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大家专栏作家 杨猛
居伦敦三年 以中国人的视角另眼看英国
他山之石以攻玉 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2016年杨猛搬到英国,《伦敦的25封来信》收入的25篇文章,是杨猛居住在伦敦的三年间写就的,记录了他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
【内容简介】
《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非虚构写作者杨猛对英国社会的观察和所思所悟,特别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反观自身、反求诸己。《伦敦的25封来信》涉及英国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伦敦的25封来信》记录了被主流叙事遗忘的一战华工,也写了那些在今日英国“宁愿受苦也沉默”的华人群体;杨猛写在英国追逐精英教育的中国人家庭,这是竞争激烈的中国社会的焦虑情绪的延续;也写几个经历迥异的华人故事,讲述身处异国的他们如何给“中国人”的标签赋予新的定义;他还记录了那些引起英国社会震动的事件,探究英国社会如何与历史和解,面向未来。
杨猛希望借助这些异乡故事,去审视中国人背负的文化烙印,反思我们的文化视野是否限制了进一步成长。这种文化格局如何定义了中国人跟世界的关系?反过来又如何塑造了今时今日的中国人形象?他山之石以攻玉,他乡故事以观吾土吾民。
杨猛,资深记者,非虚构作家。
曾两次入围“开发亚洲新闻奖”,2010年荣获日本举办的“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外对话”和英国《卫报》主办的“最佳环境报道奖”。从1995年起开始记者工作,迄今为止,专注非虚构写作。
著作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在阴晴不定的伦敦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里的人们—特别是中国人圈子—认识之后总是喜欢打听:“你住哪里?”如果你还有孩子,那么紧跟着就会问:“孩子读哪所学校(私校)?”久了我意识到,在轻描淡写的打听背后,隐藏着一种势利的试探。如果听说你住在以杂乱著称、有色人聚居的象堡地区,好多中国人的反应或许是惊讶:“那地方你也敢住?”好像随时担心你有生命危险似的。而如果听说你住达利奇学院一带—那地方多深宅大院且有几家知名私校,对方则会说:“哇,好区啊!”这就好比在北京,如果住某明星别墅区则意味着你是富裕高尚阶层,住燕郊呢,几乎可以确定你属于北漂上班族。我不知道这套以财富计算的阶级观念是如何在国人心中深深扎根的。实际上,阶级烙印在英国同样存在。富人区、精英教育以及考究的皮鞋和低调的谈吐,都是判断一个英国人的阶级成分的指标。这些阶级观广泛存在但是不易察觉。那些含蓄的英国绅士淑女深信自己就是精英,言谈间就能嗅出彼此属于哪个阶层,无须打探。倒是在日趋活跃的华人圈子里,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无法简单探测出对方的来头,“你住在哪里?”“孩子读哪所私校?”就成为惯常的开场白。大家深谙此道且都乐此不疲。最近我正在给女儿择校。英国学制跟中国不同,小学从四岁学前班开始,提前一年开始报名注册。今年满三岁的女儿,现在就要找学校了。择校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生活在英国的中国家长,发现大家对择校都很有心得。中国家庭重视孩子教育,对教育投入很大,这个优良传统带到了英国。择校这件事,本质上属于教育范畴,最终背后又衍生出检验你的阶级成分的功能,也挺令人无奈。在英国读公校自然很简单,划片、就近入学。跟中国类似,英国公校也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私校则是收费的。相比免费公校,私校每年一两万英镑的基础学费,还要算上课外活动费用或者将来的寄宿费用,对于大多数英国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支出。在选择私校和公校的问题上,其实我没...
——引自章节:第7封拼爹记
几天前看到国内报道:中国游客挤爆剑桥、牛津等英国著名学府,引发了当地人的抱怨和不满。检索发现,中文消息的来源,是综合翻译了两家英国报纸的报道,原文并没有单独针对中国游客提出批评,但是一经中国自媒体的大量转载和传播,把“中国游客塞满英国”跟“剑桥人大喊受不了”联系在一起,给人感觉发生了恐怖的“占领”事件,似乎中国游客又招来了非议。真实情况究竟什么样子?带着好奇心,我在周末去了一趟剑桥。走出剑桥火车站,就能发现零星的中国游客。时近中午,我们步行前往剑桥,一路上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同胞,听到了天南海北的中国口音。随着人潮的涌动,剑桥原本就狭窄的人行道变得更加拥挤了。的确有很多中国面孔,但是也有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游客。暑期本来就是旅游旺季。此时,路边出现的中餐馆引发了一个中国游客的欢呼。我理解这是乡愁的爆发:身处以暗黑料理著称的英国,中餐是抚慰中国人灵魂的不二选择。引起我好奇的是,剑桥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学院,也有不错的博物馆和田园风光,中国游客的兴趣点在哪里呢?我追随观光客的脚步,大致捕捉到他们的喜好清单:银街。这条路路边有旅游指示牌和卖热狗的摊位,是游客上下船的起点。站在桥上有很好的视野可以看到著名的数学桥,非常适合歇脚和碰头,因此成了游人扎堆的地方。三一学院。这也是游客打卡的必到之地。学院门前的一棵苹果树吸引了很多游客围观拍照。据说这是当年牛顿冥想、被苹果砸中的那棵树。再一问,又被告知只是当年那棵树的后代之一。这是惯常的宣传伎俩,并无人当真。一帮中国游客拍照完毕说笑着散去。剑河撑篙。这是一个著名的观光项目。剑河包围着大学城,河边散布着几处乘船点。四十分钟15英镑,或者一小时18英镑,乘客可以坐上平底船,一边畅游剑河,一边听撑篙的船夫讲述剑桥故事,成为剑桥一景。有些拐弯拥挤的水域发生了堵塞,犹如碰碰车。一张流传在网上的“游船挤爆剑河”的照片即取景于此。从我作为一...
