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心理:为何我们总是害怕与逃避

鸵鸟心理:为何我们总是害怕与逃避

作者:[美] 罗伯特·W. 费尔斯通(Robert W.Firestone)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20-10

评分:8.4

ISBN:978712236421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第一部分“自我指责让我们害怕与逃避”描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自我批评和对自己有敌意的内部语言。这些声音多在潜意识层面上出现,普遍存在于人群中。

第二部分“不再害怕与逃避”中的每一章都分别讨论了在某个具体的领域,消极思维或自我批评的声音是怎样干扰人们达成目标的。这些章 节描述了在日常生活的种种情境下内心的批评声可能会告诉你什么,也提供了一些指南和练习,帮助你学会对抗这些声音,摆脱它对行为的控制。

第一章解释了这些声音从何而来—它们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在童年时期被强化的;这一章中我们还提供了日记记录示范,它可以帮助读者识别消极思维,并将之与更加现实的和自我关爱的观点区分开来。

第二章描述了内心声音如何削弱我们的自尊,如何让我们为想象中的或真实的缺陷感到羞愧,如何通过引发内疚来限制我们的人生体验;第二章也提供了一些建议和练习,帮助我们识别这些声音,减轻负罪感和羞愧感。

第三章讨论了造成工作低效的消极思维,解释了为何许多人偏要做出不利于成功的行为,也提供了纠正这些行为、发展出良好工作习惯的建议。

第四章呈现了导致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产生苦恼的内心声音,解释了它如何以消磨真正的爱和亲密为代价,维持一种爱的幻觉;同时也展示了在性和身体方面,人们是如何受到家庭、同伴和社会态度的伤害的。伴侣们可以通过练习来识别那些干扰亲密关系的消极声音,从而重新获得亲密感。

第五章揭示了隐藏在各种形式的自我挫败行为之下的内心声音,重点讨论了与成瘾行为相关的思维模式,并介绍了一些方法,使读者可以识别和对抗诱发成瘾行为的内心声音。

第六章谈论了抑郁症的问题。在这一章中我们罗列了从轻微到严重的自我毁灭的念头,轻微的仅仅限制了个人生活,严重的会使人做出自我毁灭的行为。本章练习能够帮助你识别导致抑郁的想法和这些想法诱发的情绪,并且针对行为改变提出建议。

第七章可以让父母们理解内心的批评声在生命早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社会是如何不幸地在支持着儿童的这种消极思维方式。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孩子更重要。因此,本章给出指导和建议来帮助父母们以更正面、更有同情心的态度看待自己,对孩子的积极影响自然会随之产生。

