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

作者:(美)爱德华·格兰特(Edward Gr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20-06-01

评分:5分

ISBN:9787100177764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 目录

前言

**章 罗马帝国与基督教的前六个世纪

第二章 新的开端:12、13 世纪的大翻译时代

第三章 中世纪的大学

第四章 中世纪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学术的接受和影响以及教会和神学家的回应

第六章 中世纪对亚里士多德遗产的利用

第七章 中世纪的自然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和亚里士多德主义

第八章 近代早期科学在中世纪的奠基

参考书目

索引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它考察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并从哲学、宗教、体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与流行的看法相反,近代科学并非源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而是植根于古代和中世纪。有四种关键因素使中世纪欧洲为新科学做了准备:(1)希腊-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于12、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2)中世纪大学的发展;(3)基督教面对世俗学问所作出的调整;(4)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转变。本书语言流畅,内容平易,适合对科学史和西方文化史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 节选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科学史译丛》:在基督教的前四个世纪,罗马帝国是一个有着庞大地域的帝国,它西起大西洋,东至波斯,北起英格兰,南至地中海南部。基督教就是在这个希腊罗马世界中诞生和传播的。基督教诞生之初,宗教动荡,经济剧变。在基督教诞生后的二百年里,它与社会各阶层的许多其他神秘宗教和教派一样,都不太引人注意。异教徒从对国教的荷马诸神和罗马诸神的传统信仰中所获得的安全感正在消退。伊希斯(Isis)、密特拉(Mithras)、西布莉(Cybele)、无敌太阳(Sol Invictus)以及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和基督教等新的教派正在取代传统神祗。它们不仅相互吸收教义和宗教仪式,而且都持有一些基本信念:世界是邪恶的,它*终将会消亡。人生而有罪,只有避开世俗事物,在永恒的精神领域熏陶自己,才能获得无尽的福佑。除了实践不同程度的禁欲主义,许多教派都相信有一个救世主,为使信众们死后获得永生,他甘愿赴死。当时,新柏拉图主义和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等哲学学派都受到了这些流行思潮的影响。一些哲学学派扮演了宗教的角色,因为它们试图引导其追随者与上帝合一并获得救赎,甚至会为此而施展魔法。(然而,哲学学派并不适合这种竞争,因为要想判断学生是否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及其统治方式,需要进行漫长的学习和训练。)数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对传统诸神进行非人格的崇拜,现在,人们渴望有一位世界的统治者,唯一的人格神,人可以同他建立一种亲密的个人关系。许多人开始相信,来自这个神的直接启示能够将他们转化,克服世界的恶。于是大量团体涌现出来,它们都在考虑自己独有的、排他性的救赎计划。基督教就是其中之一。至于基督教如何战胜了传统诸神以及与之竞争的无数其他神秘宗教和教派,这里无法详述了。不过,基督教的传播及其对罗马世界的态度有一些特征,它们与后来的科学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科学史译丛》至关重要。基督教扩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传播缓慢。公元1世纪中叶,在圣保罗使异教世界特别是希腊改变宗教信仰之后,基督教才真正开始扩张到圣地[指耶路撒冷]及周边地区以外。与伊斯兰教的扩张相比,基督教的传播步伐尤为缓慢。直到公元300年,基督教才真正传播到罗马帝国全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规定基督教与帝国境内的所有其他宗教在法律上完全平等。392年,狄奥多修大帝不仅关闭了异教的神庙,而且禁止异教崇拜,否则将被视为叛国。于是,直到392年或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才成为唯一受国家支持的宗教。过了差不多四个世纪,基督教终于取得胜利。获得这一结果用去了近四个世纪(从保罗正式开始传播基督教算起,大约过去了350年)。而随着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伊斯兰教在极短时间内就扩张到了巨大的版图。不到一百年时间,伊斯兰就从阿拉伯半岛向西扩张到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西班牙,向东扩张到波斯、大夏、撒马尔罕和花刺子模。……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其宗教、体制和思想背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爱德华·格兰特,美国著名中世纪科学史家,印第安纳大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系教授,1973-1979和1987-1990任系主任,专长中世纪科学、自然哲学、科学与宗教,1983年被任命为著名教授。获得多项荣誉和奖励,包括1992年的科学史Z高奖萨顿奖。 译者简介: 张卜天,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科学普及与哲学翻译,译有著作近五十部。其译文优美流畅,广受读者好评。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