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知汉系列》第二册,从刘邦去世讲到武帝即位前,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内容一边叙事普及,一边对历史文本中的相关谜团进行释疑。
一、孝惠帝是否真的有那么“仁弱”和怠于政事;
二、疑云重重的“白马之盟”究竟是真是伪;
三、吕后的人事安排真的是要夺取刘姓江山吗?
四、诛吕之变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以及陈□在其中的作用;
五、汉文帝如何以不被看好的实力收拾诛吕后的残局;
六、德与欲:文帝的阴阳两面;
七、景帝传位梁王和七国之乱的关系;
八、景帝更换继承者的动机。
本书于普通讲文景之治的区别在于,辩证分析了文景两朝对民间采取休养生息、对宗室进行残酷压榨的两面性,提供了更立体更全面的人物形象和史观。
《帝国的阴阳两面》为《知汉系列》的第二部,
辩证分析文景两朝对民间休养生息、对宗室残酷压榨的两面性
读来如亲历炎凉,
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幽深和残忍。
作者以学问家一样的认真,
散文家一样的文笔,
评书家一样的戏剧感,
哲学家一样的悲天悯人,
把这段历史讲述和阐释得津津有味,
令人欲罢不能,惟嫌纸短……
自序:阴阳两面的三重含义
夹在汉高帝刘邦、汉武帝刘彻中间,拥有天子身份或实际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前后有六人:孝惠帝刘盈、高后吕雉、前少帝、后少帝、文帝刘恒,以及景帝刘启。
这一段时期,看似没有刘邦时的传奇,没有刘彻时的雄壮,然而却在经历痛苦的内部革新。就像绝大多数朝代一样,开国之主匆匆草创,当他死去之后,留下一个后遗症众多的摊子给子孙,能否妥善解决,决定了这一朝代绵延的时间。秦、隋不能解决,便成短命王朝;汉在艰难和血腥中幸存,则成就强大帝国。
这六个人,尤以孝惠、高后、文景为代表,是承上启下的核心人物,不可谓不关键。我把这一时期汉朝的特点,称之为“帝国的阴阳两面”。
阴阳两面,有三重意义。
其一,在于刘邦死后,汉朝进入两宫政治阶段。何为“两宫政治”?即孝惠帝居未央宫、母亲吕后居长乐宫,同样都能发号施令,决定帝国走向。明面上的天子,和其背后的太后,构成了□□重含义:“权力的阴阳两面”。孝惠帝在一般的解读中,是个仁弱无为的少年天子。但本书将会结合学界研究成果,列举其并不那么仁弱、并不那么无为的实绩,揭露其时母子矛盾这一条主线和暗线。两宫政治的结果,是造成了两人身边各自围绕着一批站队的臣子和奴仆。作为政府首脑的丞相一职也在这一时期,从一员不得不分为左右两员,以□衡母子间的权力斗争。
其二,吕后死后,由各种利益集团联合掀起的诛吕之变,导致了吕氏灭族、后少帝之死。文帝从藩王的身份接受邀请,入主长安。为了政变和即位的正当性,帝国对此一段历史进行了主动涂抹修改。李开元先生在《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中曾提及:“西汉初年,汉政府出于自身的政治利益需要,对于历史记载曾多次进行修改。其较大的修改至少有三次。一、对于秦王朝历史的修改;二、汉王朝对于汉曾经从属于楚,汉王国乃是项羽的封国等有关汉之由来的隐瞒;三、对于吕氏政权的历史所加的修改……”留下来的文字记录,和被抹去的历史痕迹,构成了第二重含义:“叙述的阴阳两面”。从古至今,学者们为还原这一阶段的事实做出了不少努力,本书中同样会从蛛丝马迹入手,尽量破解如“白马之盟”等扑朔迷离的谜团。