第八章描述了一段持续一生的自我发现之旅,对很多人来说,这段旅程开始于他们识别、挑战和反抗内心的批评声之时。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自我指责让我们害怕与逃避 001
第一章 “这次又要搞砸了!” 003
我们对自己的两种看法 004
友好的自我欣赏 005
糟糕的自我指责 007
自我指责影响我们看待自己和他人 017
苛责自己 017
攻击他人 019
尝试挑战害怕与逃避 021
认识触发事件 021
识别消极的外部批评 024
反对计划与行动计划 025
第二章 “我不配,我不行” 029
我们为何会感到羞耻和内疚 029
“我不配” 031
“我不行” 036
我们为何不愿欣赏自己 038
消极的信念 038
美化父母和家庭 039
向羞耻和内疚宣战 043
识别破坏性的想法 043
识别破坏性想法的遮羞布 047
第二部分 不再害怕与逃避 057
第三章 如何在工作中展现出应有的实力 059
是什么消磨了我们在职场中的上进心? 060
如果成功了,就再也没有理由不被爱 060
成功不难,维持成功者的人设很难 062
别去争,当心对手的报复 063
既然只是个软柿子,理所当然要背锅 065
没有金刚钻,就别给自己加戏 068
如果成就不被认可,又何必要努力 068
是什么压制了我们的创造力? 075
第四章 如何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081
“如果情感真假难辨,不如给自己幻想的爱” 082
例行公事的互动 084
扮演家长或孩子 086
重塑童年的境况 088
既讨厌自己又愤世嫉俗 092
如何获得真诚的爱 093
袒露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101
珍视那些被爱人欣赏的特点 102
学着示弱 104
为关系设定目标 104
如何保有激情 107
关于性的两种态度 108
谁影响了我们对性的态度 109
性也可能是有害的 123
增进亲密 130
第五章 如何远离依赖和成瘾 133
人为何会成瘾 134
感觉糟糕和麻痹痛苦的恶性循环 137
寻找逃避折磨的合理借口 141
如何避免成瘾行为 143
关注纠结时的想法和感受 145
识别诱因事件 146
体验被压抑的需要和愿望 147
大胆追求所想 149
第六章 如何不被抑郁困扰 153
你抑郁过吗 154
抑郁是什么感觉 158
不只是悲伤 158
抑郁从何而来 162
幼时父母对我们的不满与攻击 162
年长后我们对自己的嫌弃与贬低 166
如何与抑郁作斗争 167
识别自暴自弃的想法 168
识别自我孤立的想法 171
挑战抑郁的步骤 173
第七章 如何做足够好的父母 181
长大后,我就会成为你吗? 182
“时时刻刻的无条件之爱”本就是个神话 186
给父母的养育建议 188
免除不必要的规则 189
做正面的角色榜样 189
奖励而不是惩罚 192
避免体罚 193
避免使用评判的态度 195
允许孩子爱我们 196
第八章 开启不害怕、不逃避的美好生活 199
万能的“美好生活公式”存在吗? 199
“万能的”美好生活公式 200
认识到害怕改变是正常的 201
认识到痛苦是真实存在的 202
接受父母不是完美的 202
摆脱防御行为 203
积极找寻人生意义 204
认识友谊的价值 205
“万能的”美好爱情锦囊 205
非防御性和开放性 207
诚实和正直 208
尊重对方的边界、价值观、目标和兴趣 209
肌肤相亲和性欲 209
共情和理解 210
不控制、不操纵、不威胁 211
“万能的”美好感受源泉 213
更慷慨地表达善意 213
体会每一分钟的珍贵 214
附录 217
参考文献 229
致谢 231
· · · · · ·

作者简介

罗伯特·费尔斯通(Robert Firestone)亲密与家庭关系问题专家、权威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声音疗法创始人。

丽莎·费尔斯通(Lisa Firestone)心理治疗师、格伦登协会课程和教育负责人、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师。

乔伊斯·卡特利特(Joyce Catlett)格伦登协会37部纪录片的讲师、作者和联合制片人,“关爱儿童父母教育计划”制定者、教练。

精彩摘录

本章小结如果一个人不再通过与现实世界或真实人的互动来获得满足感,那么他将对生活越来越淡漠,也会越来越多地放弃曾经喜欢的事情。严重的把症患者在与自我破坏性想法作斗争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对生活的厌弃,不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无法区分哪些是对自己真实的评价,哪些是从小接受的负画的扭曲评价,把内心的批评声说出来一让它们出来见见光,能够有效驱除抑的状态。要做到这一点,以下三步很重要:①识别和挑战那些让我们感到无望、无助和绝望的核心消极信念;②与值得信任的、关心我们的朋友开布公地谈谈这些信念和想法,以重获对自己的真实评价;③投入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能量的活动。本章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提高对自我破坏性内心声音的意识,增强对可能诱发自我攻击的特定事件或情景的觉知。更重要的是,把内心的批评声写出来,将它暴露于日光之下,有助于我们脱其控制,去选择更符合自己目标、兴趣和价值观的行动。在寻求个人发展、追求持续成长的道路上,练习中的表格其实可以时常被拿出来使用,它们是促进自我了解的好工具。

——引自章节:第六章 如何不被抑郁困扰153


在知道死亡这回事之后,很多孩子在潜意识深处发誓,以后永远不要完全投入生活,不要彻底地亲近另一个人,因为他们知道,终将有天这一切会失去,自己的生命和所爱之人的生命都会消失。我们不断权衡,是与生活结盟一一不顾生命的有限性而选择投入生活,还是与死亡结盟一一限制投入以保护自己免于承受死亡恐惧。我们极有必要发展出种清醒的觉知,即看清自己的活法是在与生命为伴,还是与死亡为伍。

——引自章节:第一章 “这次又要搞砸了!”003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