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有着细腻的心弦,时时发出灵敏的震颤之音,那种一往不复、义无反顾的纯粹至情使李商隐对现代人情感心灵的敲击,在唐代诸位大诗人中,几无出其右者。千年之后的今天,世人仍然沉吟着李商隐的诗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诗歌》撷取三十余首李商隐代表诗作,包括、艺术成就很高的《无题》《锦瑟》《乐游原》等,详加解读相关意蕴、诗歌类型及诗史发展之流变,带领你走入李商隐以情为骨、以泪为心的诗歌世界。
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系统解读三十余首李商隐诗作。从《无题》《乐游原》到《锦瑟》,走入李商隐以情为骨、以泪为心的诗歌世界,读懂藏在晦涩典故背后的一往情深。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本篇虽题曰《锦瑟》,实乃仿照古诗掇取首句前二字以为标示,并非一般诗歌因内容立题者,故其实质仍是一首《无题》诗,乃有意隐晦其事而朦胧言之,却因此反而造成索解纷纭的结果。其诗旨主要有以下数种说法:宋刘攽《中山诗话》和明胡应麟《诗薮》都认为“锦瑟”为婢女名,诗乃为“令狐楚家青衣”而作;宋黄朝英《缃素杂记》据苏轼所引《古今乐志》,谓此诗乃言瑟乐“适、怨、清、和”之声;《李义山诗集辑评》引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则代表第三种说法。第四种看法如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所言:此诗“分明是义山自悔其少年场中,风流摇荡,到此始知其有情皆幻,有色皆空也”。而近代钱钟书则提出第五种解释,认为全诗皆借物拟象,说明作诗之技法和创作之心得(见其《冯注玉谿生诗集诠评》);此外,甚至有疑此诗乃伤唐室之残破而作者。 事实上,读者根本毋须拘限坐实、牵引具体事物以解之,而直就其中综摄了一切有关理想、爱情、人生遭遇等生命的整体感受,以体味其深沉之感伤,似乎更能切近其本质。因为李商隐在写作这类《无题》诗时,绝大多数是以爱情诗的面貌出现,又往往以精丽华美的意象和曲折间接的笔法,交织渲染出迷离朦胧与扑朔隐晦的诗境,充满了绝美而难懂的魅惑力。尤其诗前所冠之“无题”之名,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过程中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沉埋而流失的结果;相反地,它是出自于作者有意曲避隐讳的心态所造成的产物,将具有指示和说明功能的诗题完全解消,从而让读者在缺乏人、事、时、地等具体指涉的情况下,连同创作者一起被引导到诗境的迷雾之中。此时,纯粹的美丽与哀愁就从个别的事件和特定的情节中独立出来,不但构成一种普遍性的基调,更成为吟咏品赏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说,“美丽与哀愁”本身即是作者唯一想传达、也是作者希望读者主要去领略的重点,因此超越了对事件之叙述和对理路之安排的关心,而让其本事显得不够明确与具体。 由此可知,无题诗虽然戴上了爱情的面具,但在爱情的面目底下,饱涨的是一种糅合了人生总体情境的身世之感,虽由政治生涯的追求与失意、爱情方面的执着与落空等经验同时汇聚而来,却往往只选择以爱情为外显的形式。如此一来,不但避开了具体事件的有限性和其中的难言之隐,更展现出丰富多义、宜于联想的效果,与含蓄蕴藉、意旨遥深的艺术境界,而“爱情”所特有的芳美绮丽也使那份深沉的苦涩获得升华。此类诗作或许令人产生“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之十二)之憾,但那从千疮百孔的现实人生中所提炼出来的美丽与哀愁之结晶,无疑更能将我们推向艺术的精灵,而不落言诠地直接从内心深处随之震颤低吟。这就是无题诗*动人之性质所在。 