其三,文景二帝,一般读物只强调其宽容仁厚之政治。除非综合全面的专业书籍,才会立体解读。考文景两朝之治,实际上是对民间的休养生息,以及对权力内部和宗室内部的残酷侵削,两者结合。对下的仁厚,和对上的刻薄,构成了第三重含义:“政治的阴阳两面”。推而广之,不仅文景两朝如此,这种一体两面的执政理念,事实上从吕后时期就已发端。吕后以严酷手对付不服从的刘氏、吕氏,文帝以强硬措施报复诛吕集团,景帝则以更加绝情的方式对待功臣、儿子、诸侯王,从根本上解决了宗室的威胁。
本书将在众所周知的“文景之治”外,着重展示政治残酷的另一面。
本书是“知汉”系列的第二册,和□□册相比,更多采用抽丝剥茧似的叙述方式,同时也增加少量史书原文的引用,提高可信度,因此在阅读的专业性要求上有所提高。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历史只有两种,一种是“发生的历史”,即真真实实在时空里曾经演绎过的人、事、文化;而另一种称作“描述的历史”,所有我们接触的、感知的、学来的、掌握的、传授的,大约都是不同描述下的前人与前事。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也不过是在描述我所以为的历史,如果还有什么值得强调的,那就是□□册自序里就强调的叙事风格。
中国的历史书,习惯了英雄叙事,习惯了写王侯将相的家书,而在我眼里,个人都是渺小的,帝王也好,世家也好,□民也好,在帝国的起与灭、时代的兴与衰里无一不是被驱使着前进的蝼蚁,我希望您读此书,除了了解历史之外,还能读到每个人的无奈,能读到众生的悲苦。
燕长城绵亘在汉帝国东北的边境线上,隔绝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世界。
往南,田园家舍、耕织工读,农业社会的百姓除非遇上天灾人祸,否则绝不愿意离开自己拥有的一亩三分地。而往北,时而荒漠千里、杳无人烟,时而草长马肥、骑猎游牧,雄劲的匈奴族东奔西突,迁徙不定。这样的生活被长城以南的中原人视为野蛮落后,不知礼节。任何一个中原人,不陷入绝境或没有巨大利益的诱惑,往往不会轻易放弃自己汉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匈奴杂居在一起。
汉高祖十二年的四月,即将入夏,燕地仍然带着一丝春天的凉意。
一位衣着华贵、须发皆白的老者眉头深锁、满面愁容,在燕长城隔绝南北的关塞下徘徊不已。在他身后,陈列着战马、战车、军装的士兵以及许多穿着便装的男女老少,一时马嘶人语,颇有些嘈杂。看得出来,这数千人的紧张不安,都和发愁的老者有关,似乎都在期待着老者的一个决定或是一个命令。
老者犹自忧心忡忡,徘徊不已。
忽然,隆隆之声由远及近,一辆马车疾驰而来,“吁”的一声,停在不远处。从车上跌跌撞撞跑下来一名男子,小碎步向老者趋行。而老者早已焦急地盯着他不放,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消息。
男子近前,面带戚容小声向老者禀告了几句。只见老者瞬间双泪夺眶而出,抖抖索索向着西面拜倒在地,嚎啕而哭道:“老臣卢绾,恨不能复见陛□,□陈赤心!”
