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我们为什么需要思考这些问题?
初版序从泥土中生长,在对话中学习
第二版补记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
激情与科学的态度:从老中医绝食说起
一个辉煌时代的终结:对国际物理年的另一种纪念
民间科学与类科学
阿米什人与传统纳西族的生存逻辑
规律可不可以被违背?
“真”的实在抑或幻境
知识:立场与变焦
食物是物种之间的中介
哲学的技术化:升华还是死路?
实质等同与实质不同
卡辛斯基与工业文明批判
后记
学妖隐形,却神通广大,决定着谁能出场,怎样演出。先有四姨太效应,才有马太效应,成功背后有玄机。吃什么,不吃什么,以何为据,如何判断?“实质等同”是纸上模型,“实质不同”才是现实常态。规律能否被违背?违背了是否被惩罚?阿米什人为什么,且能够,拒绝现代化?卡辛斯基本是数学天才,为何给科学家寄炸弹?专家的专业日益细化,谁来对完整的世界和生活做出判断?
《学妖与四姨太效应:科学文化对话集(增补版)》:刘华杰(2005.12.10):在民科大会与其他小的活动中,交流可能不充分,但人们要问一下,在科学界,2005年乌鲁木齐召开的大规模的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共有6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就充分吗?“表演交流”确实是现在许多重要会议的惯例。对此,也应当用平常心看待。科学在建制化过程中在许多方面模仿了过去的宗教,也讲究仪式、“圣事”,也就是说“表演”是科学运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大会”和“公会议”(CO)原来都是宗教概念嘛!也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关注、研究民科,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某些民科所做之事十分可笑,显然无认知意义;另一方面,部分民科所做的东西十分精致,即使专家也很难分辨优劣,比如许多民间数论、数学研究者做的工作。对前者我们可能不屑于研究,对于后者,我们不可能做一般性的研究,因为每一项都非常专门化,我们不可能以专家的名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审查进而判定是否有价值。也就是说,民科做的工作,我们在认知的意义上也不可能都十分清楚。“不被认可”有认知方面的含义,但社会学层面的含义更多些。我说的“认可”不是指个体同意,而是指集体背书,或者个体以集体的名义对某项工作给予承认。比如科学杂志对投稿的同行评议,评议人都是个体,但杂志社对回收的评议结果进行综合时,*后以统一的权衡判定一份投稿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发表。*后的决定代表着科学共同体的意见,至少此杂志范围的小的科学共同体吧。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指出:评审一般是匿名的,甚至事后也不能公开。这有多方面的考虑,也表明在科学活动的认证上,个体意见是隐藏着的,加权后的集体意见才端出来。“民科”是一种社会角色,不应当始终与某个个人捆绑在一起,特别是不能与他的一生捆绑起来。一个非民科可以变成民科,一个民科也可以变成业科、正规科学家,一名正规科学家有时也表现出民科气质甚至做某些方面的工作与民科完全一样。*近我接触的一些事情更加深了这一判断:科学家的民科气质并不比你所说的民科的民科气质更差。凡此种种现象与其中的人是分不开的,但只要不始终捆绑,叙述过程中现象与主体可以适当分离。我赞成就事论事,某科学家在做A事时表现的是科学家的普通行为,做B事表现的是民科的行为,做C事时表现得与普通百姓没差别,于是我们也应当区别具体事物对待此人。特别是,不能像某打假英雄将刘兵当讲师时做的事算在现在刘兵教授身上笼统地讲清华大学刘兵教授如何如何,当然那人举报的刘兵当讲师时做的事情也是虚拟的。“交流”也类似,只是比“认可”弱许多。能交流,未必能得到认可;得到认可,当然表示可以交流。对于民科,我想他们与科学家、科学共同体之间以及他们自己之间,不排除一定意义上的交流。特别是他们自己之间,现在多数由命运相似而聚集在一起,“学术分科”还不细,不排除将来可以细致地充分交流,长沙会议是一个好的苗头。……
田松,吉林四平人,哲学博士、理学(科学史)博士,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人
文中心教授、科学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任教十余年。偏爱跨学科案例研究,如以民科、牛奶、食品工业和垃圾为对象的综合研究;是国内最早关注垃圾问题的人文学者,由此关注环境问题,并扩展为文明研究。著有《科学史的起跳板》《警惕科学》《稻香园随笔》等。 刘华杰,吉林通化人,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将分形概念应用于SSK;提出“逾层凌域方法论”“双非原则”“技术成本非对称原理”和“博物与科学平行说”;借助个人知识、阿米什技术观、现象学、科学编史学、可持续发展等学术资源而倡导复兴博物学,主张“博物+”方案。
- 编辑推荐 -★一场逼近临界时刻的深度访谈:当代资本主义意味着什么?解放难道不能带来自由吗?如何在我们的世界里毫无妥协地生存?★让·鲍德里亚论当代资本主义、西...
《中国政府发展研究报告(2014)》内容简介:本书从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政府职责体系构
《中心与边缘:萨满教的社会人类学研究》(Ecstatic Religion: A Study of Shamanism and Spirit session),...
袁剑:某财经杂志主笔。有人说,要以自己的残疾换来说话的权利,以自己的痛苦换来读者的快乐。这话很精彩,但也让人看到在我们这个时代坚持个人话语的方式的艰难。不过,这...
《大学英语教改转型时期的政策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对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政策实施的一项实证研究。作者对《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
国学述闻 本书特色 国学很不容易讲,有的也实在不能讲,必须自己用心去读去看。即如历史,本是不能讲的;古人已说(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现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
中国网络通史:首部全面系统展现中国网络生态的恢宏巨著(全6册) 本书特色 中国网络的20年,从商业化的角度看,貌似群雄四起,实则浑水摸鱼;从生活化的角度看,熟人...
中国社会调查简史 内容简介 《中国社会调查简史》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筛选出345项史料,从社会调查视角简介或评述了189位人物和177件作品,引用了427种文献...
《学做工》内容简介:2013年3月,《学做工》这本20世纪社会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的经典著作,终于由译林出版社推出中文版,威利斯先生
《画梁软语 梅谷清音:梁谷音评传》内容简介:梁谷音,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当代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工六旦(花旦),兼擅正旦
啊,黄河:万里生态灾难大调查 内容简介 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文明的转型,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来没有像...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通向强盛之路 本书特色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
西方校勘学论著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阐述西方校勘学理论、原则、方法及发展历史的编译作品。作者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在翻译了一百多万文字的基础上,选择编译了...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 本书特色 《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第7版)》由)道瑞斯·A.戈瑞伯尔所著,采用的依然是跨学科、客观的研究方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不同的视角...
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 本书特色 是国内**部专论后殖民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文论的学术著作。论著从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理论话语、以及这些新的话语与当代理论话语...
《绕着大毛球飞行(经典版)》内容简介:“如果等你走进坟墓,却不曾画出你的杰作,那你就再也没有机会画它了……没有人能它画出来
悦读MOOK-35 本书特色 褚钰泉主编的《悦读》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一本有关书的书,书中介绍了当下阅读的各种热点,不仅涉及政治、社科,还兼论文学艺术各个方面,...
胡适文存-第三集 本书特色 本集以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10月第2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文...
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 本书特色 《公共新闻事业的理念》:“公共新闻事业”运动是美国高水准的集体争鸣为新闻和民主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新鲜思路。著名传播学家展江导读。公共...
罗伯特议事规则 本书特色 《罗伯特议事规则》内容推荐:会议是整个社会公共治理的一个缩影,议事规则为此类社会群体活动提供了规范的操作程序。现今中国的会议普遍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