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一年

京都一年

作者:林文月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0-09-01

评分:5分

ISBN:9787570211029

所属分类:青春文学

书刊介绍

京都一年 内容简介

“我不会摄影,只能将眼睛所看见的,心中所感受的,收入笔底,我走出房间去捕捉京都的美好,却发现她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少妇,接触越多,越体会到她的可爱,使人深深迷恋!”
这是一本书写京都的经典之作。台湾学者林文月深谙日本的语言与文化,当年访学、居留京都期间,深入古都的各个层面,以细致的观察、娓娓的叙述,呈现了她个人对于京都的体会,于是京都近郊的亭台楼阁、古刹名园,京都的节令行事、民情风俗,有如一幅白描长卷,一一展现眼前,既满载岁月沉淀的厚度,又不乏人文关怀的温度,足以让读者体会到那一段京都慢生活的悠然自得和丰富惬意……

京都一年 本书特色

阅读此书不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日本特有的茶道文化,欣赏美轮美奂的歌舞伎表演,还能观摩精致的庭院、雄伟的唐招提寺,在古书铺的墨香中流连忘返,于街头巷尾寻觅舌尖上的异域美食。在身体不能出门的非常时期,不妨让心灵来一场自在的旅行!

京都一年 目录

新新版序兼怀悦子
深秋再访京都——《京都一年》新版代序
自序
奈良正仓院展参观记
京都茶会记
岁末京都歌舞伎观赏记
访桂离宫及修学院离宫
京都的庭园
空海·东寺·市集
樱花时节观都舞
神户东方学会杂记
鉴真与唐招提寺
祗园祭
京都的卉书铺
吃在京都
我所认识的三位京都女性
京都“汤屋”趣谈
“京都一年”以后”

京都一年 节选

吃在京都
在我构想这个题目的时候,立刻想到,如果是一个□□□,或一个在日本住过一段时间的外国人,必定会指责我错了。因为在日本,有一句很普通的谚语:“吃倒在大阪;穿倒在京都。”以吃著称的是大阪人,为了满足口腹,大阪人不惜慷慨倾囊,吃倒了家产;京都人的嗜好是在衣着,尤其是京都的妇女,她们宁愿倾家荡产去买一袭华丽的和服,或粗饭蔬食地节省,以换取一条西阵织锦带。所以如果说:“吃在京都”,不要说大阪的人会嗤之以鼻,连东京的人都会不屑倾耳的。不过,尽管京都人把生活的重点放在衣着上,他们也自有他们自己的一套食经,而有些当地的老饕,更以为想吃细腻精致的菜肴,非京都莫属。
我是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外国人,而且,对京都我几乎是一见倾心的,我爱她那四季多变化的自然环境,我爱她那古趣盎然的庭园寺院,我爱她那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调,而如果不去尝试京都的食物,怎能更深入地了解京都人的生活全面呢?可惜我在京都的时间有限,而又只是一个穷书生,所以只能在有限度的条件之下,去窥探京都人的食生活,否则恐怕真会“吃倒在京都”,而贻笑大方了。
□□□以含蓄为美德,一切讲究收敛,不喜宣扬,而这个现象在保有千余年历史文化的古都更为显著。就以料理亭为例子吧,你想吃一顿真正京都风味的食物,往往不是在闹区的三条或四条即可以找到的。一个精于此道的京都人会带你到某一条小弄堂里的平房前面,告诉你在那儿可以享受一餐美食。那个料理亭可能与附近的民家没有什么分别,木造的日式房屋,窄小的门面,拉开细格子的木门,可能还垂着一幅蓝色蜡染的布幔,所不同者,无论你什么时候进去,他们的店前总是扫除洁净,在那石板地面上泼洒着水的。日本料理亭前喜欢泼水的缘故,一方面是因为可以保持灰土不扬,干净凉快,另一方面则因为“泼水”这个词的发音在日语里近似“招迎”,可以解释做“以广招徕”,生意人借此讨个生意兴隆的吉利。只要一听见拉木门的声音,店里就会有两三个穿着和服,脸上堆满笑容的中年妇人碎步出迎,她们会操着浓重的京都口音说欢迎客人的话,并且迅速地接过客人手上提的东西,引导入内里。平常一个较高等的料理亭,往往要走一段石板廊子,才能到餐室。这时你会惊讶于里面的气氛是如何与外头所看到的门面不同了。京都自千余年前平安时代以来,直到明治时代,为日本的都城,历史与古迹是它的光荣与特色,因此京都人都刻意保留古物,他们宁愿时时翻修木屋纸门,却不愿让钢筋水泥的大厦替代那些低矮阴暗的老房子。先前你所看见的京都式细格木门也许有数十年的历史了,因此那未施漆的木料已发黑。但是跨过门槛,低头从布幔下钻过,你会看到一条洁净的石板路,石板与石板之间可能还有翠绿的苔痕,两旁布置着精致而古雅的石庭或假山石。眼前的景致予人的印象毋宁是宾至如归,亲切而温暖的,使你不会有置身餐馆的感觉。

京都一年 作者简介

林文月,台湾省彰化县人。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毕业后,即留母校执教,专攻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曾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客座教授。教学之余,更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著有《读中文系的人》《饮膳札记》《拟古》等,并译注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氏部日记》等,其中《源氏物语》被公认为众多版本中最好的译本。其作品既有丰富的学识,又有女性的细腻,华丽却不浓艳,自成一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