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的守望

山村的守望

作者:林燕平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年:2020-09-02

评分:5分

ISBN:9787802384316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山村的守望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描述话海国地区农民的现实生活、深度思考我国贫困地区如何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力作。6年多来,作者不断地深入西海固的山村,用自己的双脚走遍了骆驼巷村的家家户户,以亲身的耳闻目睹和收集的**手数据真实反映了当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书中以大基翔实的数据和鲜活的事生、教育、交通安全、户籍管理、乡村建设、公共环境、扶贫、诚信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该书打破了以往学术著作的写作套路,从*基本的事实出发,重视记述事物的时问、地点、当事人等基本要素,对研究西海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一部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心血之作,同时,也是值得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深刻反思的警示之作。

山村的守望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翔实的**手数据和大量鲜活的事例,真实地描述了西海固地区的农民生活,再现了我国西北偏远山区农民的生存现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农村实地考察报告。本书为我们认真研究各个地区行政村一级的农村在各个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更加清醒地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开了一个好头。

山村的守望 目录

做社会科学研究,要面向实践,要到实践中去(序)走近真实感悟真实(自序)**章 黄土坡下的骆驼巷村 一 初到原州区 二 初到红庄乡 三 初到骆驼巷村 四 骆驼巷行政村 五 红庄乡并到了张易镇 六 通往原州的路第二章 实地调查的由来 一 实地调查的学术背景 二 实地调查的理论框架1.国民收入分布的变化亦是社会结构的变化2.国民收入的增长不等于收入分布在空间上趋向平衡3.越是落后地区人口和教育结构的水平就越低 三 前期研究的两个缺陷1.正式统计数据自身的缺陷2.说明变量与被说明变量相关分析上的缺陷 四 调查的方法与内容1.问卷调查的局限性2.设计问卷调查的科学性3.问卷调查的统计意义 五 考察对象和调查过程1.原始数据调查时间不一致的问题2.从历史的视角读解调查数据3.用人文关爱读解骆驼巷村 六 为什么要做行政村全数调查 七 原州区概况(官方统计)第三章 调查数据反映的农民生活 一 骆驼巷行政村小庄回族自然村1.小庄村农民的生活状况2.小庄村农民的生产状况3.小庄村农民的人口状况4.小庄村农民的教育状况 二 骆驼巷行政村驼巷回族自然村1.驼巷村农民的生活状况2.驼巷村农民的生产状况3.驼巷村农民的人口状况4.驼巷村农民的教育状况 三 骆驼巷行政村阴洼汉族自然村1.阴洼村农民的生活状况2.阴洼村农民的生产状况3.阴洼村农民的人口状况4.阴洼村农民的教育状况 四 骆驼巷行政村阳洼汉族自然村1.阳洼村农民的生活状况2.阳洼村农民的生产状况3.阳洼村农民的人口状况4.阳洼村农民的教育状况 五 骆驼巷行政村刘庄汉族自然村1.刘庄村农民的生活状况2.刘庄村农民的生产状况3.刘庄村农民的人口状况4.刘庄村农民的教育状况 六 骆驼巷行政村樊庄汉族自然村1.樊庄村农民的生活状况2.樊庄村农民的生产状况3.樊庄村农民的人口状况4.樊庄村农民的教育状况 七 骆驼巷行政村马其沟汉族自然村1.马其沟村农民的生活状况2.马其沟村农民的生产状况3.马其沟村农民的人口状况4.马其沟村农民的教育状况 八 黎套行政村二林回族自然村碑子垮1.黎套行政村概况2.碑子垮农民的生活状况3.碑子垮农民的生产状况4.碑子垮农民的人口状况5.碑子垮农民的教育状况 九 回、汉族农民生产生活、生育和教育的比较1.回、汉农民的生活状况2.回、汉农民的生产状况3.回、汉农民的人口状况4.回、汉农民的教育状况第四章 实地调查过程中的问题思考 一 科学发展农业1.土地2.种地3.化肥4.“退耕还林”5.土地的使用6.科技下乡 二 结婚生育1.汉族的婚嫁2.回族的婚嫁3.“彩礼”4.乡村生育5.计划生育 三 医疗卫生1.医疗2.卫生3.健康 四 教育1.乡村小学校2.“农村包围城市”3.应试教育4.义务教育的普及 五 交通安全1.无照驾驶2.无车牌行驶3.肇事逃逸4.交通执法5.“问题车”上岗6.“北线”——百姓的线7.高速公路 六 户籍管理1.人口统计2.户口登记3.户籍管理4.户籍诚信 七 乡村建设1.骆驼巷行政村事例2.乡村党支部3.农民参与乡村建设4.行政村的社区化 八 公共环境1.环境保护2.垃圾处理3.厕所建设 九 扶贫1.“低保户”2.项目扶贫3.危房改造4.支教5.助学6.社会捐助7.乡村图书——“班级书柜” 十 诚信1.基层工作事例2.发展养殖业3.乡村基础教育事例4.诚信的背后第五章 实地调查概括性的总结 一 了解农民——也谈调查研究 二 骆驼巷村农民生存的基本现状1.自然环境差异大2.土地依然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要素3.劳动生产方式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4.土地耕作依然是传统的粗放型耕作5.外出打工已经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6.“同宗同族同村”是回族自然村的社会基础7.家族式父系亲属群体是汉族自然村的社会基础8.人口的快速增长9.人口的健康素质低10.公共医疗卫生的缺失11.农村人口的教育素质低12.妇女教育素质低的问题异常突出13.已婚生育妇女教育素质低的问题更为突出14.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严重滞后15.农村行政村一级的组织建设滞后16.农村党支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17.西海固地区农民的贫富差距扩大18.贫困山区农民的社会压力与日俱增 三 在骆驼巷村实地调查中得到的启示1.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同处在一个发展时期2.经济发展阶段的高度化是一个综合发展的社会过程3.低经济发展阶段的公共政策尤为重要4.收入高低不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唯一尺度5.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应该在广大的农村 四 西海固地区的发展方向1.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2.农村行政村的公共事业建设3.重视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4.社会公共资源的城乡共享5.乡村建设要全社会参与6.乡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 五 今后的课题展望1.**手数据的积累2.挖掘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3.学问体系的完善女儿的跋跋

山村的守望 作者简介

林燕平,研究员,1954年生于北京市。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1993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相关社会科学专业硕士毕业,1998年毕业于同专业博士课程,1999年获得同专业博士学位。恢复高考之前曾经在部队当过兵、在工厂当过工人。2002年作为西部“博士服务团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