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变为患者的经历教会她,如何让医疗不再伤害患者和医生,一部点破医患关系症结的警醒之作。
作者荣登抗击新冠“医院英雄”榜单。读者心目中的“医学院第一年必读书”,对美国医疗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回忆录,被纳入英美多所大学医学院培训体系。
◎ 编辑推荐
☆ 至少你还没死。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
你的双肾已经不行了。
那天晚上实在太可怕了。
你确定现在的疼痛级别已经到8了吗?我1小时前刚给你打了吗啡。
突然病倒以后,拉娜才发现,自己曾经习惯说的这些话,到底有多伤人。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医疗培训的一个盲点——医生学会了避免对患者投入情感,仅仅专注于病情。然而患者不是失灵的机器,医生也不是修理机器的机器人。这种疏离不但伤害着患者,也在暗中侵蚀医生的心理健康。
☆ 他人眼中一次大难不死的离奇经历,在拉娜·奥迪什的职业精神和深刻反思下,成为一段自我救赎的契机。她以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的文笔,细腻而不乏震撼力的描述,为她热爱的医疗事业提供了珍贵、负责、发人深省的建议。从医生到患者的经历让奥迪什看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实现真正共情与沟通的可能性,告诉她患者在每个绝望与希望的时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医生这一群体又能如何通过关怀与互助纾解自身情绪,实现精神健康。
☆ 《洛杉矶时报》畅销书,被译为8种语言,对美国医疗界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被纳入英美多所大学医学院培训体系。2016年,拉娜·奥迪什被其所在的亨利·福特医院——北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任命为“医护体验总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该院ICU优良的医护体验,令她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英雄”榜单。
◎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年轻的医生,奥迪什曾相信,严格的医疗训练就是她和同行们走上工作岗位前所需的一切,但她很快会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在刚刚结束实习、即将开始正式工作时,一个隐匿的肿瘤破坏了她的肝脏,引发了一系列灾难事件,也让她失去了腹中的孩子。她躺在ICU里,接受着接二连三的紧急手术,忍受着多重器官衰竭。许多次病情危急时,带给她意料外打击的却是她身边的医生同行——对误诊的冷漠,对病痛的全盘忽视,理所当然的情感疏离。奥迪什感到恐惧不安,然而最重要的是,她感到震惊:患者要面对的不只有疾病本身。在当前最好的医疗条件下,人情味依然是一项奢求。
在这本视角独特、文笔优美的回忆录中,奥迪什与读者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呼吁采取行动,让医生们以一种新模式去重新思考医患之间的情感互动,并给所有的疾病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大胆的路线图。真正的治愈需要良好的沟通、医生充分的同理心以及在医患之间建立真诚关系的努力。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 媒体推荐
一部勇敢、有力的回忆录。
——《泰晤士报》
通过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视角对医疗与疾病的一次审视,充满同理心,指出了无法忽视的问题。
——《出版者周刊》
我多希望在我进医学院的第一年,奥迪什的这本书会成为指定读物,和白大褂与听诊器一起交到我的手上。
——《纽约时报书评》
令人警醒,文笔优美,《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告诉我们,如今的医疗界急需更好的同理心教育。
——《科克斯书评》
奥迪什的故事令人胆战心惊:灾难般的流产、多处器官衰竭、突如其来的生命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在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寻找着一线希望,并找到了它。
——《华盛顿邮报》
奥迪什的经历读来如同一部《奥德赛》。对于“治愈”的真正含义,她给出的解释令人深思。
——托马斯·李,哈佛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系教授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应该成为每所医学院、护士学校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士培训机构的必读书。奥迪什医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医疗体系的症结:缺乏人性。
——美国医疗研究与教育信托基金首席运营官安德鲁·J. 申
拉娜·奥迪什(Rana Awdish),医学博士、危重病医师,就职于北美最大的综合性医疗机构之一亨利·福特医院(Henry Ford Hospital)。她是该院肺动脉高压项目的负责人,并于2016年被任命为医护体验总监,职责是改善该机构的患者体验,并在全美面向医疗机构进行宣传与培训。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之时,该院ICU优良的医护体验,令她荣登《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医院英雄”榜单。
当病人对症状的主诉模棱两可,化验和影像结果又显示一切正常时,医生们总是倾向于认为这位患者除了医疗需求外,必然还存在其他的就医动机,比如获得某外的美注,或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有的人明明没病,却总是希望自己生病,这种认知令医生感到不适。
——引自章节:与患者同在的医生们
1.无力感有时就好像我们在玩高空抛接球。手上同时有太多个球,一旦其中一个没接住,一个生命就陨落了。有时,陨落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可以救很多人,却不得不承认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尽伤害。”2.身为医生,我们最大的能力其实不是治病救人,而是应对病痛。我们让苦难改造我们,并直面他人的苦难,帮助他人转化苦难,获得新生。3.我们愿意站在悬崖上努力接住向下跌落的病人,再将他们往回抛一点,并告诉他们别向下看。我们不希望他们看见我们看见的东西,不希望他们看到我们看似强大的治疗能力也会失败。4.如果不想崩溃,我们需要学会接受。
——引自章节:与患者同在的医生们
安房直子(1943-1993)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日本女子大学国文科毕业。1969年发表成名作《花椒娃娃》,获第三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从此走上了幻想小...
