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佛教何时传人中国,至今尚无定论。但传人汉土可信的史实,当推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所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卷三十,裴松之注)这是佛教正式传人中国的正史明载。在两干多年的漫长发展史上,佛教为了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适合广大民众的信佛需求,通过不断吸收和融合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褪去了在印度原有的色彩,而表现出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新面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些经典更是广为流传。《金刚经》《坛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相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金刚,喻坚固不可摧毁;般若,即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此名意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金刚经》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对话的方式启迪修道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如此才能修得正果。《金刚经》对于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它伟大之处,是超出了一切的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的宗教性。它并不局限于佛教的范围。《金刚经》有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般若”,并不是指普通的智慧,而是指能够解道、悟道、修证从而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大智慧,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它需要身心两方面整个的投入求证。对于怎样修成大智慧,《金刚经》认为,首先,一个人必须要有修佛之心,要灭度一切众生,使其共成佛道。灭度众生时,却又必须没有灭度的心念,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灭度。而度完道之后,还要认识到,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这样,他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念,远离诸相的干扰而降伏自己的心,才成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金刚经》认为,世上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大智慧之心,“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自心即佛,即心即佛。《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它出现于公元八世纪唐朝后期,是禅宗主张心学一派具代表性的典籍。《坛经》是对六祖慧能大师得法经过及其教化的记载,由其弟子法海集录。慧能大师,是禅宗的第六代祖9币,从五祖弘忍大师受学,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明心见性,而得弘忍大师传与衣钵。又因与神秀大师的佛门正宗之争而遭神秀弟子追杀,隐遁于四会、怀集二县十余年。后因“风动、幡动”之辩,为众人所异。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人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集录的法语,成为后世通行的《法宝坛经》。
现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19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为了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1935年,王缁尘在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讲话》一书,第3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日'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日'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士,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从“旧学”到“国故学”,再到“国学”,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褒贬的不同,反映出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近代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落的忧思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宏大志愿。从学术的角度看,国学的文献载体是经、史、子、集。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就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精选出来的。属于经部的,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大学》《中庸》《左传》;属于史部的,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属于子部的,如《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容斋随笔》《本草纲目》《阅微草堂笔记》;属于集部的,如《楚辞》《唐诗三百首》《豪放词》《婉约词》《宋词三百首》《干家诗》《元曲三百首》《随园诗话》。这套书内容丰富,而分量适中。一个希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读了这些书,一般说来,犯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崇文书局之所以出版这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不只是为了普及国学常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国学教育中,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化”。“博物馆化”是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一个术语。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虽然中国传统的经典依然有人阅读,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不属于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没有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到提升我们生活品格的作用。很多人阅读古代经典,就像参观埃及文物一样。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和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叫作博物馆化。“博物馆化”的国学经典是没有现实生命力的。要让国学经典恢复生命力,有效的方法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崇文书局之所以强调普及,深意在此,期待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时,努力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内外生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人。国学经典的普及,既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章太炎曾指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答铁铮》)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常表彰“中国的脊梁”,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代以前,“中国的脊梁”都是在传统的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读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读本,虽然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总是花大块的时间,更不必像备考那样一字一句锱铢必较,但保持一种敬重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期待读者诸君喜欢这套书,期待读者诸君与这套书成为形影相随的朋友。
张卫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唐宋文献学研究。
身体:思想与修行:以中国经典为中心的跨文化现照 内容简介 身体观与“人的问题”密切相关,自我理解、交互理解和终极理解都离不开身体的维度。本书对早期中国经典中的身...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是性学之父、对20世纪人类有划时代影响的思想大师。拥护他的人认为他是西方*伟大的哲人、科学家,对哲学、心理学、美学和今...
中庸之般若十大智 本书特色 中庸不是中间路线。而是本性之大道回归;中庸不是折中态度,而是良心之自然流露;中庸不是平衡关系。而是当下之恰如其分;中庸不是知...
庄子说道 内容简介 楔子:庄子其人]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哲学家,他那瑰奇万状的哲学思想,似乎是一种千古绝响。童年的庄子是否在水中捞过月亮,少年的庄子是否在地上画...
仿佛淘庄子 本书特色 认识庄子,探索庄子,实际上是认识自己,鉴别自己;而学仿庄子,习修庄子,则实际上是在改变自己,成就自己!而当我们还在渐渐地、越来越深入地进入...
本教材从西方哲学史论结合的方面,讲述了西方哲学2600年的艰难历程,尽量发掘哲学史上有教育意义有代表性又意义深刻的故事,有意
孔子的智慧 本书特色 本书为林语堂文集之一,全书共分11章,文字风格则是前后一贯的论辩,讲诉林语堂先生对孔子思想的解读,本书完整地表达了林语堂的孔子观,也系统地...
和合与东亚意识:21世纪东亚和合哲学的价值共享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包括:全球意识与东亚意识、东亚所面临的冲突、全球哲学视野下的和合学等内容。和合与东亚...
四书五经-全彩精华版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精选“四书五经”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左氏传》等名篇,是中国文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 罗洪铁、周琪、王斌等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演变研究》是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
细读淮南子 本书特色 “细读国学经典丛书”精选国学文化中*代表性的著作,邀请业内权威专家结合时代需求进行精细、精确解读,力求以权威实用的...
2015-论语日历 本书特色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和吃饭,现代都市人大都忙于各种工作、开会和应酬,难得片刻清静,紧张、焦虑和无休止的忙碌是多数人的写照。如果能“...
中国哲学简史 本书特色 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整理成《图书馆经典文库: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
中国伦理学史 本书特色 蔡元培著的《中国伦理学史(精)》被后人视为“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的一部书,是中国学者首次以西方观点综合研究中国之伦理学与伦理思想史,首次以...
十三经说略(精装) 本书特色 《十三经说略》全面、精练、准确地介绍十三经中每部书的缘起、编纂始末、刊刻流布、内容特点、学术成就、思想影响、研究状况等各个方面;每...
大美无美:庄子美学的反思与还原 本书特色 本书试图通过反思与还原,以呈现原本的庄子美学。在悉心研读庄子文本和系统考察庄子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深入辨析,...
天堂的证据 本书特色 一个神经外科医生的濒死经验一位无神论者与神的奇迹对话一部轰动欧美,引发天堂真相热议,改变你我命运的奇书连续15周蝉联《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
论语读训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文字、章句、训诂、人物、事典、意义等方面对《论语》进行了详细解读。论语读训 目录 自序弁言导论:《论语读训》商榷撮要凡例学而**为...
目录:编者引论:在思想的林中路上第一编前期存在论哲学时间概念(1924年)存在与时间(导论,1927年)致胡塞尔的信(1927年)康德
犹太教中的柏拉图门徒 本书特色 施特劳斯教你如何着手研读《迷途指津》、希斯金为你讲述迈蒙尼德的哲学观念、看希斯金如何批评施特劳斯……本书汇集了西方著名哲学家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