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整饰

心灵的整饰

作者:(美)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2020-1

评分:8.5

ISBN:978754266735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情感社会学”研究领域重要著作

《纽约时报》年度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著作之一

荣获“米尔斯奖”“查尔斯·库利奖”等社会学奖项

情感变为一种资本要素,这是现代服务业的秘密之一。19世纪的工厂童工提供劳力,20世纪的空乘人员伪装感情;童工们的身体是机器生产的工具,空乘人员的情感也是可批量生产的商品。

作者以20世纪美国航空服务业为例,将乘务员与收账员作为研究对象,展示现代商业公司如何操纵、抑制雇员真实的情感表达,为我们揭露出这个人类情感日益商业化的真实世界。

作者是杰出的美国当代社会学家,本书是其在情感社会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其理论建基于马克思、弗洛伊德、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米尔斯、欧文·戈夫曼的学说之上,从社会学、心理学、表演理论等多角度展开论述,旨在深入探讨“情感劳动”这一社会问题。

对于“情感劳动”具有洞察力的研究。

——《纽约时报书评》

具有价值的研究,揭示那些从事将情感视作商品的职业人员付出的个人且隐蔽的代价。

——《圣荷西水星报》

作品目录

2012 年版序言
初版序言
致谢
第一部分 私人生活
第一章 探究心灵的整饰
第二章 作为线索的感受
第三章 整饰情感
第四章 感受规则
第五章 以情致敬:礼物交换
第二部分 公共生活
第六章 情感整饰:从私人用途到商业用途
第七章 踵趾之间:工作与情感劳动
第八章 性别、地位与情感
第九章 追寻本真性
二十周年纪念版后记
附录A 情感模式:从达尔文到戈夫曼
附录B 为情感命名
附录C 职业与情感劳动
附录D 地位型与个人型控制系统
二十周年纪念版文献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荣休教授,情感社会学领域重要学者。1969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执教。另著有《外包自己》《第二次转变:工作家庭和家庭革命》《祖国的陌生人:美国右翼的愤怒和悲伤》等。

成伯清,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中国社会学会副秘书长,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社会学、情感社会学、社会学史。出版有《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情感、叙事与修辞:社会理论的探索》等专著。

淡卫军,社会学博士,现就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联络部,从事国际工会运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际劳工组织(ILO)研究课题。

王佳鹏,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当每个人暗地里把他人当作工具时,循环相报,总将轮到自己,于是人与人之间就相互疏离了;当一个人把自己当作工具时,跟自身也就疏离了。——C·赖特・米尔斯

——引自章节:第二章作为线索的感受


按照特里林的说法,在16世纪之前,不诚实既非缺陷也非美德。“阿喀琉斯和贝奥武夫的真诚问题是无从谈起的;他们既不拥有真诚也不缺乏真诚。”真诚与美德只是不相关而已。但是,在16世纪,真诚开始得到了崇拜。原因何在?原因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在这一历史时期,英国和法国的社会流动率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或者在心里想,离开他们所出身的社会阶层变得可能。欺骗成为阶层提升的重要工具。表演的艺术、背离感受的起誓,变成了利用新机会的有用工具。当流动性变成了城市生活的事实,预示欺骗和人们对欺骗的理解成为一种工具。

——引自章节:第九章追寻本真性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