尤其是这首《锦瑟》诗约作于宣宗大中十二年(八五八),李商隐四十七岁,适为其命终于故乡郑州之前夕,因此表现出李商隐在走到人生尽头之际,于回顾平生、缅怀前尘往事之余,悲欣交集而感慨系之的综合感受。作为将李商隐的艺术与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篇章,堪称笔力万钧的压轴之作;它既是一篇诗人亲手为自己盖棺定论的墓志铭,也有如一首凄美绝丽的天鹅之歌。 锦瑟,是一种金玉其外、哀愁其内的乐器,也是李商隐*为偏好的意象之一,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的“锦瑟惊弦破梦频”、《寓目》的“锦瑟傍朱栊”、《房中曲》的“锦瑟长于人”等,莫不是他对美好 锦瑟 291 之人与物的赋形。偏好的原因之一,是它的美丽高贵,表面上绘文如锦、雕饰华美;偏好的原因之二,则是它的悲凄怆楚,内在深蕴着天神亦为之动容的哀伤,《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因此它代表了一种柔美深情的心灵,而寓有无限的沉痛与悲感,遂尔成为李商隐反复致意的一个特殊象征。句中依然以“五十弦”为言者,乃如李商隐在《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一诗中所云之“雨打湘灵五十弦”一般,都是舍弃现实世界中瑟器二十五弦的通俗形制,而一仍神话的原调以极言其悲凄怨苦;又因为“五十”之整数恰恰是李商隐此际年岁的近似值,更能触动诗人因物起兴的微妙感应,故下一句便接言“一弦一柱思华年”,谓五十根弦系在五十根琴柱上,每一弦一柱都令人想到过去四十七年以来的美好时光,从而引发中间两联四种不同的人生感受。 然而,“锦瑟五十弦”固然堪称完备地呈现其一生的整体感受,却又加以“无端”一词,则更添注一种无可奈何的迷惘惆怅之情;也就是当诗人面对如此兼具美丽与哀愁的锦瑟时,内心中所兴起的,竟是一种难以理解而充满疑惑的无端之感。原来整个一生悲欢离合的经历与喜怒哀乐的遭遇竟然都是无法解释,也无从究诘,更欠缺理性的答案;一切都是冥冥中一股无名力量的展现,它隐身在茫昧之中随意拨弄命运的齿轮,于是被迫启动而不断向前展开的无常人生,“存在”的本身就是一切的解答。“无端”者,谓无缘无故、没有原因;一说为“无心”之意,其实应以前者为是。盖“无端”亦为李商隐诗中常常出现的语词,如《潭州》的“今古无端入望中”、《为有》的“无端嫁得金龟婿”、《属疾》的“秋蝶无端丽”、《别智玄法师》的“云鬓无端怨别离”、《晋昌晚归马上赠》的“人岂无端别”等等例句,都以“无端”表达一种事出意外、难以言诠而莫名所以的感受;无论是幸或不幸,是美丽或哀愁,是人生际遇或历史发展,都是出自那深不可测之形上命运的奇异决策,受赠者只能被动承接命定的结果,根本无从预知,也无力抗拒,更不可能扣问答案。因此当李商隐在代表了一生的“五十弦”之前也冠以“无端”一语,便深深呈现出李商隐回首一生的前尘往事时,那种无以名状、难以言诠的迷惘之感,呼应了全诗末句的“惘然”情怀。因此,清人薛雪评曰:“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足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许多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使无端有此怅望。而达若庄生,亦迷晓梦;魂为杜宇,犹托春心。沧海珠光,无非是泪;蓝田玉气,恍若生烟。触此情怀,垂垂追溯,当时种种,尽付惘然。对锦瑟而兴悲,叹无端而感切。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一瓢诗话》) 被“五十弦”这代表了一生之完整形态所触动的诗人,在怅望不已之后,禁不住从“五十弦”的笼统中进一步深入,将此无端形成的五十弦一一玩味、细细寻索,而产生“一弦一柱思华年”的悠然怀想。所谓“华年”者,与一般作为“年岁”之同义词的“年华”不同,意指美好的岁月。