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幻想艺术

不可思议的幻想艺术

作者:[法] 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10

评分:9.0

ISBN:9787559644923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风靡欧美的幻想艺术大赏

世界一流版画博物馆精心呈现

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巴黎小皇宫倾力推荐

带你欣赏戈雅、德拉克洛瓦、雨果和雷东等大师的黑色幻想版画

☆编辑推荐

◎ 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巴黎小皇宫联袂出品,精选上百幅欧洲经典幻想版画

你知道吗?法国国家图书馆版画与摄影图像部号称“世界一流版画博物馆”,藏品数量多达1500万件,而巴黎小皇宫更是法国著名的美术殿堂和高级展厅,本书呈现的一百多幅戈雅、多雷、德拉克洛瓦、布拉克蒙等大师制作的黑白版画全部来自这两家法国重量级文化艺术机构的精心挑选!

◎ 知名版画研究专家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帮你解读浪漫主义语境下的幻想艺术

本书是法国著名版画史研究专家兼高级策展人、卢浮宫学院讲师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女士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浪漫主义不同的发展阶段为时间脉络,找准版画技法和幻想艺术的契合点——黑色,从文学、美学、历史及艺术家个人经历等角度出发,为读者清晰地梳理了幻想艺术在整个十九世纪的发展。

◎ 国内罕见的19世纪欧洲幻想题材版画集

21世纪以来,虽然幻想艺术逐渐风靡欧美各国,遍地开花,但同主题的版画画册在国内市场上甚是少见,这本视角独特的黑白版画集一定是你不可错过的精彩制作。

◎ 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忠实还原你不曾想象的浪漫黑色

本书为12开大幅开本,方脊精装、用纸高级、印制精美,让读者充分体验黑色幻想艺术的变幻莫测。

☆内容简介

从戈雅到雷东,欧洲顶级幻想艺术大师们为我们打造了一个鬼魅世界。当西班牙艺术家弗朗西斯科•戈雅创作出以《理性沉睡,心魔生焉》为代表的80幅《狂想曲》系列版画时,他可能没想到自己会引领整个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幻想艺术的风潮。大批艺术家深受其影响,比如德拉克洛瓦、雨果、多雷和雷东等,他们的作品中就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骷髅、女巫和魔鬼等幻想形象。同一时期,版画技术不断发展,版画既容易复制又便于传播,成了幻想题材的理想媒介。于是,幻想和版画技术碰撞出了丰硕的艺术成果……

全书主要分为4个部分,收录了100多幅欧洲经典版画,作者按照总分结构详细解读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前、中、后期幻想版画艺术的发展以及版画大师们的创作故事。

☆媒体推荐

真是个奇迹!这本书印制精良,画作上乘!我不仅了解了幻想艺术的发展、各种版画的技法,还有这一艺术流派产生的影响。书中展现了很多顶级艺术家和作家的经典作品,图文详实,非常值得一读!

——法国亚马逊读者

作品目录

11 前 言
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
13 序
茨韦坦·托多罗夫
幻想版画
贯穿19世纪的黑白浪漫主义
21 幻想艺术与浪漫主义
23 版画:幻想主题与奇幻意象的传播媒介
45 黑白版画:思想的载体
在文学典故和民间志怪之间
19世纪30年代的浪漫主义
56 德拉克洛瓦、莎士比亚和歌德
66 雨果的文人圈子—路易·布朗热和塞莱斯坦·南特伊
76 幻想主题插画图书—托尼·若阿诺和J.-J.格朗维尔
86 民间版画中的鬼影戏和鬼怪画
幻想艺术奇袭现实主义
19世纪60年代的新浪漫主义
96 幻想艺术对现实主义使徒的诱惑—布拉克蒙与勒格罗
104 铜镜:版画师的幻想与萦念
116 游走在现实边缘的非理性:鲁道夫·布雷斯丹的鬼神图景
124 古斯塔夫·多雷的画笔:“浪漫主义的最后一根魔法棒”
象征主义的萌芽与死亡主题的幻象
19世纪末的版画艺术家
136 “在梦中”:奥迪隆·雷东的黑色版画
148 死神之舞:万物终结者的回归
160 千姿百态的魔鬼
附 录
178 版画术语词汇表
180 展览作品列表
188 参考文献
190 人名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法国国家图书馆版画与摄影图像部主管,19世纪馆藏作品的负责人。她还在卢浮宫学院任教,讲授版画史。

精彩摘录

当弗朗西斯科·德·戈雅在1799年将《狂想曲》系列著名的第43号版画《理性沉睡,心魔生焉》设为这80幅版画的标志性主题,并借用梦境揭露所处时代的虚情假意和世风日下之时,他的确想要颠覆同时代人的思想觉悟。然而他没有料到的是,这颗火种竟可以发展出燎原之势。幻想艺术的血脉为戈雅之后的三代艺术家所传承:狂想曲在各类艺术形式中的表达成为后人挥之不去的念想,它是整个19世纪图画领域中无处不在的元素。《狂想曲》第43号的题注奠定了主题的基调,版画师使用的飞尘腐蚀法则点明了作品的色调。因为只有版画的黑色油墨涂出的阴影才能为这种独特的艺术才思提供它专属的表达方式,而色彩则只剩下摹写现实这一微不足道的特长。如果说黑与白是幻想家最得心应手的造型语言,那么版画就是其艺术表达的最佳媒介。

——引自章节:幻想版画


石版画没能在浪漫主义版画界独领风骚:之后,蚀刻版画取代了它的位置。19世纪60年代,再度兴起的蚀刻版画更好地满足了艺术家的需求,因为它既与石版画有共同之处,同时又是一种可以复制的介质。创新型的蚀刻版画“是狂想,是幻想,是表达思想最迅速的方法”,1862年蚀刻艺术家公司成立之时,出版商阿尔弗雷德·卡达尔(AlfredCadart)强调了这一点。“狂想”(caprice)一词并不是随意的选择,它暗暗指向了戈雅的《狂想曲》;在该公司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中,“狂想”一词在泰奥菲勒·戈蒂埃撰写的序言中再度出现,点名了这部画册的一大使命便是“反抗以镜像为工具的实证主义”。与现实主义需求相辅相成的摄影术也具有创新性的蚀刻版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某种程度上,蚀刻版画就像一本私人日记:我们在日记中获得的是书写的自由,而蚀刻版画则是所有造型艺术表达中“最接近文学表达的一种,并且最能流露出人的天性”,正如波德莱尔在1862年4月发表于《轶闻杂志》(Revueanecdotique)的文章《蚀刻版画正当时》(L'eauforteestalamode)中所言。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天赋,并非所有蚀刻师都拥有这种天赋。只有少数几位,如鲁道夫·布雷斯丹、夏尔·梅里翁或弗朗索瓦-尼古拉·希夫拉尔,他们的想象力确实是与生俱来的。由此可以看出,蚀刻技法更适用于那些审视内心世界多过观察外部世界的艺术家。

——引自章节:幻想版画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