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它长期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田赋联系着皇帝、官僚、绅衿与小民,以其为切入点,可以观察到国家、社会的运转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清朝以“永不加赋”为祖训,雍乾之际“耗羡归公”后,田赋正额的规模相对固定 。在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官吏从田赋等税收中建立起额外收支体系,以应对18世纪中期以降日益显著的额定经费缺口。咸同年间的一系列财政合理化改革,也未能改变这一基本结构。田赋制度运作中的两重性(额定、额外收支并存),与高度中央集权之下的分散性(表现为“包征包解”模式),成为清代财政管理之常态,对于当日之吏治民生与国家治理产生重要而深远之影响。
本书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推荐语】
《维正之供》一书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推翻前人成说,发为翻案之论,而在于在前人研究业绩基础上,以多维、平衡、缜密的思路,爬梳丰富史料,既旁征博引,亦复细针密线,解读论析,微观宏观兼顾,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发之覆,为这一重要研究领域添补一更为完整全面而周延的解释。
————何汉威(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周健,1983年生于浙江萧山,2001年进入南开大学学习,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目前关注清代以来的赋税、财政与社会,晚清漕务变革,近代中央与省、州县财政关系等问题。已在《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一、清代的田赋1.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代的田赋。田赋是根据土地所有而课征之税,按照田地面积与相应之科则计算税额,以户为单位进行征收。在包括清代在内的任何农业社会,田赋都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田赋是王朝国家对于编户齐民的人身支配,但到清代这种特征渐趋淡化。2.里甲制度的运作出现很大的问题,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变动的大背景下,一条鞭法改革应运而生。从明中后期的一条鞭法到清前期的摊丁入地,总体趋势是赋役的合并、税制的简单化,以及用银缴纳。编户的赋役负担,经历了由等级户役向定额化的土地税的演变过程。由明初依据户等(由人丁、土地等决定)纳粮当差,到“一条鞭法”后转变为按照土地(或粮额)与人丁缴纳地银与丁银,至“摊丁入地”后,更简化为只需按照土地所有缴纳地丁银。3.惟正之供:田赋是国家财政中最重要的部分,其额数是固定的,征解俱有经制。田赋是清代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本书田赋属于广义概念,项目上主体是地丁银和漕粮;构成是正项及附加税:正项,包括地丁正额与耗羡,漕粮、米粮之正米与耗米,“津贴”“捐输”为附加税之开端。二、田赋制度与财政结构1.研究梳理。既有研究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国家与社会之间,主要关注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围绕田赋征收过程中形成的官民关系、基层社会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相关研究或可定义为制度史、社会史取向;二是中央与地方(包括省及省以下的州县)之间,主要关注围绕田赋收入分配形成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散、财政结构中的不同体系等问题,相关研究可定义为财政史取向。王业键:“制度的探索(两种制度)”与“数量的分析”王业键以财政管理中的非正规制度来理解清代的田赋附加税,颇具启发意义;陈支平:清代沿袭明代的黄册和鱼鳞图册制度,作为赋役制度的基石。但该制度无法应对频繁的土地买卖与人口流动,自明中期起便流于形式,实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制度设计”...
——引自章节:绪论
第一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清查陋规一事为线索1.以养廉银制度为核心的地方财政体制的演变,实为关涉乾嘉以降财政与政治的关键问题。道光帝所说的"陋规",常见于清代文献,但其含义则因语境不同而各异。时人对陋规就有多种定义,概言之,可分三层。最广义的陋规存在于清代官场的各个环节,官员于公私事务中的一切法外收支,都可视作陋规。狭义的陋规是指地方政府在各类行政事务中的惯例性征收,用以津贴衙门的公私经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与百姓接触最多的州县官在钱谷事务中的陋规。这些“州县陋规"便是嘉庆二十五年清查的对象,本书的考察也以此为主。7更为狭义的概念,则指"州县陋规"中的规费、规礼部分,与赋税附加、盈余相对应(详后)。2.摊捐大致可分为常年/年例摊捐、遇事摊捐及另案/奏派摊捐三类。①仅含弥补亏空、军需摊捐,另有大差及常年摊捐数万两;②仅含河工、军需摊捐;③仅含军需摊捐;④仅含军需、常年摊捐;⑤仅含常年摊捐。先行研究多认为,由于摊捐等因素,养廉银制度在清末已经有名无实,无法继续发挥原有的作用。[69]然而以上考察似可说明,这一现象至迟出现于嘉道之际(1820年前后),当日州县的摊捐负担普遍超过了廉银。3.陋规背后:财政结构与吏治(1)“无米为炊”:19世纪初年地方官员“无米为炊”,不得不唯陋规是赖的行政状态。18世纪中期以还,由于人口增长、美洲白银流入等因素的影响,物价经历了持续而温和的上涨,1750至1800年间,物价增幅达到50%,官员生活开销相对更大。由于财政结构的缺陷以及物价上涨的影响,当日地方政府的行政经费“预算”严重不足,正是在这一结构性匮乏的背景下,陋规成为地方行政经费的主要来源。(2)赔累与贪滥:滥用陋规之例,以耗羡最为典型。渐渐成为附加税的代名词。陋规有原出于公务赔累,后州县借名横取勒索,以饱私橐,即“名为赔累,实则贪滥”。其贪滥...
