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001
集腋成裘009
关于题字的一些状况 023
旧书奇遇 045
我命由我不由天 051
结字与用笔 057
半生师笔不师刀 069
墨法 081
启先生的书债 089
冠绝古今的小楷 211
一代书宗 230
文房四宝 241
海澨墨缘 248
意境美 255
作序与题跋 261
人生导师 265
风景名胜275
摹 仿 285
笔端风雨驾云涛290
长宜子孙340
山高水长 350
后记353
“书债”二字是启功先生生前面对络绎不绝的求字者所发出的慨叹,也是对先生身后所遗难以计数之墨宝真实、生动的写照。 本书主要讲述作者收集启功先生书画资料的亲身经历和学书的心得体会,并以启先生的“书债”数量之巨为切入点,介绍先生书法的结字、用笔等,所列举的数百幅作品资料,是作者几十年的心血积累,绝大多数是此前未曾结集出版过、星散于世间的遗珠之作,有题签、题词、题匾、题诗、题跋、条幅、对联、扇面、信札、碑刻等,几乎涵盖了启先生所有形制的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较全面地反映了启先生的书法艺术风貌,既可以作为研究资料收藏,也可以作为书法选集欣赏。 启功先生是文化大家,以书画闻名于世,作品遍布寰宇,引领一代书风。书法是代表中国艺术的形式之一,从这些“书债”作品中不仅可以领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更可窥见先生高山仰止的道德风范。
韩波,字海山、小山,北京人,斋号云在堂,自幼习书,受教于启功先生,长期致力于启功书画资料的研究、收集和整理,现为启功研究会会员。
米芾蜀素帖-历代书法名迹传真大观-三 内容简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41岁后改名为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今属山西),迁襄...
宋赵佶真书 千字文 秾芳诗-历代碑帖法书选 内容简介 赵佶,即宋徽宗。生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一八二年),卒于南宋绍兴五年(公元一一三五年),年五十四岁。宣和七年...
习书有法 本书特色 《习书有法》**部分“本质原理”,开宗明义,解析书理;第二部分“笔法墨法”,以技法为本,剖析笔墨之中的微意;第三部分“结体章法”,阐述结构法...
常用字字帖(五)(增补本) 内容简介 《常用字字帖》,系楷、隶、行、草、篆五体对照帖,并没有楷书繁体栏目,可作字帖临习,也可作工具书查检。本帖自一九七八年起陆续...
王尔德论艺术 本书特色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去理解文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式去理解艺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尘封已...
艺术与设计-创意思维拓展训练 本书特色 陈琳、穆旭龙编*的《艺术与设计--创意思维拓展训练/视觉艺术设计新态势系列》是“视觉艺术设计新态势系列&rd...
《环境艺术设计手册》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全面介绍环境艺术设计的图书,特点是知识易懂、案例趣味、动手实践、发散思维。本书从学习
◆六○年代迄今,當代建築最重要的精神導師◆影響安藤忠雄,改變世界美學的建築大師◆藝術家野口勇口中的「建築師中的哲學家」◆
《从需求到权利》内容简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相关研究也日渐丰富,但由于目前的研究缺乏统一的概念及指
图说中国艺术史: 商周秦汉书法5 本书特色 艺术是人生的奢侈品。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令人的心灵无时无地可以安然休憩,空虛焦躁的情绪被城市的风尘传染给每个在水泥建筑...
作品目录译者序 永生或猝死----阿部薰印象 (脑震荡)阿部薰----超越季节的速度感 (副岛辉人)“破坏吧”就这样继续说下去的阿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都五书:古都西安》不想刻意介绍西安极为丰富的古代遗存,因为有很多好书已经详尽描
颜筋柳骨 本书特色 颜真卿的名字,和王羲之一样光辉。他们都是书法史上的变革者,领一代之风骚。他们的作品,曾经是海内外万千学书者顶礼的对象。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有极...
《贝聿铭传》以引人入胜的文笔深入揭示了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举世知名的杰出华人贝聿铭的生活道路和事业成功的奥秘,有很
室名章释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部分,内容包括:室名斋号的概念、种类、语源、意义和内容,涉及唐宋以来古今文人八九百人,室名几及千数,附以室名章印样约33...
斗蟋宝鉴 本书特色 杭州塘栖镇自古就有斗蟋传统,《斗蟋宝鉴》作者吴茂林生于塘栖镇,自五岁开始就以抓养斗蟋为乐,至今已七十五年。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介绍斗蟋的...
上海电影100年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上海电影的萌芽(1896~1921)、上海电影的曲折发展(1921~1931)、新兴电影运动(1931~1937)、新...
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 本书特色 《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结合经典戏剧场景,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戏剧人物的动机与行动,包括人物动机的表...
《爱的艺术》内容简介:《爱的艺术》是古罗马最具影响力的诗人奥维德的代表作。作者以诗般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爱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出土古文献有关专论文章的结集。作者致力于用出土古文献及其他古文字资料和传世古文献相互比勘印证,并指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