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于印度的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民族关系、文化艺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佛教何时传人中国,至今尚无定论。但传人汉土可信的史实,当推鱼豢所撰《魏略·西戎传》所载:“昔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卷三十,裴松之注)这是佛教正式传人中国的正史明载。在两干多年的漫长发展史上,佛教为了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适合广大民众的信佛需求,通过不断吸收和融合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褪去了在印度原有的色彩,而表现出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新面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些经典更是广为流传。《金刚经》《坛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相传此经是释迦牟尼佛涅槃后,由其弟子阿难诵读的。金刚,喻坚固不可摧毁;般若,即为智慧;波罗蜜,意为到达彼岸。此名意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经典。《金刚经》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对话的方式启迪修道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虚空.如此才能修得正果。《金刚经》对于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它伟大之处,是超出了一切的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的宗教性。它并不局限于佛教的范围。《金刚经》有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的“般若”,并不是指普通的智慧,而是指能够解道、悟道、修证从而了脱生死、超凡人圣的大智慧,是属于道体上根本的智慧。它需要身心两方面整个的投入求证。对于怎样修成大智慧,《金刚经》认为,首先,一个人必须要有修佛之心,要灭度一切众生,使其共成佛道。灭度众生时,却又必须没有灭度的心念,因为实际上并没有众生需要灭度。而度完道之后,还要认识到,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这样,他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心念,远离诸相的干扰而降伏自己的心,才成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金刚经》认为,世上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大智慧之心,“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自心即佛,即心即佛。《坛经》,又称《六祖坛经》或《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它出现于公元八世纪唐朝后期,是禅宗主张心学一派具代表性的典籍。《坛经》是对六祖慧能大师得法经过及其教化的记载,由其弟子法海集录。慧能大师,是禅宗的第六代祖9币,从五祖弘忍大师受学,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明心见性,而得弘忍大师传与衣钵。又因与神秀大师的佛门正宗之争而遭神秀弟子追杀,隐遁于四会、怀集二县十余年。后因“风动、幡动”之辩,为众人所异。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人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集录的法语,成为后世通行的《法宝坛经》。
现代意义的“国学”概念,是在19世纪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为了保存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提出来的。1935年,王缁尘在世界书局出版了《国学讲话》一书,第3页有这样一段说明:“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日'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日'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日《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继则有识之士,以为中国固有之学术,未必尽为精粹也,于是将'保存国粹'之称,改为'整理国故',研究此项学术者称为'国故学'……”从“旧学”到“国故学”,再到“国学”,名称的改变意味着褒贬的不同,反映出身处内忧外患之中的近代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失落的忧思和希望民族振兴的宏大志愿。从学术的角度看,国学的文献载体是经、史、子、集。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就是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中精选出来的。属于经部的,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大学》《中庸》《左传》;属于史部的,如《战国策》《史记》《三国志》《贞观政要》《资治通鉴》;属于子部的,如《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鬼谷子》《世说新语》《颜氏家训》《容斋随笔》《本草纲目》《阅微草堂笔记》;属于集部的,如《楚辞》《唐诗三百首》《豪放词》《婉约词》《宋词三百首》《干家诗》《元曲三百首》《随园诗话》。这套书内容丰富,而分量适中。一个希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了解的人,读了这些书,一般说来,犯常识性错误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崇文书局之所以出版这套国学经典普及文库,不只是为了普及国学常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希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在国学教育中,有一种倾向需要警惕,即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化”。“博物馆化”是20世纪中叶美国学者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提出的一个术语。列文森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多方面已经被博物馆化了。虽然中国传统的经典依然有人阅读,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不属于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没有生命力,在社会上没有起到提升我们生活品格的作用。很多人阅读古代经典,就像参观埃及文物一样。考古发掘出来的珍贵文物,和我们的生命没有多大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叫作博物馆化。“博物馆化”的国学经典是没有现实生命力的。要让国学经典恢复生命力,有效的方法是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崇文书局之所以强调普及,深意在此,期待读者在阅读这些经典时,努力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内外生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的人格境界的人。国学经典的普及,既是当下国民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健康发展的需要。章太炎曾指出,了解本民族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仆以为民族主义如稼穑然,要以史籍所载人物制度、地理风俗之类为之灌溉,则蔚然以兴矣。不然,徒知主义之可贵,而不知民族之可爱,吾恐其渐就萎黄也。”(《答铁铮》)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那些与维护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经常表彰“中国的脊梁”,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近代以前,“中国的脊梁”都是在传统的国学经典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读崇文书局的这一套国学经典普及读本,虽然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必总是花大块的时间,更不必像备考那样一字一句锱铢必较,但保持一种敬重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期待读者诸君喜欢这套书,期待读者诸君与这套书成为形影相随的朋友。
张卫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曾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唐宋文献学研究。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晚清王朝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击与太平天国的起义冲击下,各种内忧外患的矛盾加剧。处于如此的“衰世”与“
壬占汇选 本书特色 《壬占汇选》成书于清乾嘉年间,为壬家程树勋编辑、誊抄,间有程氏夹注。主要是囊括集录了中国历代六壬名著中的所有全部经典占验案例,堪为古今壬书占...
