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变为患者的经历教会她,如何让医疗不再伤害患者和医生,一部点破医患关系症结的警醒之作。
作者荣登抗击新冠“医院英雄”榜单。读者心目中的“医学院第一年必读书”,对美国医疗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回忆录,被纳入英美多所大学医学院培训体系。
◎ 编辑推荐
☆ 至少你还没死。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
你的双肾已经不行了。
那天晚上实在太可怕了。
你确定现在的疼痛级别已经到8了吗?我1小时前刚给你打了吗啡。
突然病倒以后,拉娜才发现,自己曾经习惯说的这些话,到底有多伤人。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医疗培训的一个盲点——医生学会了避免对患者投入情感,仅仅专注于病情。然而患者不是失灵的机器,医生也不是修理机器的机器人。这种疏离不但伤害着患者,也在暗中侵蚀医生的心理健康。
☆ 他人眼中一次大难不死的离奇经历,在拉娜·奥迪什的职业精神和深刻反思下,成为一段自我救赎的契机。她以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的文笔,细腻而不乏震撼力的描述,为她热爱的医疗事业提供了珍贵、负责、发人深省的建议。从医生到患者的经历让奥迪什看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实现真正共情与沟通的可能性,告诉她患者在每个绝望与希望的时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医生这一群体又能如何通过关怀与互助纾解自身情绪,实现精神健康。
☆ 《洛杉矶时报》畅销书,被译为8种语言,对美国医疗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纳入英美多所大学医学院培训体系。2016年,拉娜·奥迪什被其所在的亨利·福特医院——北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任命为“医护体验总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该院ICU优良的医护体验,令她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英雄”榜单。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奥迪什曾相信,严格的医疗训练就是她和同行们走上工作岗位前所需的一切,但她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在刚刚结束实习、即将开始正式工作时,一个隐匿的肿瘤破坏了她的肝脏,引发了一系列灾难事件,也让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她躺在ICU里,接受着接二连三的紧急手术,忍受着多重器官衰竭。许多次病情危急时,带给她意料外打击的却是她身边的医生同行——对误诊的冷漠,对病痛的全盘忽视,理所当然的情感疏离。奥迪什感到恐惧不安,然而最重要的是,她感到震惊:患者要面对的不只有疾病本身。在当前最好的医疗条件下,人情味依然是一项奢求。
在这本视角独特、文笔优美的回忆录中,奥迪什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呼吁采取行动,让医生们以一种新模式去重新思考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并给所有的疾病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大胆的路线图。真正的治愈需要良好的沟通、医生充分的同理心以及在医患之间建立真诚关系的努力。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 媒体推荐
一部勇敢、有力的回忆录。
——《泰晤士报》
通过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视角对医疗与疾病的一次审视,充满同理心,指出了无法忽视的问题。
——《出版者周刊》
我多希望在我进医学院的第一年,奥迪什的这本书会成为指定读物,和白大褂与听诊器一起交到我的手上。
——《纽约时报书评》
令人警醒,文笔优美,《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告诉我们,如今的医疗界急需更好的同理心教育。
——《科克斯书评》
奥迪什的故事令人胆战心惊:灾难般的流产、多处器官衰竭、突如其来的生命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寻找着一线希望,并找到了它。
——《华盛顿邮报》
奥迪什的经历读来如同一部《奥德赛》。对于“治愈”的真正含义,她给出的解释令人深思。
——托马斯·李,哈佛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系教授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应该成为每所医学院、护士学校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培训机构的必读书。奥迪什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医疗体系的症结:缺乏人性。
——美国医疗研究与教育信托基金首席运营官安德鲁·J. 申
拉娜·奥迪什(Rana Awdish),医学博士、危重病医师,就职于北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亨利·福特医院(Henry Ford Hospital)。她是该院肺动脉高压项目的负责人,并于2016年被任命为医护体验总监,职责是改善该机构的患者体验,并在全美面向医疗机构进行宣传与培训。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之时,该院ICU优良的医护体验,令她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英雄”榜单。
当病人对症状的主诉模棱两可,化验和影像结果又显示一切正常时,医生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位患者除了医疗需求外,必然还存在其他的就医动机,比如获得某外的美注,或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有的人明明没病,却总是希望自己生病,这种认知令医生感到不适。
——引自章节:与患者同在的医生们
1.无力感有时就好像我们在玩高空抛接球。手上同时有太多个球,一旦其中一个没接住,一个生命就陨落了。有时,陨落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可以救很多人,却不得不承认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伤害。”2.身为医生,我们最大的能力其实不是治病救人,而是应对病痛。我们让苦难改造我们,并直面他人的苦难,帮助他人转化苦难,获得新生。3.我们愿意站在悬崖上努力接住向下跌落的病人,再将他们往回抛一点,并告诉他们别向下看。我们不希望他们看见我们看见的东西,不希望他们看到我们看似强大的治疗能力也会失败。4.如果不想崩溃,我们需要学会接受。
——引自章节:与患者同在的医生们
Most designers know that yellow text presented against a blue background reads c...
