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燃尽欲望

用电影燃尽欲望

作者:[日] 园子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10

评分:8.5

ISBN:978755964257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作品入选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

日本著名“鬼才”导演园子温首部随笔集

“摧毁形式、任性玩乐的态度,对创作者来说才是最有趣的。”

1. 日本著名“鬼才”导演园子温,一直以叛逆、打破常规的姿态备受国际影坛关注。作品直击人性,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代社会与人性的阴暗面。

2. 本书是园子温首部随笔集,导演以坦诚而热烈的笔触分享了自己向着电影助跑的青春、重要作品拍摄的台前幕后,一阐自己独特电影观之生发,并对当下日本电影的现状、未来进行了犀利点评与深刻思考。

“哪怕是最劣质*低等的电影,只要把自己的欲望在其中燃烧殆尽就好。”

日本鬼才导演园子温一直以叛逆、打破常规的姿态备受国际影坛关注。其早年以《男之花道》摘取日本影坛登龙门的PFF大奖,之后连续拍摄了《自行车叹息》《纪子的餐桌》等个性作品。名作《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恋之罪》《庸才》入选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作品直击人性,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当代社会与人性的阴暗面,让园子温成为日本电影界不可忽视的个性导演,影迷沉浸在其作者性极强的越界影像中难以自拔。

从业三十年的园子温导演首次以坦诚而热烈的笔触分享了自己向着电影助跑的青春、重要作品拍摄的台前幕后,一阐自己独特电影观之生发,并对当下日本电影的现状、未来进行了犀利点评与深刻思考。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向着电影助跑的青春
第二章站上主流舞台之前的战术
第三章电影是令人觉醒的快乐
第四章追逐着伟大去生存
后记
园子温电影年表
前言
最近,很多人在谈论“园子温的电影到底怎么样”这个新话题。
昨天,我只是拍摄结束后顺道去喝一杯,都能在小酒馆听到有人坐在里座聊这件事。
“怎么说呢,在我们这种正经影迷眼里,园子温的电影还是不行。”
我忍不住窃笑,正合我意。这个夜晚,我又获得了一点“生存燃料”,这种发言如我所料。我那堪比军火库的心脏,滋啦滋啦冒出了火药的味道。我心里想的只有“好样的,明天继续拍”。
如果“电影”也有语法这种玩意儿,那就直接撕碎。如果撕碎之后还有类似“电影性”的东西潜藏在自己的身体内部,那就继续撕碎。如果电影堕落成芭蕾、歌舞伎、能乐、日本画这种传统艺术,那更要毫不犹豫地抛弃。我是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去拍电影的。
“贯彻电影的邪道、电影的左道”,这既是我的态度,也是我的人生。仔细想想,我从生下来就脾气怪异、性情乖张,一直朝着世俗的反面前进。世俗也朝着我的反面前进。这在今后也不会改变吧。我就是要拍摄那种被人讨厌、被人说“根本不是电影”的电影。
我会遵循从小就被贴上的标签——“废物”,携带着压倒性的憎恶去生存。这就是我的“生存能量”,如果没有“这算什么”的精神,我也不会活到现在。哪怕世界三番五次带给我骨折般的痛感,我也会一直感谢它。同时,我也带着*大的恶意,伺机向这家伙“报恩”。
如果整天想着好好守护自己的才能之类的,那只会变成无聊的导演。只有在掉进下水道、豪饮一番污水、被嘲笑连才能的碎屑都没有的境况下,才会激发出火焰般的“干劲”,才会涌现出让人目眩神迷的“憎恨”。我只想活在那个“瞬间”。
将牙齿咬到充血、向老天回以狰狞的笑、狠狠说上一句“走着瞧”,能做到这样,就证明了能为“瞬间”而活。正因爆发于瞬间,能量才会惊人。“瞬间”对我来说,已经变为每天的日常。
· · · · · ·

作者简介

园子温 Sono Sion (1961— )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

1961年生于爱知县。1986年以《男之花道》摘取PFF大奖,之后连续拍摄了《自行车叹息》《神秘马戏团》《纪子的餐桌》等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收获高度评价。名作《爱的曝光》《冰冷热带鱼》《恋之罪》等入选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2012年推出描绘东日本大地震后世间景象的《庸才》引发巨大关注,两位主演摘得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新锐演员奖。同年10月又推出《希望之国》,描绘因核电站事故而陷入困境的家庭。2013年推出《地狱为何恶劣》。

