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我自己的路》收录了李泽厚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所写作的杂感、散文、发言提纲、讲演记录、访谈记录、各种序跋等,内容包括生平自述、治学经验与经历,以及关于社会时代的种种见解、看法与意见。长短不齐,问题不一,或信手拈来,或脱口而出,虽或有不够严谨之处,但更感直率、亲切与真实。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收录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文章,当时思想受到较多限制,作者重在为青年呼吁呐喊,反对各种权威和阻力;中编收录的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89年的文章,当时社会思想变得急躁狂热,作者左右受敌,而初心不改;下编则收录了作者1989年之后尤其是1992年以后的海外作品,文章风格变得更为确定鲜明。
阅毕此书,我们不但进行了一趟哲学思想之旅,也对中国过去二十年间进行了短暂回顾,于此我们可以窥见社会风尚的变迁、巨人前行脚步的艰辛,以及新思潮涌动的力量。
★ 本书是关于李泽厚的自我剖析之书,直率、亲切、真实,捕捉历史深层问题,勾勒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图景。
★ 作者李泽厚,为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其在哲学和美学领域,影响巨大。他构建的哲学体系和美学体系具有令人折服的原创性,这足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列。
★ 冯友兰、朱光潜、宗白华等学界泰斗赞赏有加,钱理群、易中天、蒋勋、赵士林、何新等百名学者一致推崇的大师。
★ 从微小的侧面,记录和反映中国社会的变迁,读懂大师背后的故事、时代与人。
★ 双封设计,典雅装帧,考究用纸,尽显经典的沉淀质感。
谈起我走的道路,必须从我的母亲开始。
1930 年6 月13 日,我出生在汉口,但籍贯是湖南长沙。父亲是邮局高级职员,英语很好。他在我小时候便死去了。父亲死后,家境顿陷困境。做着小学教师的母亲,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勉强送我兄弟二人上学。当时有人说,等儿子长大,你就可以享福了。母亲回答:“只问耕耘,不求收获。”至今这句话似乎还在耳边,却不幸竟成为谶语。母亲也没活到四十岁就死去了。每念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总不免泫然涕下。
记得当年为了几个臭钱受多少气,如今有钱,又有什么用?也记得当年春节,亲戚家吃着大鱼大肉,热闹非常;而我们贫困的母子三人,冷冷清清,相依为命。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初中时之所以酷爱鲁迅和冰心,大概也与自己的家境和母爱有关。鲁迅帮助我冷静地、批判地、愤怒地对待世界;冰心以纯真的爱和童心的美给我以慰藉与温暖;而母亲讲的“只问耕耘”的话语和她艰苦奋斗的榜样,则教我以不求功名富贵、不怕环境困苦、一定要排除万难去追求真理的决心和意志。
国外有人认为,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一个人在学术上、文艺上的某些个性特征,应该注意到他的少年时代。我近讲,研究美学好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清醒的思辨能力和比较敏锐的感受能力。我终于放弃了中学时代成绩一直很好的数理化,而走上了研究美学的道路,不知是否也应追溯到自己那个孤独的、清醒的、感伤的少年时代?
的确,在十四五岁的少年时代,我就带着忧伤和感慨,写过新诗和小说,模仿过艾青和艾芜,也填过“凭栏欲向东风恼,莫笑年华早”“无言独自倚危楼,千里沉云何处放离忧”之类的词。一半可能是无病呻吟,一半也有真实性。例如,我爱上了一位表姐,却长期不能表白,她倔强、冰冷而美丽……总之,大概是情感方面的因素,使我没能去钻研那毕竟更为枯燥、单纯、严格的自然科学。至今好些人为我惋惜,包括一些老同学、老朋友,我自己搞不清是否应该惋惜,也许应该。
我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可能是主要原因,就是时代。1945年秋,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当时湖南著名的省立一中,却因没钱入学,只好进了吃饭也有公费补助的省立师范。这也是一所名校,但当时学校充满一种复古氛围,死气沉沉。在安化桥头河上了一个学期之后,搬到了长沙岳麓山左家垄山坡上。校前有两株日本人留下的樱花,暮春时节,开得极为热烈。而极目远望,湘江如白带,似与楼齐,非常好看。
当时进步学生运动开始风起云涌,时局也日趋动荡,学校却保守到连《大公报》之类“小骂大帮忙”的报刊都少见。我只好每星期天过河,在城里的各家书店站上一整天,饿着肚皮贪婪地翻阅着各种杂志、报纸和书籍,这其中的主要读物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新书。正是在这种大量阅读和比较中,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的一些马列基本知识,是在书店里站着读、在课堂上偷着读得来的(我故意选择靠后的排次,上课时我也可以偷看自己的书),有好些是“禁书”,是冒着一定的危险来读的。
也许正因为这样,比被动灌输的东西印象要深得多。并且,在这种阅读中,自己逐渐培养和增强了判断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说,这对我后来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我不喜欢人云亦云的东西,不喜欢空洞、烦琐的东西,比较注意书籍、文章中的新看法、新发现,比较注意科学上的争辩讨论……这恐怕都应追溯到自己那个穷困、认真、广泛阅读的青年时期。
1948 年夏,我在师范毕业后,经历了失学、失业,直到1949 年才当上乡村小学的教师。1950 年,我以志愿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时期,我生活上仍然非常穷困。当时吃饭不要钱,有时还发衣服,每月有三元生活补助费。记得我那时只能买零星的活页纸,硬本没用过,甚至有时连牙膏也不买,用盐刷牙,把那几元钱积存下来,寄给正在上中学、父母双亡的堂妹。可能是因为欢乐总与我无缘,加上又得了肺结核,一些活动不能参加,我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了。
当时我独自住在楼顶上的一间“阁楼”里读书。那间房并不是宿舍,光线极暗,白天也要开灯。我在1958 年出版的《康有为谭嗣同思想研究》一书,基本是那时写成的初稿。特别是当时很少有人搞资料,我利用藏书极为丰富的北大图书馆,翻阅、抄录了许多原始资料。甚至1979 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中的某些材料,仍利用了当年所做的卡片。有的年轻人看我现在写文章很快,以为这是“天分”,其实我是下过笨功夫的。
我的经历相当简单,但生活的波折仍然不少。当时二十几岁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文章,因而环境压力更大了,“白专”之类的非议颇多,至于下放劳动和工作,我在单位中大概是时间长的一个。因此身体上、精神上所受的创伤折磨,所在多有。这也许是我比较抑郁和孤独的性格一直延续下来的原因。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学会了使思想不受外来影响。我坚守自己的信念,沉默顽固地走自己认为应该走的路。毁誉无动于衷,荣辱在所不计。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了。
