大门里有一口“洋井”,一年四季井边总汪着水,夏天常有小鸭子嬉戏,冬天便结成冰。**商场分室内室外两部分,室内有一家电影院,几家小人书铺,其余大多是卖服装布匹百货的摊位。室外是餐饮娱乐场所,餐饮一律是小饭馆,凡是沈阳有名的小吃应有尽有。娱乐场所五方杂处,整天闹哄哄的,光唱大鼓的就有好几种,像什么奉天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等,还有唱莲花落的,唱蹦蹦的(就是今天的二人转)。有说评书的,说相声的,有变戏法的,拉洋片的。*闹腾的数练把式卖大力丸的,一个粗壮的汉子,耍过一套拳脚,练过一阵石杠后,两腿一叉,大声地吆喝道:“您是抬胳膊疼,您是背膀子痛,只要吃了我的大力丸,管保让您一身都轻松。”各个杂耍场子之间,还夹杂着一些卖雪花膏、卖虱子药、卖牙粉、卖仁丹的。卖牙粉的*逗,他自己长着一嘴大黄牙,却一本正经地喊着:“有黄牙根、黑牙锈的,一刷就白。”那情形那场景很像老北京的天桥。**商场是我儿时的快乐天堂,只要一放下饭碗就往商场跑,肚子饿了也去商场解闷找乐,有时看小人书听相声真就忘了饿。小时候挨饿是常有的事。那时我父亲出门在外做泥水匠,母亲给有钱人家做针线活,二叔替一家岫岩老乡打零工,老叔蹬三轮儿,只有奶奶、我和比我大一岁的堂兄小庆吃闲饭。一家四口终年辛苦,却常常饥一顿饱一顿。那年月穷人家没有午饭。有时奶奶见我和小庆饿得打蔫儿,就抓一把小米,熬半锅米汤,让我们俩灌个水饱。很小我就尝过“家无隔夜粮”的滋味。我们每天的晚饭须等到二叔老叔回来,他们带回一二斤高梁米或棒子面,晚饭才算有了着落。奶奶总说我和小庆是饿死鬼投胎,太能吃。一天,邻居金奶奶给我和小庆一人一根水萝卜,奶奶看见后一把夺了过去,说:“小孩子不要吃萝卜,萝卜消食,越吃越饿。”我牢牢记着奶奶的话,直到多年以后,仍不敢多吃萝卜。记得“低标准”那几年,我在省报跑农业口,有一回下乡采访,生产队长把我领到萝卜田里说:“粮食金贵,款待不了你,萝卜还多,拔几根吃吧。”我刚刚弯下腰想拔,猛然想起奶奶关于“吃萝卜消食”的训诫,立马直起腰,连连摆手。队长还以为我有顾虑,紧说“没关系的,吃个萝卜算不上犯纪律”,他哪里知道我有一个“饥饿情结”呢?六岁那年,是个多雪的冬天,积雪的街道刮起一阵阵寒风,太阳也无精打采,藏到清真寺邦克楼的后面了,既没生火又没点灯的屋子变得更加阴冷。我和小庆坐在窗台前,不时朝外张望,不见二叔和老叔的身影。我们并不挂念叔叔们,只是挂念叔叔手里提的面口袋。那口袋里装着我们全家当天的晚饭哪。……

高深作品精粹 作者简介

高深,回族,1935年5月生,祖籍辽宁岫岩县。1946年8月1日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1949年开始写作,1952年公开发表作品,1956年出席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代表大会,至今已出版诗歌、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杂文、随笔集等18部,四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骏马奖”。自1990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专家津贴,1986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专家。分别被中国作协第四、五、六、七、八次代表大会上选(聘)为理事、委员、名誉委员。1988年5月离休。现为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协名誉委员、民族学杂志社编委、辽宁省作协顾问。在宁夏工作28年,曾任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朔方杂志社主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