余梦娇

厦门大学日语系学士、文艺学硕士,自由撰稿人。

译有《原来如此的对谈》(河合隼雄VS吉本芭娜娜)、《毒药手帖》(涩泽龙彦)等。

精彩摘录

基本上,大部分电影,除了“电影”其他什么都不关心。大部分电影人,不关心综艺节目和AV,只知道探索被称为“电影性”的那种来历不明的东西。后来我在拍摄《恋之罪》(恋の罪,2011)时再次强烈地感觉到,不把和电影相关的众人目之所及的一切都当成对手,就无法成长。电视剧也好,AV也好,艺术也好,甚至此刻窗外的风景,全部与电影处于同等地位。“电影就是电影”这种试图将电影独立出来的想法是不行的。比如,说出“今天这部戈达尔电影里的夕阳拍得真好啊”的影迷们,恰恰会无视现实中的夕阳。但重要的根本不是电影里的夕阳,而是在现实中闪耀着的那个夕阳。电影并不是一个自律的系统,也没有可以定义电影的理论框架和不言自明的规则。所以,我不喜欢“电影性”或者“电影史”这种词。摇滚乐也是一样,在说出“摇滚性”或“摇滚史”这种词的时候,“摇滚”就已经变成一个封闭的范畴而完蛋了。毕加索不也很讨厌被称为有“绘画性”吗,甚至他就是为了被这样说的人嘲笑才一次又一次破坏绘画,这是我对毕加索的理解。所以,比起被称赞“这就是电影”,我更愿意被非难“这太不电影了”,将这个“不”的部分挖掘到最深,对我来说才是有趣的。

——引自章节:第二章站上主流舞台之前的战术


为什么会来那么多观众呢?因为我几乎用尽了一切不用花钱的宣传手段。花钱的地方只有预售票的印刷费、合计四万张左右的彩色传单费、试映会的三次预约费、试映会的邀请函和邮费,仅此而已。基本上独立电影都没什么预算,印刷传单要以尽可能引人注目为策略。本来就印不了海报,电影的主题和内容根本无所谓,只需要考虑如何在一堆传单中让人伸手去拿。因为观众只有把它带出剧场以后才会看上面的内容。不管是多平淡的电影,都要使出花哨的手段。我做的传单,在反面完整印上了拜托剧作家、脚本家内田荣一写的影评。这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做法。一般都会写上剧情梗概、演职员表,但我除了内田先生的影评以及放映时间,其他信息都没有。总之非常具有挑战性。传单的正面,只有我拿着一面写有“俺”'的旗帜奔跑在夜晚街道的照片,以及片名“自行车叹息”。我想将多余的信息排除,用减法决一胜负。当然也用了一些恶作剧手段。为了给电影镀金,我在传单上方重叠印了一句“泊林国际电影节参展作品”,文字和照片混在一起,仔细看会发现不是“柏”而是“泊”。所谓“泊林国际电影节”是在我自己家举行的电影节,我也没撒谎呀。(笑)把传单放去电影院只是基本操作。我的“引人注目”手段,还有用油印机制作只写了“园子温”的招贴,沿着繁华街的电线杆一路贴下去。当然有被警察抓到过,但写个检讨书也就没事了。去看话剧和舞蹈时往派发传单里塞进电影传单的做法,估计也是我第一个践行。为了将高级公寓和单身公寓一网打尽,甚至一家一家地往邮箱里塞传单。总之,用身体和头脑代替金钱,使尽了浑身解数。这一时期,与导演渡边文树的相遇是一件大事。他拍出了《家庭教师》(家庭教師,1987)和《岛国根性》(島国根性,1990),是一位以拍摄反体制、反强权为主题作品的影像作家,不依靠赞助和发行公司,以巡回全国“公民馆”的放映方式为人所知。当时正是《岛国根性》上映期间,每晚都会请大岛渚等名人来对谈。我没能力...

——引自章节:第一章向着电影助跑的青春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