逻辑学思想史 本书特色 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P974年编制的学科分类,把逻辑学同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
佛陀之心 本书特色 国际知名禅师一行禅师的佛法讲堂长销美国的基础佛法畅销书佛教基本教义*生动的阐释佛陀之心 内容简介 一行禅师以自身的禅修体悟以及深入浅出的笔法...
康德与启蒙 本书特色 让我们以这个观念带给我们片刻宁静的满足来详细分析下吧!我们发现没有什么东西比我关心创世持续实现的寻部分理论更能够使人的精神产生一种高贵的惊...
周易全解-双色图文珍藏版 本书特色 华自文化思想的源头,东方本土哲学的鼻祖,一部关于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的神奇典籍,真正实用且举世罕有的处世经典。周易全解-双...
自传性反思 本书特色 翻译西方学界诠释西学经典的论著,充分利用西方学界整理旧故的稳妥成就,於庚续清末以来学界理解西方思想传统的未尽之业意义重大。设计这套&ld...
宗教论:第一卷 内容简介 《宗教论》是作者在研究众多关于宗教学的著作基础之上,提出作者自己对宗教所做的定义,并对宗教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重新进行梳理,系统论述了马...
中西文化与审美价值诠释 内容简介 关于中西文化的分延与差异,自近代以来,有不少的学者曾试图来加以分析比较,从梁漱溟,到林语堂,到西方学人罗素,多曾经就中西文化发...
清代学术概论 本书特色 从《清代学术概论》初版以来,四分之三世纪过去了,它不仅仍能吸引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且在学者中...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 内容简介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一般简称“哲学史”)是一部重要的古典哲学著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奠基人都很重视此书。马克思很早就仔细读过...
杭氏易学七种(上下) 目录 易楔易楔卷一图书**易楔卷二卦位第二卦材第三卦名第四易楔卷三卦别第五卦易第六易楔卷四卦数第七卦气第八卦用第九易楔卷五明爻第十爻位第十...
周易南怀瑾徐芹庭-注译 本书特色 《周易今注今释》全书体例为原文、今注、今译、今释依序排列,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典籍的优良读本。本册由国学大家南怀...
平时经 本书特色 生活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未经体验和思考的生活是不值一过的,只能说是生存而已。一个人,其实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想要优...
我们如何思维 本书特色本书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1月,孙伏园主持的《京报副刊》发出征求启示,邀请海内外名流学者推荐“青年必读书...
尊德性与道问学:吴澄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从元代理学大家吴澄的哲学思想出发,详尽而细致地对吴澄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和解读,是目前为止对吴澄的思想*为全面和深入...
给大忙人看的道家书 内容简介 西方人有钱了,但是他们遇到了解不开的心结,寻遍治疗心病的灵丹妙药,于是把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终落在了中国的道学之中。道家的学说...
十种幸福之道-佛说妙慧童女经 本书特色 《妙慧童女经》是2600年前,一位八岁的少女向佛陀请教十个人生关键的问题,佛陀所做的开示。星云大师为安顿现代人身心的烦恼...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张岱华哲学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综合创造的哲学与哲学的综合创造: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创造的哲学与...
公羊学引论-儒家的政治智慧与历史信仰-[修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大陆新儒家精神领袖蒋庆先生的成名作,二十年来,此书已成为当代经典,本次修订了若干细节问题。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