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

作者:清清家教馆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0-11-01

评分:5分

ISBN:9787557686833

所属分类:亲子家教

书刊介绍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 内容简介

每个看上去叛逆的孩子,都在等待着父母的有力支持。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完整呈现了孩子的各种叛逆问题,为父母带来了全新的解题思路。叛逆并不专属于青春期,从2岁开始,孩子会经历幼儿期、吞世代和青春期三个不同的成长阶段,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叛逆表现。 书中通过详细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对不同阶段的叛逆表现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式。比如是否要给任性的幼儿定规矩,如何引导敏感的吞世代孩子适应成长的节奏,怎么与青春期孩子谈交友情感问题不抵触等。 陪伴需要技巧和学习,父母提前预习,深入了解孩子,在问题到来之时,就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指引,让叛逆期的孩子不再叛逆。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 本书特色

1. 这本书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教养框架,建议2岁以上孩子的父母开始阅读,这一举动将决定未来16年你和孩子关系是否融洽。 2. 多维度解锁孩子的三个成长期:幼儿期(2~8岁)、吞世代(9~13岁)、青春期(14~18岁),为孩子即将出现的问题做好预习。 3. 完整细致地呈现孩子的各种叛逆问题,为父母带来了全新的解题思路。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 目录

**部分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001

**章理解孩子的叛逆行为|002

我的孩子到叛逆期了吗?|004

叛逆原因之一|008

叛逆原因之二|012

不被理解的孩子,会让叛逆成为习惯|018

第二章每个孩子都有三个叛逆期|025

内部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028

行为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034

性格不同,叛逆表现也不同|041

父母应该怎么做|043

容易出现叛逆的几个年龄转折点|04

第二部分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051

第三章幼儿期的叛逆|052

任性问题|053

急躁问题|059

立规矩**步:平复情绪|065

立规矩第二步:明确要求|069

立规矩第三步:持续陪伴|071

立规矩第四步:从一而终|073

父母立规矩时容易犯的几个错误|075

第四章如何与幼儿期孩子有效沟通|084

幼儿并不擅长做选择题|085

幼儿期孩子的脑回路|088

幼儿接到选择题后的内心戏|091

父母怎么做|095

第五章左右摇摆的吞世代|104

吞世代的特点|105

如何与吞世代男孩沟通|109

如何与吞世代女孩沟通|114

“三明治法”沟通技巧|120

第六章“我的世界,我还做不了主”的青春期|123

强大而脆弱的情绪免疫系统|127

青春期的不同阶段|130

青少年的朋友圈|136

青少年的“爱情世界”|140

父母怎么做|148

第三部分

叛逆期孩子面临的新挑战|153

第七章应对叛逆行为的终极策略:减压|154

精简物品数量|155

建立节奏性和可预测性|157

减少安排|161

过滤成人对话和信息|167

第八章网络时代,如何陪伴孩子|170

网络对孩子人际交往的影响|172

网络加剧孩子的战逃反应,疏远亲子关系|175

家庭影响是*重要的基础|178

缺乏界限感,削弱父母的权威|180

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后的 美好|182

孩子的叛逆“技巧”表|187

附录|187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 节选

**部分我的孩子到叛逆期了吗?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下状况:前一秒还温暖可人,下一秒就在地上撒泼打滚,任性、急躁、无法沟通、不可理喻……那么,恭喜你,你和上面那位妈妈一样,遇到了孩子的**个叛逆期。不过,好消息是,这说明你的孩子开始进入身心飞速成长的时期。跨过婴儿期的孩子,会经历三个不同的成长期:2-8岁的幼儿期,9-13岁的吞世代,14-18岁的青春期。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孩子会面临新的考验,产生不一样的困惑和焦虑。比如,刚刚步入幼儿期的孩子,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开始凸显,他们遇到的难题可能是想玩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玩具却被阻止,他们的脑子里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我想要对面小朋友的玩具,妈妈不让我拿?”。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我喜欢班上一个女孩,要是告诉了父母,他们会不会反对我?”。对于新的困惑和焦虑,理想状况下,如果父母提前了解孩子的每个阶段,给予认同和疏导,孩子能得到及时的解答,就不会出现与父母对抗的情形。当然,父母也不用做孩子的24小时侦探,时刻都去解答孩子的大小疑问。毕竟,我们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本领。