这位情绪激动的老者,赫然就是汉高祖刘邦自小到大的挚友、夺下臧荼的燕地后亲自分封的燕王卢绾。
见大王如此,身后数千人纷纷下马下车,齐齐向西拜倒在地,一起向刚刚驾崩的皇帝陛下尽哀,只是这哀中,却带着些不同寻常的悲情。
要了解其间的前因后果,需要重头来说说卢绾这个人。
卢绾和刘邦情谊非同一般,甚至有一些天意般的巧合。
首先,他们同年同月同日,生在同一个“里”,相当于生在同一个自然村,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而更难得的是,《史记》称:“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也即两家原本关系就十分密切,于是“里中持羊酒贺两家”,村里人纷纷前来相贺送礼。等到刘邦和卢绾长大一些,两家又送他们一起读书。如前所述,刘邦的兄长是农耕持家的,这说明至少到刘邦出生时,家境已经较为殷实,且在当地具有了一定的声望。而刘卢二人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一起读书,自然关系更为密切,“又相爱也”。于是里中“复贺两家羊酒”。
不过在这段关系里,有明显的从属关系。就像我们从小到大的经历一样,孩子群里,总有人天生具有孩子王的气质,其他人则唯唯诺诺,像个跟班。
卢绾就是刘邦的小跟班,唯这名大哥是从。
刘邦还是□民身份时,经常为了躲避徭役,四处流亡,卢绾则跟在身边出入上下。等到刘邦据沛县起事反秦,卢绾则以宾客身份随从。刘邦被封汉王,卢绾升任将军,又以太尉一职跟随刘邦东击项羽。
《汉书》称卢绾:“常侍中……出入卧内”,即卢绾可以出入刘邦私人休息的地方,这种信任的待遇绝非一般亲信可比。另外如其他的“衣被食饮赏赐,群臣莫敢望”,其他臣子连想都不敢想。《汉书》还特意以萧何、曹参作比较,说他们虽然凭借赫赫事功受到刘邦的礼遇,但如果要论亲密和宠幸的程度,都无法和卢绾相比。
“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绾者。”——《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刘邦对这名从小一起长大、又死生相随的兄弟,情义足够深厚,不曾亏待。群臣自然也都看在眼里。
所以刘邦在剿灭燕王臧荼后——如前所述,臧荼既是异姓王,又是项羽系旧将,自然在清除计划之内——故意公开下诏,令群臣商议由谁来当新的燕王、守护燕地比较好。群臣装模作样讨论一番,异口同声道:“太尉长安侯卢绾,跟随陛下□定天下,功□多,我们觉得他当燕王□合适。”
群臣的这番话,无疑是揣摩上意而发。而卢绾实际上究竟有多少功劳,倒也不难推测。
《史记》在记录功臣时,如曹参、樊哙这些身先士卒的将领,常常不厌其烦地记录每一场重要战斗,有时甚至具体到砍了几颗人头。以樊哙为例:击破李斯儿子李由军队那场战斗中,“斩首十六级,赐上间爵”,在攻破秦国□后关卡武关,成功进驻到灞上的大决战中,“斩都尉一人,首十级,捕虏百四十六人,降卒二千九百人”。记录张良、陈□这些谋臣时,也详细介绍了参与的一些重要战略部署,就连记录萧何,也提及了稳定后方、支援前线的具体事例。唯独卢绾在亡秦灭楚两场大战争中,既无战斗资料,也无参谋贡献,只是寥寥几笔提到他始终跟随刘邦,宠幸无人能比。上方提到《汉书》载:“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绾者”,其实也侧面说明了,萧何曹参有事功,而卢绾没有多少事功可言。当然,在项羽死后,卢绾也曾参与剿灭余党,跟随刘邦一起征讨燕王臧荼,但要说到“功□多”,无论如何都排不上号。
而越是如此,越说明刘邦对卢绾的喜爱不同一般。
既然群臣如此识相、如此表态,刘邦便顺手推舟,把自己这位好兄弟送上了王者之位。
我们之前说过,这次分封代表了刘邦初期的治天下理念。他并不排斥疆域之内存在异姓王,但必须是自己信得过的嫡系。刘邦自以为把卢绾一路扶到燕王,算是尽到了兄弟情义,却没想到,这一决定同时也把兄弟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矛盾仍然要从陈豨的叛乱说起,这一场叛乱,不仅令吕后借机除掉了韩信、彭越,也让卢绾失去了在汉朝立足的□后机会。
从地理位置来说,陈豨的据点代地,恰好夹在刘邦和卢绾之间。因此刘邦在亲征陈豨时,令卢绾从东北方向同时进攻,让陈豨首尾不得兼顾。
大哥一言,小弟自然照办。受到汉燕军的夹击,陈豨腹背受敌,形势十分窘迫,赶紧派出使者向匈奴求救。卢绾听说之后,也派出一名叫张胜的使臣前往匈奴。
张胜来到胡地,本是为了极力化解陈豨使者的努力,拉拢匈奴的支持。只是没曾想,他在匈奴帐中,遇到了一名旧人:故燕王臧荼被诛杀后,逃亡在匈奴中的儿子臧衍。
臧衍对张胜道:张公您之所以受到燕王器重,是因为您熟悉匈奴之事。而燕国之所以能长存,是因为诸侯不断叛乱,汉朝兴兵□叛,战事永无休止,没时间料理燕国。如今张公您为燕国出使匈奴,试图帮汉朝快速消灭陈豨势力。可惜啊,我只怕陈豨一死,下一个要清理的就轮到燕王了。到时候你们也难免成为汉军俘虏。张公您何不想办法让燕王暂缓攻打陈豨,同时和匈奴讲和。如此,便可以长长久久、安安稳稳做他的燕王了。
张胜被臧衍这番话说服了。
故事发展到这儿,还算合理。但接下来,蹊跷的事情便来了。
“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假如臧衍说服张胜的理由真的如上所说,是希望燕王和陈豨、匈奴三方讲和,保持形势僵持,不让汉朝能对付任意一方,才是久安之道,那怎么张胜接下来的做法却是令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王卢绾呢?这样做岂不是愈发坚定卢绾护汉之心?