此处作“华年”而不作“年华”,固然是因为“华年”一词以“年”字为句尾,正可以和全诗押韵,而更收音节流动谐畅之音乐美感;但另一方面,“年华”一语不过是对人生岁月的泛泛描述,具备的仅仅是对应于物理现象的客观意义,而“华年”一词则是对此人生岁月深抱珍爱之情的特殊指称,其中蕴含的更是一种出于个人情感的主观评价。换言之,无论一生遍历多少伤痛苦楚,诗人对这样的一生都还是充满了珍爱怜惜之情,因此生命中所经历的每一年、每一事,都同样促使他缅怀不已;或者说,诗人对他所经历的每一年、每一事,都那么清楚地意识到它的存在重量,因此事事物物都深深刻镂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有如沦肌浃髓般无时或忘。如此则“思”字并不仅仅是出于情感耽缅的“怀思”之思,而也是来自心灵观照的“省思”之思,对过去一生种种情事既怀思又省思的李商隐,在一往情深的耽迷之中,又深深体认到一往不返的幻灭,当那眷恋难舍的怀思与悲观察照的省思交织杂糅之际,便回荡出一首缠绵悱恻的哀歌。 而接下来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四句,分别是李商隐所思之华年中,种种令其 锦瑟 293 终身缅怀不已的遭遇与感受,同时也直接贯彻到第七句的“此情可待成追忆”,是为“此情”所综摄的几个内涵。首先,“庄生晓梦迷蝴蝶”即领衔展现出一种耽溺执迷的情感形态,而这正是李商隐性格中*鲜明的一个特征。此句用庄周梦蝶之典故,《庄子??齐物论》云:“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文中充满一种泯然无际、物我两忘的浑融境界。但李商隐援以入诗之际,除了借以呈现其对人生中美好事物深深沉缅的忘我情境之外,复又加上原典所无之“晓”字、“迷”字,用以表现往事之美好如清晨之梦一般短暂,却又如蝴蝶般令人深深眷恋而迷醉。如此一来,整句诗非但没有庄子的达观逍遥,更欠缺与万物同化的洒脱自适,反而带有李商隐特有的性格烙印———亦即将全部的情感投注在美好却十分短暂的对象上,一往情深而执迷不悔。当他将全部的情感投入时,获得的固然是酣然升华的深美体验,然而因为投入其全部情感的对象只有极为短暂的存在时间,则倾心投入之后不久,便几乎是立刻就要面临幻灭,那先前投入的全部情感因为失去基点而忽然落空,整个生命也就势必被架空而徬徨无托。然而,在投入了全部的情感之后,那如清晨晓梦般令人沉迷的短暂时光,就像流星霎时照亮了生命的黑幕却又瞬间消逝,除了留下清晰的回忆之外,便只创造出无尽的苦涩与无望的缅怀;徬徨无所托的炽热情感又必须寻求出路,于是终其一生,李商隐都在迷醉与幻灭中摆荡挣扎,塑造出一个失落了美好记忆而在无垠的黑暗中徬徨无依的灵魂,注定只能孤独地在无底的深渊中无望追寻。而此一追寻仅仅只用“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一生是不够的,为了把情感意志继续扩延下去,就必须跨越死亡的界线,更进一步将希望托诸来生之缘会。因此接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之后的“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便是运用周朝末年蜀王望帝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鸟的传说,来表达一种生生世世传承不绝的执着。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诗、《红楼梦》、中国文学史。除了“大观红楼”系列之外,代表作还包括《唐诗的乐园意识》《李商隐诗歌》《唐诗选注》《红楼梦人物立体论》《诗论红楼梦》《唐诗可以这样读》等十多种;曾获台湾大学杰出专书奖、杰出教师奖,因台大“红楼梦”公开课获得“全球开放式课程联盟”2015年杰出教学者奖。
荆棘与南瓜 本书特色 《荆棘与南瓜》记录的是作者成长的心路历程,对于亲情、爱情和人生的切肤之言;也有对于故土的深沉之爱,游子之泪中饱含着眷恋与不舍。荆棘与南瓜 ...