中医擂台 本书特色 本书将传统汤药配合调动患者锻炼身体的模式称为中医擂台,介绍的治疗正是以经方加减与锻炼身体相结合,常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令患者不仅疾病得以痊愈。...
林孝庭,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博士,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胡佛档案馆亚洲馆藏部主任。专研近代中国政治、外交、军事、...
《失控》,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
PrideandPoise:TheOaklandRaidersofTheAmericanFootballLeaguetakesadefinitivelookin...
小郎中学医记.名医是怎样炼成的之傅青主 本书特色 本系列图书是以历代名医名著为主线,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去挖掘中医各家学说智慧。其间或穿插小指月行医故事,或展现中医...
纯白喜欢玫瑰和牵牛花。平时听听粤语歌,以后想去阿根廷看看。雨水这样纷纷而落,那段故事我已经写过。
托马斯·基尼利(Thomas Michael Keneally,1935— ),澳大利亚知名度最高的“国宝级”作家。自一九六 四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惠顿某处》...
本书作者奥托·帕希特是20世纪伟大的美术史家、新维也纳艺术史学派的关键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在于引导读者如何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理解艺术品。他强调回到观看本身,美术史所...
常新港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长篇小说《青春的荒草地》《空气是免费的》《陈土的六根头发》《猪,你快乐》《老鼠米来》《兔子英雄...
《小黑鱼》内容简介:在大海的一个角落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他孤身一人在...
吴铭恩,广东潮州人。《红楼梦》研究者,创办红楼梦主题网站“抚琴居”,曾任上海《红楼梦研究辑刊》编委。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主要著作有《红楼...
作品目录第一辑/寻找鲍尔吉关于自己寻找鲍尔吉吃我的造谣生涯看脚相点绛唇吹牛的极致吵架怀里是非憋尿翻译与放屁杭州琐忆雪地狂
作者肖恩•柯维,哈佛大学MBA、世界一流生活领导力权威机构富兰克林•柯维公司副总,是一位赢得国际声望的领导才能权威和导师。他曾任职于迪洛特塔区顾问公司、特密尔克...
Some of the realised projects featuring in this double issue are the Roche Pharm...
刑法司法解释立法论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刑法司法解释立法化问题研究》是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刑法司法解释立法论问题研究 内容简介 “司法解释立法化”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最新修正版 本书特色 郎胜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释义》内容介绍: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程序的设立和完善、司法机关权力配...
李翔(作者)资深媒体人,得到App总编辑,《李翔商业内参》《李翔知识内参》《巨富之路》等系列课程主理人。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副主编、《...
针灸大成 内容简介 《针灸大成》为明·杨继洲著。全书凡十卷。卷一集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的原文,以论述针灸源流。卷二、第三为针灸歌赋。卷四主要为针刺补泻手...
凯伦·阿姆斯特朗(Karen Armstrong),曾在修道院修行七年之久,后到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她是英国最具盛名的宗教评论家之一,目前在里欧贝克犹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