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琳琅

风雨琳琅

作者:陈新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2020-1

评分:9.1

ISBN:978752171281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这本书试图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观察到的复杂时代和价值选择为线索,勾勒民国初期留学归来,致力于家国建设、民族独立富强的一代知识分子群像,再现他们在剧变的、忧患的时代底下的命运轨迹,浮沉与思考。

林徽因属于从传统的士,转往新型知识分子的路途上,承前启后的一代人。他们幼年时,接传统的余绪,立德立功立言是常念的道理,求学时期经“五四”洗礼,留学欧美,受现代的学术训练,又培养了一股子穷究事物本源的执着。这两者结合,就决定了他们的安身立命——是要以自己对知识的、专业的追求,传承文脉的使命和责任,给予战乱和变化中的祖国以“实质性”的影响,推动一个大国的艰难转身。

这在他们的时代,意味着事倍而功半,意味着痛苦和磨难,也意味着,极有可能会失败,最终淹没在时代洪流的大旋涡中。就像史景迁为他们的一生做出的发问:“在外侮入侵和占领的苦难与内政如此的无道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目标明确的国家建设?在大众的贫弊被某些时期里市侩的贪婪无度与另一些时期里国家的极端集权主义变得日益深重的时候,怎么可能会有平衡的经济增长?在一个长期动荡不安的社会里,个人的创造活动和心智的探索怎么可能会得到普遍的展开?”

自然是千难万难。所以我们看到,她和梁思成的一生,近似于愚的勇气和坚持,也看到他们出人意料的软弱和改变。他们在斗室里漫卷诗书,也在暗夜里苦痛追问。和短暂的荣耀相比,疑问和困惑持久不息,追随了他们一生。最终,他们成了逆时代的力量,最忠诚的反对者,在孤独和寂寞里走到生命的尽头。

风雨琳琅的时代,安身立命的那个东西,决定的,真的是一生的命运。

作品目录

引子 北总布胡同三号之殇
一、书香与革命
翰林祖父
林家铺子的新时代
才女传统
二、公无渡河
“名教叛徒”
“卿本佳人”
书生意气大王旗
谁点燃赵家楼的火
渡不过的巨流河
三、万种风情无地着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徐志摩做“假”情人,顾颉刚找“真仲昭”
“恋爱大家”
四、夹缝中的成长
新世界
旧庭院
对照记
五、奇异的月色
“两脚衣橱”的第一高足
“小脚”与“西服”
烦恼结 情意结
“雪池”与“新月”
“障眼戏”中演隐情
志摩之死
“八宝箱”之谜
六、梁林因缘
文定与庙见
父母之命与自由恋爱
清华园里的梁家父子
两代闺秀之争
七、围城
伤逝与独立
林家长女的烦恼
“欢喜冤家”与“难夫难妇”
主妇的烦恼
阁楼上的金岳霖
这样事和谁细讲
八、绝学大昌
宾大建筑系的编外女生
“国产建筑师”
从朱启钤到梁思成
思想者与奠基者
山林、庙宇、乡村、江湖:何处是家国
九、第一才女的朋友圈
费正清和费慰梅:有他们才完整
“围绕着她转”
一任群芳妒
恰是那个冷若冰霜的冰
十、文坛多面手
京派的灵魂
“我的主义是要生活”
写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模影零篇
美术、戏剧与服饰
十一、南渡
“去故乡而就远”
长沙 昆明:双城记
“南清北合,联大开花”
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
傅斯年长揖柴门口
似是故人来
坚韧地横过历史
十二、北还
再别李庄
“居者有其屋”
----------------
北平无战事
十三、时间开始了
血液里的新意识
“以国士待之,以国士报之”
米粒之珠,也放光华
十四、反对者的忠诚
文物•旧书•毛笔
大匠营国
击鼓骂曹
“科学的 大众的 民族的”
十五、人间四月天
斯人寂寞
故事没有完
· · · · · ·

作者简介

陈新华

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祖籍上海,生于宁夏。现为深圳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兴趣在晚清以来的社会与文化。曾著有《百年家族——林徽因》《留美生与中国社会学》,合著有《留学旧踪》《中国留学通史(晚清卷)》等。

精彩摘录

谢福芸毕业于剑桥大学。因为父亲的耳満目染,这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从剑桥大学毕业后返回中国。她期望像父亲一样,在这片待启蒙的土地上做一番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我要尽我所能去满足中国人的需要。如果我能,我愿意把剑桥移到中国去。”1911年,26岁的谢福芸下定决心要在北京办一所面向贵族、如母校剑桥大学组纳姆学院一般的女校。兴学重教,这是家庭的耳濡目染。至于为何要面向贵族,谢福芸感慨说通过帝国最后一位皇太后慈禧的作为,人们可以了解到这些贵族妇女对国家命运所起的影响。慈禧太后如果对科学真知和现代历史有哪怕最肤浅的一点认识,她怎么能去支持义和团?”我们希望她们的古典气质和新知识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中西合璧,不是一份华丽的装饰,它是声嘶力竭的讨伐与流血之后,是价值的苦痛冲突当中,对去路艰难的摸索和找寻。”

——引自章节:对照记


母亲与女儿都受到伤害,然而伤害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母亲是旧式女子单纯的幽怨。至于林徽因,19世纪以讴歌生命、自然、爱情为主旨的英国浪漫派诗孕育过她诗人的性灵,新大陆的民主与自由培养了她独立的自我。而回到家中,她却依然逃不掉身世的阴影。中与西、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以如此鲜明的落差共存于她的生活,落差的互相平衡中林徴因内心张力极大。她一心要脱离早年的家庭悲剧,偏偏伤痕太重无法平息,所以带来更激烈的抗拒;她不断追求人格的独立,然而从墨守大家秀规则、咀嚼旧文字的老路走过,又不自觉地以传统的礼教标准来要求自己;她向往着“浪漫的发生”,最终却难脱古典温蕴的风范。面对内心的困守与冲突,林徽因的心情,是困惑的无奈。1931年冬,徐志摩遇难,林因提笔写信给胡适说:“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っ一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这些全都是女儿的心事。亲就如德子出女儿心中的落差与冲突,而母亲自己却看不见女儿充满了矛盾与苦痛的魂。

——引自章节:林家长女的烦恼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