白化文文集-闲谈写对联 本书特色 《白化文文集:闲谈写对联》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联的特点与源流、什么是“对联”、对联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关联、对联的形成、对联的分类、...
坚锐的往事 目录 自序**辑风云从身边掠过*后的乡绅特级教师南岩之死一个农民和他的八卦术在乡下坐公共汽车在乡下再坐公共汽车走出乡村第二辑有所思,却顾所来径遥远的...
茨维坦·托多罗夫(Todorov Tzvetan,1939- ),原籍保加利亚,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理论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现为法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五大颂歌/巴别塔诗典系列(精装本) 本书特色 克洛岱尔和兰波是仅有不多的几个把东方的法语拿来作为其艺术的原始材料的诗人(而这一点也正是这两位天才诗人之间真正的连...
水流花芳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散文篇和诗歌篇两部分。收录槐花香的季节、亲近和平鸽、*后的烂漫、穿过杜鹃红的日子、独享月夜、烟雨黄昏、六月雨、月吟、虫唱季节、家有乖...
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南冥秋水 (余秋雨散文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当代中国散文八大作家之一的余秋雨的作品。这些散文内容丰富,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
活该他喝酪浆按牌理出牌早起的虫儿-柏杨专栏-柏杨杂文精选-1 本书特色 《柏杨专栏(1):活该他喝酪浆、按牌理出牌、早起的虫儿》:柏杨杂文精选·倚梦闲话系列活该...
内心的报告 本书特色 内心的报告(保罗·奥斯特作品系列) 《冬日笔记》续篇保罗?奥斯特用独特方式编织的心灵之书重构一个孩子眼中的宇宙回溯自我的知识之旅、政治和道...
芒果街.我自己的小屋 本书特色 一个屋子就是生活的救生艇,当风暴把一切扫荡殆尽,它能让你在海上漂浮不沉。《芒果街,我自己的小屋》是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睽违从前有个...
《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内容简介:一夜暴富是什么体验?布鲁斯特从他富有的爷爷那里继承了一百万美元。在这之后不久,他的一位舅舅
草木记 本书特色 本书的基调是大地道德和植物智慧。作者扎根洪沟河南岸,以他质朴而温情、细腻而诗意的写作风格,书写植物美质,探求宇宙的精美秩序,表达着一个植物主义...
古调今弹 本书特色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离退休人员开始了自己全新的生活,会经常出访、参加论坛或周游世界,此书为这漫长的旅途增添了无限乐趣...
新诗十讲 本书特色 《新诗十讲》源自北大孙玉石教授的十堂精湛的中国新诗课,作者用诗的语言,为我们全方位咀嚼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穆旦等人的经典新诗,以及其背后...
汪曾祺散文卷(汪曾祺文集) 内容简介 汪曾祺,中国*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
狗一年猪一季——三味丛书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谈古论今的杂文集,作者何满子,虽年届八旬,然眼光犀利,思想敏锐,嫉恶如仇,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朝气”。因书内文章做了...
《向思维更深处漫溯》内容简介:本书是南京市教学学科课题“小班课堂变革行动”的成果集成之一,汇集了南京市玄武区锁金村第二中心
寂静的春天 本书特色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播撒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已深深植根于人民大众的心里。1964年春天,蕾切尔·卡逊与世长辞...
汉魏六朝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辑录两汉、曹魏、两晋、南北朝文人诗和乐府民歌200余首。基本体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创作风貌。汉魏六朝诗选 目录 两汉诗刘邦项籍刘...
金山银水 魂牵北疆:绝色喀纳斯 本书特色 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它的价值,在于证明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本书用文学的笔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