——引自章节:第一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
安藤 更生(あんどう こうせい、1900年6月10日 - 1970年10月26日)は、日本の美術史家。 東京出身。本名・正輝。東京外国語学校(現東京外国語大学)...
“我自己的音乐产业生涯比这时间更长,要追溯到1965年,当时我刚刚开始运营哥伦比亚唱片。这真是长长的一段路——从签约詹妮丝•乔普林(Janis Joplin)到...
脊柱外科手术及并发症学 本书特色 成功的脊柱外科手术至少是无明显并发症的手术,手术并发症轻者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生者使本可成功的手术完全归于失败。因此,避免...
本书记述了张国宝在担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期间,亲历的一些被称为世纪工程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决策建设情况,...
法硕联考真题一本通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近9年法律硕士(法学)和*近10年法律硕士(非法学)真题1200余道,将历年真题分学科、分章节进行梳理,不仅详细解析考...
沈志华,国际冷战史、大国关系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已出...
亦舒,生于上海。曾在《明报》任职记者担任电影杂志采访记者和编辑。后赴英国留学,任职酒店公关部。进入香港政府新闻处担任新闻官,七年后辞职。现为全职作家及家庭主妇,...
歷時五年慢工細琢,寫成一部實用又美好的「家」設計。一出版就獲得讀者溫馨迴響,進入韓國網路書店排行榜第1名有人的氣息,能讓人徹底放鬆的小家,才有愛!我喜歡小房子。...
张素雯(Suwen Chang)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毕业,义大利罗马修复学院主修油画与木质彩绘修复。曾任油画修复师,《艺术家》、《La Vie》杂志编辑,《艺术收...
中国鸟类图鉴 本书特色 《中国鸟类图鉴》是一本适于在中国境内开展野外鸟类研究与观察的工具书,它能够帮助读者快速识别鸟的种类,并及时了解其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简要特征...
夏生:北京土著,少年时代误入热门大学热门专业,并进入热门外企,钱途一片光明。某日突然自我意识觉醒,重回校园钻研时装设计,毕业后成为某著名杂志时尚编辑,此后人生继...
这是一个普通职场女孩的故事:在工作了7年9个月零3天之后,决定停下来为自己活一次,毅然选择了离职;父母离异,父亲与他的第二任妻子在一场交通事故中双双去世,母亲也...
LikethemythicLeander,ourswascaughtinthechoppywatersofanunhappymarriagetoHeloisea...
苏瑾:供职于《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入职场十余年,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情场,她都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是京城白领和基层女性崇拜的畅销书专家,其代表作有《90天修炼...
1.“恰到好处的青春!”跃动青春,快乐与幸福常在!一部让你快乐无比的校园青春物语!无数读者感动到哭的美好故事。2.日本漫画大奖第3名!奏响温暖无数人的青春共鸣。...
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 -附译(欧洲宪法条约草案) 本书特色 《欧洲为何需要一部宪法:附译》:四位欧洲著名的政治领袖,五位中外权威学者,共同讨论《欧洲宪法条约草案...
八家医案-徐洄溪先生医案-清代吴中珍本医案丛刊-第二辑 内容简介 《八家医案》,原名《九家医案》,共分元、亨、利、贞四册,不分卷,清道光二十二年陈应亨精抄本。按...
段义孚,当代华裔地理学家,美国科学院和英国科学的双料院士。现为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地理系的荣退教授,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的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在西方地...
作者簡介 葉蓁(June Yip)出生於台灣的獨立學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電影研究碩士,普林斯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東亞語言學系教授華語電...
近代依恋伦理、客体关系和神经心理学研究都认为:母亲对女儿的人格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母亲关系的好坏,会在日后女孩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与伴侣及孩子的关系中再现,也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