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它长期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田赋联系着皇帝、官僚、绅衿与小民,以其为切入点,可以观察到国家、社会的运转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清朝以“永不加赋”为祖训,雍乾之际“耗羡归公”后,田赋正额的规模相对固定 。在中央集权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地方官吏从田赋等税收中建立起额外收支体系,以应对18世纪中期以降日益显著的额定经费缺口。咸同年间的一系列财政合理化改革,也未能改变这一基本结构。田赋制度运作中的两重性(额定、额外收支并存),与高度中央集权之下的分散性(表现为“包征包解”模式),成为清代财政管理之常态,对于当日之吏治民生与国家治理产生重要而深远之影响。
本书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推荐语】
《维正之供》一书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推翻前人成说,发为翻案之论,而在于在前人研究业绩基础上,以多维、平衡、缜密的思路,爬梳丰富史料,既旁征博引,亦复细针密线,解读论析,微观宏观兼顾,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发之覆,为这一重要研究领域添补一更为完整全面而周延的解释。
————何汉威(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周健,1983年生于浙江萧山,2001年进入南开大学学习,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教学与研究,目前关注清代以来的赋税、财政与社会,晚清漕务变革,近代中央与省、州县财政关系等问题。已在《近代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清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一、清代的田赋1.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清代的田赋。田赋是根据土地所有而课征之税,按照田地面积与相应之科则计算税额,以户为单位进行征收。在包括清代在内的任何农业社会,田赋都是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田赋是王朝国家对于编户齐民的人身支配,但到清代这种特征渐趋淡化。2.里甲制度的运作出现很大的问题,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变动的大背景下,一条鞭法改革应运而生。从明中后期的一条鞭法到清前期的摊丁入地,总体趋势是赋役的合并、税制的简单化,以及用银缴纳。编户的赋役负担,经历了由等级户役向定额化的土地税的演变过程。由明初依据户等(由人丁、土地等决定)纳粮当差,到“一条鞭法”后转变为按照土地(或粮额)与人丁缴纳地银与丁银,至“摊丁入地”后,更简化为只需按照土地所有缴纳地丁银。3.惟正之供:田赋是国家财政中最重要的部分,其额数是固定的,征解俱有经制。田赋是清代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本书田赋属于广义概念,项目上主体是地丁银和漕粮;构成是正项及附加税:正项,包括地丁正额与耗羡,漕粮、米粮之正米与耗米,“津贴”“捐输”为附加税之开端。二、田赋制度与财政结构1.研究梳理。既有研究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国家与社会之间,主要关注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围绕田赋征收过程中形成的官民关系、基层社会的治理等问题来展开,相关研究或可定义为制度史、社会史取向;二是中央与地方(包括省及省以下的州县)之间,主要关注围绕田赋收入分配形成的中央—地方关系、财政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散、财政结构中的不同体系等问题,相关研究可定义为财政史取向。王业键:“制度的探索(两种制度)”与“数量的分析”王业键以财政管理中的非正规制度来理解清代的田赋附加税,颇具启发意义;陈支平:清代沿袭明代的黄册和鱼鳞图册制度,作为赋役制度的基石。但该制度无法应对频繁的土地买卖与人口流动,自明中期起便流于形式,实为一种“乌托邦式的制度设计”...
——引自章节:绪论
第一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清查陋规一事为线索1.以养廉银制度为核心的地方财政体制的演变,实为关涉乾嘉以降财政与政治的关键问题。道光帝所说的"陋规",常见于清代文献,但其含义则因语境不同而各异。时人对陋规就有多种定义,概言之,可分三层。最广义的陋规存在于清代官场的各个环节,官员于公私事务中的一切法外收支,都可视作陋规。狭义的陋规是指地方政府在各类行政事务中的惯例性征收,用以津贴衙门的公私经费。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与百姓接触最多的州县官在钱谷事务中的陋规。这些“州县陋规"便是嘉庆二十五年清查的对象,本书的考察也以此为主。7更为狭义的概念,则指"州县陋规"中的规费、规礼部分,与赋税附加、盈余相对应(详后)。2.摊捐大致可分为常年/年例摊捐、遇事摊捐及另案/奏派摊捐三类。①仅含弥补亏空、军需摊捐,另有大差及常年摊捐数万两;②仅含河工、军需摊捐;③仅含军需摊捐;④仅含军需、常年摊捐;⑤仅含常年摊捐。先行研究多认为,由于摊捐等因素,养廉银制度在清末已经有名无实,无法继续发挥原有的作用。[69]然而以上考察似可说明,这一现象至迟出现于嘉道之际(1820年前后),当日州县的摊捐负担普遍超过了廉银。3.陋规背后:财政结构与吏治(1)“无米为炊”:19世纪初年地方官员“无米为炊”,不得不唯陋规是赖的行政状态。18世纪中期以还,由于人口增长、美洲白银流入等因素的影响,物价经历了持续而温和的上涨,1750至1800年间,物价增幅达到50%,官员生活开销相对更大。由于财政结构的缺陷以及物价上涨的影响,当日地方政府的行政经费“预算”严重不足,正是在这一结构性匮乏的背景下,陋规成为地方行政经费的主要来源。(2)赔累与贪滥:滥用陋规之例,以耗羡最为典型。渐渐成为附加税的代名词。陋规有原出于公务赔累,后州县借名横取勒索,以饱私橐,即“名为赔累,实则贪滥”。其贪滥...
