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孚的写作,一直与诗相伴。少年时就开始写诗,喜爱黄仲则、龚自珍、苏曼殊、周作人等人的诗,后来办报时和柳亚子、艾青等人有过“诗交”。在北京期间,他说:“我的北京的十年是诗的日子,不是日子过得像诗,而是颇有闲暇读诗。因此读了一些诗集,也想方设法读了一些还没有形成集子的当代人的诗。”从此他开始了“诗话”的写作,评介“新文艺家的旧体诗”成为他此后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启了一种亦诗亦文、夹叙夹议的“诗话风格”。本次新编,补充了罗孚先生在1997年以后写的“诗话”文章和当时未收入的文章,并进一步作了修订。
《燕山诗话》大陆、香港都曾印有单行本,但因为各种原因,文章收入情况参差,同时诗文的引用等,有不少讹误。三联这一版有了明显的改善,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佳版本。
编者的话/1
序/1
从胡乔木到乔木/4
夏衍和猫的情谊/15
从俞平伯谈到胡风/20
冯雪峰十年祭/32
空前绝后聂绀弩/42
王力“文革”《五哀诗》/51
“文章倾国”三家村/61
冯友兰诗论毛泽东/71
周作人已经平反了?/80
“饱吃苦茶辨余味”
——关于《知堂杂诗抄》/93
书愤放歌吴世昌/105
精通洋文土诗人
——荒芜和他的纸壁斋诗/116
杨宪益诗打一缸油/128
“生正逢时”吴祖光/138
陈迩冬十步话三分/149
碧空楼上探舒芜/159
黄苗子“青蝇拍后”/171
玉尹老人狱中诗
——郑超麟《玉尹残集》/182
金尧如揽月摩星词/194
王匡徐复观一段诗缘/196
金庸梁羽生的诗词回目/199
高旅和聂绀弩/203
爱水而又不爱“水”的诗人
——怀念听水诗人王辛笛先生/212
冒效鲁和钱锺书/220
郁达夫的诗和香港/224
兼好法师的《徒然草》/231
当代旧体诗和文学史
——从《追迹香港文学》谈起/234
曼殊上人诗卷/239
《罗孚作品精选:燕山诗话(新编本)》: 新年以来,北京文化界办了两场红白喜事:一月二十日为俞平伯开了一个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的庆贺会,是红;在这之前五天,一月十五日为已经去世半年多的胡风开了一个追悼会,是白。 从新说起,从红说起。 俞平伯这个庆贺会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他举行的,说得再小一点,是社会科学院下边的文学研究所为他举行的。因此,主要由上任不久的两位新官——院长胡绳和所长刘再复讲了话。这可能因为俞平伯至今仍是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吧。 仅仅庆贺一番,还算不了什么,动人听闻的是胡绳在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的批评,否定的否定,批评了、否定了当年对“新红学”大师俞平伯的“政治性围攻”,说是“不正确的”。他没有爽爽快快说这是错误,更没有爽爽快快说这是什么人的错误,只是说,“一九五四年因为有人对俞先生的红学研究有不同意见而对他进行政治性批判,不仅伤害了俞先生的感情,也对学术界产生了不良影响”。此中“有人”,真是呼之欲出。而俞平伯这些年受到伤害的,又岂仅是感情! 虽然时隔三十多年了,但人们记忆犹新,是领袖写信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有关部门,号令他们,“对俞平伯这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应当“批判”。俞平伯被指责为“反动学术权威”的大人物,写文章批判俞平伯*初碰了壁的李希凡、蓝翎被赞扬为应当得到支持的小人物。 李希凡、蓝翎当时年纪小小,敢于向大师级的学者进攻,精神是可佩的,文章得不到出路也是值得同情的。因此支持展开学术讨论不就行了?然而,却发动了政治性的围攻,斗! 在庆贺会上胡绳有言:“学术界的自由讨论是受中国宪法保护的。共产党对这类学术问题不需要也不应该做出裁决。”这是应该受到热烈鼓掌的话。报道中却没有看到是不是有这种反应。 使人奇怪的是,有关庆贺会的报道,《人民日报》似乎一字未登,而和知识分子关系密切的《光明日报》似乎也一样。《人民日报》的海外版是在迟了一天之后才刊出中国新闻社的电讯的。新华社是不是向海内发出了电讯就不知道了。不过,《文艺报》倒是做了较详尽的报道。 “宪法保护”,“共产党不要裁决”,这些话的重要性不需要说了。学术自由,使人记起前一阵另一位姓胡的,职位更高的胡启立,在作家协会会议上强调的创作自由。两位姓胡的都是在做代表性的讲话。 还是回到俞平伯的庆贺会来吧。主要发言人胡绳,是历史学家,人们都知道,但许多人未必知道,他对旧体诗也是有功力的。身为主角,但不是主要发言人的俞平伯,却是有名的诗人和词学家,更是“倒霉”的红学家就不须提了。在这一带有平反意义的庆贺会上,不仅他在新文学创作、古诗词研究上的成就受到肯定,而被否定过的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更被肯定为有“开拓性意义”,是“卓越的贡献”,尽管也有其不足,总算又红起来了。 不知道俞平伯对这个在他来说非同小可的庆贺会是不是有感而作,写成诗词,但他在会上的几句话却颇有诗意:“往事如尘,回头一看,真有点儿像‘旧时月色’了。”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这是姜白石咏梅的《暗香》。还有一首《疏影》,有“篱角黄昏……化作此花幽独”的句子。总而言之,在我们这位八十六岁的老人眼中,这一切都是过去了的“旧时月色”了。 ……
罗孚,原名罗承勋,曾任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香港《新晚报》总编辑。他以辛文芷、吴令湄、文丝、程雪野、丝韦、柳苏等笔名,在内地和香港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如金庸、董桥等,都是通过他的生花妙笔,而被介绍给内地的读者。编有《聂绀弩诗全编》《叶灵凤读书随笔》和《香港的人和事》。1983-1993年,因间谍案被判刑十年,但一个月后即获假释,在北京居住。刑满后回香港定居。2014年去世。
宋词三百首 本书特色 ☆品种全:本丛书将经史子集及其他学科中读者*热衷的品种全部收齐,让读者以*少的时间读*多的好书。☆设计新:本丛书的特点是编写结构新,排版形...