从这一段错乱的记载便可推知,臧衍和张胜的对话远非如此简单,否则不会出现逻辑颠倒的行为。
真实对话究竟如何,史书虽然不载,却也可以从前后文里推测出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张胜其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事也。”——《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什么意思呢,张胜之所以被卢绾派来匈奴做使者,是因为他经常和匈奴打交道。说明张胜是一名久居边境之人,且应该经常作为使者来往匈奴之间。而燕王卢绾呢,卢绾是高祖同乡,生长于南方楚国,又长期跟随刘邦在中原征战。卢绾是直到刘邦诛杀了旧燕王臧荼,才接管了燕地。那张胜其人,必然不是卢绾的旧臣,而是一直在燕地任职,卢绾当上燕王后又继续使用的前套政府班子的成员。卢绾之所以任用张胜,正如前所说,是因为他“□□事”,在燕国这样一个与匈奴接壤之地、军事重地,这个技能相当重要。
也就是说:在卢绾之前,张胜效忠的前一位国君,正是臧荼。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他一到匈奴营中,前来做他工作的人,是臧荼的儿子臧衍。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张胜在接受劝说后,做出的行为是“私令匈奴击燕”。
臧衍和张胜两人对话的真实内容,已经呼之欲出。臧衍绝不是想要两存卢绾和陈豨,而是说服了父亲的老部下,帮助自己在匈奴冒顿单于面前,争取到兵力支持,攻打卢绾从而夺回属于自己家族的燕国。
张胜在旧主和新主之间,选择了站在故人一边。这样一来,卢绾顿时也变成两面受敌,一面要抵抗匈奴帮助臧衍复国,一面要协助汉军夹击陈豨。两相权衡,他选择了派遣另一名使者范齐出使陈豨,或许是想缓解这一面的军事压力,毕竟他和陈豨之间,并非主要矛盾。另一头臧衍身上的国仇家恨,才是不可化解的。
高祖十二年的冬天,传来陈豨被周勃率领的汉军斩杀的消息。卢绾略略松了一口气,这下他可以全力对抗匈奴的挑衅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派出去的两名使者,张胜和范齐,此刻却忽然成了压在头上的一大罪名。
这一日,从长安来了几名使者,说是来调查他勾结匈奴和陈豨,涉嫌通敌谋叛一事。
卢绾惶恐万分,百般纠结之后,选择了躲起来不见汉使。
不见使者,则百口莫辩。这一选择看起来愚蠢万分,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理由。尤其是在他知道了这一行领头的使者究竟为谁之后,卢绾不得不感到由衷的害怕。
领头的使者是谁呢?