——引自章节:第一章陋规、摊捐与19世纪初期的地方财政——以嘉庆二十五年
李健,动物摄影师,美术设计师,动物科普撰稿人。自幼热爱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尤其关注中国本土动物在国内的境况。多年来,走访了全国多家动物园,为日益稀 少的中国本...
作品目录前 言第一部分谈话录一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一)(1990年2月19日)二关于写作《回忆毛泽东》一书的设想(
《窗边的小豆豆合集(套装共9册)》包括:《小豆豆动物剧场》、《小豆豆与我》、《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豆豆频道》、《阿朝来啦》、《阿朝快1...
作者团体按照书中出现顺序排列田涛华为管理顾问,著有《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理念·制度·人》《我们为什么要做企业家》等论著,主编有《枪林弹雨中成长》《厚积薄...
在危机四伏的时代,追问何为更好的监管。-食品安全危机、冻卵争议、环境污染,英国监管机构怎样应对?著名公法学家托尼·普罗瑟又一力作,全面呈现英国监管事业的沿革、设...
法律与革命(第二卷)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西方法律传统在两次“大革命”的冲击下所发生的两次相继转型的故事,这两次革命分别是16世纪的德国革命——一路德的宗教改...
郭成康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人,1941年生。现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史馆馆员。主要有《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政治卷》《乾...
▲ 茅盾文学奖提名后刘亮程最新长篇小说,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作品▲ 一支给现代人的天真与经验之歌:我们无法战胜沉重的生活,但天真可以▲ 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作者介绍:[英]埃德·韦斯特(Ed West),作家、记者,为《观察家报》《泰晤士报》以及《卫报》等英国大型报社撰稿。父亲为英国知名记者理查德·韦斯特。他的代表...
Afterleavingschool,TinaandherfriendRosefindjobsworkinginaprintingfactory.Tiredof...
你是否听到猫头鹰叫,就会预感有事儿发生?看见过和自己一摸一样的另一个自己“分身”?为了保守住一个秘密,可以忍受动手术“不打麻药”?日本文豪们笔下的悬疑作品精选集...
In The Book on Rental Property Investing, real estate investor and co-host of th...
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车站建设与运营-哈尔滨西站建设与运营实践 本书特色 哈尔滨西站作为世界上**条投入运营的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的客运站,在预可研初期、建设过程中、联调...
萝卜兔子晋江原创文学签约作者,酷爱写作,发表有多部小说作品。希望自己能够坚持写下去,写自己喜欢的暖萌故事。微博:@晋江萝卜兔子
本書は、東京都写真美術館で企画された展覧会「須田一政 凪の片」の図録として出版されたものである。須田一政は代表作〈風姿花伝〉(1976年)により、日常に隠された...
民法中的意思自治与信赖保护 本书特色 意思自治与信赖保护是现代民法中产生激烈冲突的一对价值,民法中的诸多制度都是围绕这一对价值进行权衡和取舍。本书以合同法(主要...
A.S.拜厄特(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学者、批评家,《泰晤士报》战后英国伟大五十位作家之一。以令人叹为观止的博学和绚丽的文字为特色,作品主题涉及生物、...
杨学志,1970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长期从事...
Paperbackbook$19.95US.Download$4.95.Excellentlycrafted.CleverlydesignedbyBenCamp...
肖辰,生于东北,现居北京。善于观望人生世态,她撰写的著作淡雅清新,文笔细腻。曾出版作品有《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