清词丽句细评量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王学泰关于旧体诗点评、随笔和鉴赏文。这些随笔杂文有些针砭时弊,有对师长的缅怀,也有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思考。文章包括了作者对人生的思...
湘西-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本书特色 一名《沅江流域识小录》,是沈从文先生对沅水流域,即大湘西的一种芹献,谈的是湘西地方问题,即向外人介绍湘西,如常德船、沅陵人、白...
韩昌黎文集校注 本书特色 韩愈的《韩昌黎文集校注(精)》是根据近代古文名家桐城马其昶的遗稿编辑而成的,马氏以其研究心得,并采集了明清两代主要是清代各家的评说,在...
行走纽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内容包括签证;远涉重洋;“大苹果”都市;城市上空跳跃的音符;纽约博物馆;顾客就是上帝等。行走纽约 目录 上 篇 签证 ...
中国散曲综论 本书特色 散曲是曲的一种,它与“剧曲”相对而称,剧殿与说白、科介结合构成戏剧,散曲则不与说白科介发生关系而作为一个个独立的文学作品存在,故谓之“散...
《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内容简介:这是闻名于世界诗坛的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第一部中文版诗集,经阿多尼斯亲笔授权,由译者从诗人
名家配画唐诗鉴赏精品集-全2册 本书特色 ★16开线装,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本书配画绘者包括刘旦宅、戴敦邦等知名画家,鉴赏文章撰写者包括蒋星煜、骆玉明等知名学者...
相约钓鱼台 本书特色 《相约钓鱼台》:一个独特的个人史讲述钓鱼台里的传奇人生。相约钓鱼台 内容简介 宁俊达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其一生经历颇富传...
《新周刊》2012年度佳作·做点无用的事 本书特色 做点无用的事吧,“急之国”的人们。做点跟升官、发财、成名没关系的事,做点跟自己的情感和精神有关的事。谁都要吃...
《好的咖啡》内容简介:虽然读了很多关于咖啡的书,却烦恼着: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咖啡豆;因为泡法自成一派,所以不知道这个泡
《赛事金矿》内容简介:精彩的赛事是体育迷的节日,也是城市的盛宴!什么样的赛事既好看又挣钱?如何办好一场赛事?如何最大化赛事
寻常年月 内容简介 人要一天天活下去,思想着和思考着就不可避免。胡思乱想的人很多,不胡思乱想的人没有。思想就像空中的云,水中的芦苇,它点缀着人生,是痛苦之源,也...
宛在水中央-《诗经》的美丽读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对于《诗经》中的内容进行了介绍与解释。并且收入了《关关睢鸠》、《燕燕于飞》、《归去来兮》、《相约溱洧》、《大地...
非洲手记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三个部分。 **部分是作者的尼日利亚游记,将自己亲历这个非洲咖啡豆之国诸地的见闻,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精...
铁凝经典散文 本书特色这本《大家·经典:铁凝经典散文》收录了铁凝创作的散文作品:《女人的白夜》、《小城警察》、《在纽约逛旧货市场》、《史蒂文森郡的乡间聚会》、《...
美国也荒唐 本书特色 《美国也荒唐》: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作序王朔 姜文曹文轩 张颐武于荣光 倪萍 徐静蕾 曾子墨等三十多位著名人士联袂推荐身在美国看美国,看得真实...
董大中文集:一九二五年:第1卷:鲁迅日记箋释 本书特色 《董大中文集》由作者自己选择篇目,按时间顺序和研究课题分10卷本结集出版。文集总结了董大中在鲁迅研究、赵...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 本书特色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诗妙词趣话》: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璀璨的明珠,从《诗经》到楚辞,从汉乐府到唐诗,再到宋词和元曲,经典的...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8:遥远的目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的目的既不在阐释个别的神话故事,也不在探索某一族群之神话体系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