在八十年代,影响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泽厚……我们需要李泽厚式的思想家、李泽厚式的哲学家。我们不是超越李泽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
——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他(李泽厚)总是能把握住思想文化的历史脉搏,不失时机地把学术界的关注目光引向一个又一个新领域。八十年代后的“美学热”和“文化热”,便都与李泽厚有关。几乎可以说,李泽厚的目光扫向哪里,哪里就会“热”起来。
——易中天(中国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于中国好几代有志于美学或哲学研究的学者而言,李泽厚都扮演着精神导师和灵感来源的角色,从而把他们从僵化思想和惰性思维的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王柯平(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
李(泽厚)先生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十余年中,他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影响了包括笔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颇像英国的著名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国的著名思想家让•保罗•萨特。
——顾明栋(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教授)
李泽厚:
中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曾为图宾根大学、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哲学和美学研究。
李泽厚在哲学和美学领域,影响巨大。他的理论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极高成就,而且其构建的哲学体系和美学体系具有令人折服的原创性,这足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伟大的思想家之列。
李泽厚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其著作包括:美学四书《美的历程》《美的哲学》《美学四讲》《华夏美学》;哲学著作《我的哲学提纲》《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思想史著作《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杂文集《走我自己的路》等。这些著作,对世界、对人生、对美学、对生活,见解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和青年读者。
左手厚黑学右手博弈论大全集 内容简介 《左手厚黑学右手博弈论大全集(套装全4册)》厚黑学与博弈论一个产于本土,一个来自西方,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什么共同之...
名家批注周易-插图版 本书特色 《名家批注周易》以历代名家注疏为基础,配有注释、译文和解说,力图用*浅显的语言解释流传千年的哲理,将《周易》逐卦精解,力求为读者...
南怀瑾选集-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五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南怀瑾选集(第5卷)(典藏版)(套装全12卷)》是国学泰斗南...
中国篇-哲学的盛宴 本书特色 读哲人故事品国学智慧悟人生哲理 (精装典藏版)伏羲周公 老子孔子子思墨子杨朱惠施公孙龙庄子 孟子管仲邹衍孙子荀子韩非子推开哲学的门...
康德的大刀-《纯粹理性批判》导读 本书特色 伟大的德国浪漫诗人海涅评价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砍掉了自然神论头颅的大刀。本书选择康德哲学中*容易被中国读者误解的...
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
《克里斯蒂娃自选集》收录了法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文学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女士从《恨与谅
哲学研究 内容简介 《哲学研究》**部分完成于1945年。第二部分写于1946年至1949年间。如果维特根斯坦亲自出版他的著作,他会对**部分*后大约三十页的内...
人忙心不忙-星云日记-5 本书特色 大师生活哲学 ⊙ 智慧语录高僧行仪风范 ⊙ 完整典载从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中英文对照:religion and China 本书特色 《宗教社会学:宗教与中国》:中美学者合力打造宗教学新教程。《宗教社会学:宗教...
哲人哲语——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向人们展示...
南怀瑾选集-金刚经说什么 楞严大义今释-第九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璀璨国学,正知不绝,南师一脉,绍继如缕见地、修证、行愿,拈提精要,光耀千古会通儒道释,勤恳...
易图明辨 内容简介 胡渭(一六三三——一七一四年生,初朏明,德清人。年十五為縣學生,入太學,篶志經羲,尤精輿地之學。曾參輿編修一統志,著禹貢雛指二十卷,固四十七...
本书辑录《饮冰室合集》未收之梁启超佚文,体例依从《饮冰室合集》,分为两编:散篇文章入“文集集外文”,有单行本者入“专集集
沉思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
超越自身的自我-一部另类的伦理学史.新脑科学和自由意志神话 内容简介 《超越自身的自我》共十章内容。作者从自己对美国道德教育尝试的调查入手,提出当代美国道德教育...
老子开讲 本书特色时代日新月异,人们仍旧为孤独、烦恼、焦虑、痛苦所困扰;时尚不断更新,人们依旧要去面对虚伪、做作、狡猾、阴险。因此我们把老子请上前台,面对我们这...
大学中庸宋正-注译 本书特色 《大学中庸今注今释》是“大学经典”之《大学中庸》,《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
理性与佛学 内容简介 简介《理性与觉性》:佛学与儒学论丛。理性与佛学 目录 代序:生命的三重境界——兼论儒、佛二家的“意义”追求初涉佛海从“理性”到“觉性”——...
《比经推例》内容简介:经乃先秦王官之书,汉代经学则由政治学逐渐转变为经学文献学。治经方法也渐由师说家法、章句授受之“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