姓审,名食其(读作易基)。
审食其是何人,前面曾略微一提。在刘邦起兵反秦时,把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留在了老家,并留了一名小弟服侍保护他们,这名小弟就是审食其。刘邦灭秦之后,入汉中当汉王,趁项羽□定齐国时,借机东出,想要接回家人,不幸又被项羽击败。太公、吕雉和审食其都被项羽俘虏。直到楚汉画鸿沟为界,暂时讲和的时候,吕雉才作为谈判条件被楚军释放。这中间,刘邦和吕雉分别了整整六年。
而这六年里,审食其和吕雉朝夕相处,成为了她□信任□亲密的灵魂伙伴。
刘邦和吕雉重逢之后,刘邦已经有了别的宠姬,而吕后对审食其宠幸无比也人尽皆知。
这样一个人作为使者前来,代表的是谁的旨意,不言而喻。
换言之,假如来的使者是张良,那就是刘邦的代言人,卢绾未必不敢见,凭他自忖和刘邦从小交欢的情谊,没有什么是不能解释的。
而吕后的旨意,却令卢绾头皮发麻、毛骨悚然。
正如他对亲信所说:去年春天淮阴侯韩信被诛杀,夏天梁王彭越被灭族,都是吕后的主意。听说皇帝陛下亲征英布时受伤,如今重病在身,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吕后决定。她哪里会安什么好心呢,只知道剿灭异姓诸侯和大功臣而已。
在见到这一情形后,卢绾身边的一些臣属也敏锐地嗅到了权力斗争的危机感,纷纷趁机溜走。“其左右皆亡匿”。权大财大,这种时候都不如命大。
审食其一行始终见不到卢绾,完不成任务,干脆返回长安,向上如实禀告。
很快上面就给燕王定性了:躲起来不敢见朝廷使者,果然是想要造反。
三月,一支□叛军整装出发,向燕国进击。
领军的人是谁呢:樊哙——吕后的妹夫。
这件事前前后后的负责人,从使者到将军,无一不是吕后的亲信。充分说明了主张剿灭燕王卢绾究竟是谁的主意。而且也证实了,至少在刘邦病重时期,宫中的政令,并非只出于天子一人。在刘邦生前,吕后就已经开始对权力逐渐染指。
不过此时,刘邦毕竟还没有驾崩。有人趁机上言:樊哙党于吕后。刘邦虽病重,仍勃然大怒。
须知,任何帝王□厌恶的行为之一,即是臣下互相结党。结党意味着形成小集团,小集团意味着有内部的私人利益和私人目的,意味着不会对帝王毫无保留地效忠。尽管吕后是皇后、是钦定继承人的生母,但刘邦绝不允许她公然形成自己的权力集团。将相更不可以依附于她,在刘邦活着时,臣子必须只效忠于刘邦,刘邦死后,则必须只效忠于继任天子。
刘邦把陈□和周勃叫到病床下,亲自下令两人坐马车立刻飞奔往前方,追赶樊哙的军队。同时命令陈□到达军中,就地将樊哙斩首,由周勃接管军队。
两人马不停蹄上路了,路上一商议,意见却不谋而合,都觉得刘邦不过是一时之怒,虽然生气,但毕竟樊哙是吕后妹夫,功劳又大,不如把他绑回京去,让刘邦亲自处置。当然,“功劳大”只是明面上不马上杀死樊哙的理由,□主要,还是因为两人眼见着刘邦已经病入膏肓,百年之后,吕后话事,自然不可以轻易扛下杀死樊哙这口锅。不如绑着慢慢回京,见机行事。
陈□用囚车装着樊哙先行回长安,暂且不提。且说周勃取代了樊哙,领军继续向据称已经反叛的燕国进发。这支军队三月从长安开出,四月便兵不血刃“□定”燕地,拿下燕国首都,俘虏了燕国丞相、太尉等一众官属,一路上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大约是因为卢绾实际上并没有反叛之心的缘故吧。
而燕王卢绾,则如本章开头所说,听说汉军要来,一早地就带着家属和亲兵逃到了边境。他徘徊在长城脚下,心中两难。用吕思勉先生的意见说,韩信和彭越都没有任何反叛的实迹,更何况是卢绾这名和刘邦朝夕相处五十多年的亲密伙伴。
塞上孤寒,春风料峭。陷入人生绝境的卢绾不禁回忆起与当初的兄长、如今的皇帝陛下共同度过的半生年华,想起一起读书厮混的少年经历,想起一起游侠乡里的青年时光,想起一起躲避徭役,一起反抗暴秦,一起东击项羽,一起收拾四方,两鬓沧桑的沛县人卢绾万分感慨。他心中还有一线希望,希望皇帝陛下健康状况能有好转,如此便可以举家入朝,亲自到长安,跪在兄长面前,握着兄长的双手,倾诉衷肠,说说往事,剖明心迹。兄长念及旧情,也一定会相信自己的赤诚,然后自己就留在长安,余生继续做兄长身边的一个小跟班。
可惜,使者从长安带来的,是刘邦驾鹤西去的消息。这个噩耗,绝了卢绾□后一点在汉朝生存的机会。
周勃拿下燕国都城后,率军追至长城脚下,已空无一人,不见卢绾等人踪迹。而墙外胡地,大漠辽阔,凄厉苦寒,天边似有马蹄声和人群渐渐远去,那是一群在帝国盛世里无家可归的汉人。
戴波,1980年生,□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居江苏宜兴,从事文学创作和历史研究。微博名“唐不闻”,现有关注者□13万。曾在报刊媒体开设连载专栏,出版有《帝国的兴起》《唐译<子不语>》《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等作品。
博识大明-续写的史记 本书特色 《续写的史记(文化名家读史录):博识大明》:历史给散文以骨钙,散文还历史以性灵,于是,在历史和散文的嫁接处,盛开了美不胜收的奇葩...