——引自章节:第2封在剑桥追寻诗和远方
针灸取穴定位入门 本书特色 《针灸取穴定位入门》介绍了361个经穴,65个经外奇穴的穴位类属、定位、取法、主治、刺灸法、针灸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十大临床特定腧穴等...
王炜 著名财经博主,投资研究专家,思维流投资思想的开创者,华证期货投资部经理王炜老师是拥有近15年证券行业经历的投资专家。在股票、房地产、期货、股指期货等投资产...
-编辑推荐-★雅克•德里达不仅变成了在 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最知名的当代哲学家,而且他的名声远远超出了大学的围墙而变成了某种媒体现象。他的哲学方式迅...
分类草药性新编 内容简介 《分类草药性新编(附草药三字经)》以清代宣统三年诚德堂藏版为主,参考其他版本(清·光绪丙午年文华堂刻本、民国七年博文堂藏版、民国二十一...
橋本 紡三重縣伊勢市人。榮獲第四屆電擊電玩小說大賞金賞。最喜歡做的事是睡覺。據說可以輕輕鬆鬆睡上十二小時,所以人生幾乎有大半時間都在睡覺。雖然,自己也覺得浪費,...
黄凡,德意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私人投资管理中国区总监,全面负责中国区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并曾负责产品平台和投资方案。他相继供职于加拿大信托银行、加拿大帝国...
克莱特·索莱尔,拉康最著名的弟子之一,法国心理学博士,精神分析家,巴黎精神分析临床学院教员,法国EPFCL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之一。吴张彰,精神分析行知学派成员,...
陈斯一,四川人,198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剑桥大学古典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
反思刑法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华夏出版社出版★ 本书是英美刑法界的一本独特而颇具影响的著作★ 作者从个罪归纳原理,凝聚普通法的精髓;以判例演绎法史,揭示自...
作品目录这本书的诞生过程到底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导读原著序前言导论大众传活的舞台大众传播的三个主角定义演出编导剧情传播中备
10个颜色主题,超2000组图像,用颜色给世界分类,看见灿烂的文化和多彩的社会。《奇妙的数字旅行》《给孩子的世界说明书》作者又一力作!◎ 编辑推荐☆ 《奇妙的数...
服装最新裁剪缝纫技术初级本-第四版 本书特色 《服装*新裁剪缝纫技术》一书,不同于一般裁剪书。它是从研究人体与服装关系出发,采用定性定量形式揭示服装裁剪出样技术...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内容简介:华语世界最重要的修心之书、净化个体心灵的德性之书!生命的价值,在于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信誉
作者简介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年),英国人道主义者、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作家。最著名的作
北京交通史-北京专史集成 本书特色 《北京交通史》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考古发掘、历史文献和当代研究成果,梳理北京地区自远古交通路线的开辟至当代交通事业迅...
历代法典说略-(上下册) 内容简介 《历代法典说略》是一部按章节系统介绍中国古代法律典籍的著作,主要介绍了西周、秦代、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西夏、元代、...
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世界上长的铁路,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它像一条线,把沿途散落的城镇如珍珠一般串在一起。小读者可以跟着书中的旅行者们,历时6天,看火...
吴永辉,博士,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ACM-ICPC中国赛区指导委员会(ACM-ICPC Council China)成员,复旦大学ACM程序设计竞...
约瑟夫·E. 斯蒂格利茨,全球最尖端的经济学家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的联合主席。2001年,因其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工作而荣...
一本让人有机会对人精神分析临床人际关系产生全新理解的著作。《让我看见你:临床过程、创伤和解离》在书的开始,布隆伯格思考了怎样从人际间视角看待分裂疏离。令他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