《第N种危机》是一个品牌当道的时代,谁都想把自己包装成特立独行的“名牌”,贴上个设计感超强的Logo,到哪儿都不愁卖。 遵从游戏规则,还是制定游戏规则?无论是...
冯唐1971年生于北京,诗人、作家、投资人。1998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获美国埃默里大学MBA学位,2000—2008年,麦肯锡...
数控刀具选用指南 本书特色 (1)本书分门别类介绍车刀、铣刀、孔加工刀具等现代数控刀具的选用要点及典型实例,产品来自于近30家国内外主流刀具企业,集实用性、先进...
爱与怜悯之书!感动全球50亿人的励志畅销书登陆中国!打破沉默,特蕾莎修女的随身牧师35年以来首次讲述跟随当代圣人灵修的心路历程让你离世上最伟大的爱更近一步---...
农业科学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是一部以条目形式总结百年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牲会科学、人文学科领域中国学人学术成果的大型工具...
?從中國古代絕倫香豔詩詞、經書典籍、繪畫藝術中,挖掘古人性愛癖好。?以為古代人都是正經八百,香豔曲調竟曾經廣泛流傳民間。?春宮圖原來是民間夫妻房中助興之用。?都...
栗原晴美,1947年生于静冈县下田市。26岁时与栗原玲儿结婚,育有一儿一女。为家人烹制的家常饭菜得到了多个年龄层的广泛支持,成为深受喜爱的烹饪家。1996年,出...
How can we use technology as tools instead of letting our technology use us? Thi...
本书作者Andy Hertzfeld ,于1979 年加入苹果,1981 年加入了 Macintosh 团队,是 Macintosh 系统软件的核心设计师之一。...
孙英刚,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教授。目前研究领域: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思想、知识的世界;中古佛教史;中古史,集中讨论宗教影响下的日常生活;国外汉学及中国研究的历...
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中,道家思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然而,道家在政治舞台的活跃却鲜为人知。汉代初期,面对衰退的经济和混乱的政...
《地铁》是华语科幻代表作家韩松“轨道三部曲”的经典开篇,由五个相对独立而又遥相呼应的章节组成:《末班》写公务员老王窥见地铁里很多奇怪矮人把同车人都装进瓶子里运走...
黄治军,曾任《旅伴》杂志执行主编。自小熟读兵法、经史子集。曾通读《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后痴迷于清史,为了寻根探源地解答心中对于清亡的疑问,仅甲午战争看过的...
【内容提要】开放共享、兼容并包,是互联网最初被赋予的精神底色,网络成为寄托着人类美好理想与殷切盼望的虚拟新世界。然而,当互联网扩张到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变成了生活...
潘智敏临证经验 本书特色 潘智敏教授系著名中医临床学家、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继荪教授的嫡传弟子,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八大流派之一的杨氏内科传人,在中医临床已辛勤...
误入古代时空的现代乐天派宅女顾清乔,为了回家目的继续不屈不挠奋斗着。她成功逃出充满险境的皇宫京城,来到遥远的江湖大派西陵山上,改名换姓潜伏学武,以期打探出四灵之...
朱熙爱格签约作者。曾用笔名柏茗,青春文学作家、编剧。东京大学博士在读。☆2015年夏出版记录旅日生活的随笔+摄影集《所有孤独的行星都相遇》。☆2016出版《百川...
作品目录4 个性服饰索引6 【缝纫特集】满载时尚创意的缝纫服饰8 缝纫1 NANATONE的春款服饰20 缝纫2 亚麻制成的清新简约服饰28 缝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