李泽厚-说西体中用 本书特色 “李泽厚旧说四种”系列,系作者毕生学术思考之核心论点的结集,每册集中阐述李泽厚的一个成系统的重要的学术观点和发现,由李泽厚亲自对此...
晚晴、民国时期军事近代化过程中的德国元素 本书特色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契机是什么呢? 是谁迈开了中国军事武器装备近代化的**步? 德国在中国军事近代...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本书特色 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
《十个绿瓶子》以纪实手法讲述了从纳粹占领的欧洲逃至中国的犹太家庭故事。作品讲述了犹太难民不寻常经历、生活,特别是心灵状态
毛泽东读史有学问(上下册) 内容简介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纸上得来终觉浅,历史是需要用生命来体味的,当一个人的生命能够和历史相印证的时...
宋元戏曲史 本书特色 《宋元戏曲史》是王国维多年从事戏曲研究的一部总结性作,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它大大提升了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把他从“...
世界史纲(上下) 内容简介 《世界史纲》生动地描述了世界上人类社会的演变进化历史。她将带你从原始遗迹走到现代文明,她将让你拜见亚历山大大帝、波斯诸王、十字军战士...
晚近国人的教育观受到外来思想的深刻改造,对传统私塾与新式学校均有简单化的评判倾向,多视两者为落后与进步、野蛮与文明之争。
《现代方志文化建构:新中国首轮新编地方志编纂研究》内容简介: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建国后的首轮地方志编纂工作自上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内容简介:《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让你不只看热闹,更看出财经新闻的门道!掌握《看懂财经新闻的第
KurtVonnegutsabsurdistclassicSlaughterhouse-FiveintroducesustoBillyPilgrim,amanw...
大英帝国和沙俄帝国的秘密战争,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不朽史诗大博弈开始,两大帝国相隔3000公里;大博弈结束,两国仅距30公里。
希特勒的兴亡 本书特色 写过希特勒传记的人有很多,但真正亲眼见过希特勒本人的却寥寥无几。19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时任哥伦比亚公司驻德记者、后来成为史学...
史记 本书特色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阅古知今系列《史记》共分六册,译文精准、清晰流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使读者轻松阅读经典史学著作,收获知识。另外,本套书定价低...
西汉侯国地理 本书特色西汉时期,先后封置八百余个侯国。数量如此众多的侯国在地域分布上是否存在特征,一直不甚明了。《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西汉侯国地理...
《晚清新学书目提要》主要内容:西学东渐至晚清时代达到高潮,并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风气嬗替,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变化,产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观(一个历史的巡礼与反思) 内容简介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这段时间在欧洲历史的研究中通常被称为“启蒙时代”,它*为明显地体现出蒙昧教权的...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 本书特色 《说天国:从石达开到陈玉成》为陶短房力作《说天国》系列之**部,从历史的细节剖析太平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
《哈佛极简中国史》内容简介:《哈佛极简中国史》是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的经典之作,也是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史入门读物。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