他们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通过阅读、做游戏、听故事、走进大自然或者与朋友家人闲聊玩耍中获取一套自我答疑的调节机制。他们在自己和待探索的外部世界之间搭起一堵过滤墙,消化和吸收那些困扰他们的事物,逐渐提升抗压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认知。然而,现实生活错综复杂,孩子很难应对全部变化,尤其是当外部世界压力过大,自己的调节机制不够用,而父母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时,孩子就会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表现得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用挑衅和对抗等看似叛逆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此时,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尝试向外界发送信号,告诉父母或家人,自己遇到麻烦,需要帮助。这就像潜水艇在水中航行时有一个导航仪器,为了判断航向它们需要不断发送声波脉冲。这些脉冲遇到水下物体时会反弹,潜艇就能接到信号,避开岩石或者暗礁。对孩子来说,做出反抗行为,不断找茬、搞破坏,甚至撒泼打滚,就是在发送“声波脉冲”,期待得到父母的反馈,找到自己的航向。有了这个认知后,父母和孩子在面对困惑才能有解决的基础。叛逆原因之一既然孩子很无助,需要帮助,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父母,一定要无理取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解释了叛逆的**个根源:孩子的大脑还没准备好!人的大脑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区域,一个是额叶,一个是杏仁体。额叶掌管着人的所有逻辑和心理功能,比如记忆、语言、智力等,而杏仁体则是大脑的情绪操控站,人的很多行为应激反应都来自于此。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完善都需要以健全的额叶作为基础。当孩子的大脑额叶还不够成熟时,很容易被杏仁体操控,做出在成人看起来不成熟的行为。额叶的发育有它的阶段性,对孩子的各种能力和行为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额叶掌管意志力。意志力是为了达成长期的目标,可以抵抗短期诱惑和欲望,延迟满足感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能否自我控制的关键。一个2岁的孩子,想吃小朋友的巧克力,**反应是伸手就去抢。而同样一个10岁的孩子想吃这块巧克力时,他的脑子里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虽然我想要吃,但我不能现在就去抢”。原因就是相比2岁的小孩,10岁的孩子的脑额叶更加完善,能更好地控制住冲动。·额叶调节内部言语。额叶完善的孩子可以通过“自言自语”的内部言语方式,来内化和吸收别人给出的指令和建议,对外来的压力进行自我疏导,排解情绪。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也慢慢形成推理能力,可以在一头雾水中厘清思路,自己消化和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一个3岁的孩子下达“放下手中的玩具,去洗手,再吃饭”的指令,可能需要重复十遍;而一个10岁的孩子,可能只要说一遍他就能做到。·额叶完善的孩子,协调应变能力更强。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孩子能更好地应对,情绪也不会轻易崩溃。例如,同样是想要吃一块巧克力,一个3岁的孩子得不到时可能会哭上一个小时,如果你告诉他可以给他一块糖先解解馋,他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他觉得自己要的就是一块巧克力而不是糖。就像开篇想吃冰激凌的悦悦,她无法应对“此刻竟然不能吃冰激凌”的事实,即使明天能吃到她也接受不了。而如果是一个10岁的孩子,脑额叶相对完善,你告诉他此刻吃不到巧克力,但可以给他一块同样美味的糖,他不仅能适应这种变化,还可能会想出别的条件跟你交换。这就是协调应变能力不同造成的行为反应不同。·额叶决定孩子能否分析判断后果。如果对一个3岁的小孩说,你今天非要吃巧克力的话,未来一个月都不能吃零食了,他无法判断这种后果比一块巧克力可能更严重,在他看来还是先拿到巧克力更好。而对一个10岁的孩子说同样的话,他会分析两者的利弊,相比一个月的零食,一块巧克力值得舍弃。·额叶是情感的记录册。完善的额叶可以培养同理心,与他人构建更加亲密的关系,懂得体会情感。有了同理心,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影响,才能学会与兄弟姐妹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小的孩子额叶的发育是越不完善的,各种能力匹配不到位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在成人看来“不可理喻”的行为。同时,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很多东西充满新鲜感,有的玩具、动画片、游戏和孩子们的年龄不相称,甚至充满色情、暴力或者宣扬攻击性行为。一旦孩子们沉浸在这些信息中,额叶的活跃度会受到影响,操控情绪的大脑杏仁体占主导,根据各种变幻的信息反复发出指令,让孩子做出各种应激反应行为。而此时的额叶,因为不活跃,与额叶相关的各种能力也就无法发育成熟。一边是不断刺激杏仁体的应激反应行为,另一边是不断受影响的脑额叶发育进度,孩子的大脑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孩子在看完动画片,尤其是动画片有暴力或攻击性内容之后,会莫名发脾气或出现任性行为。为了保证额叶有一个健全发育的环境和节奏,父母能做的是尽量当好孩子的守门员和哨兵,为他们尽量筛选掉不合适的事物,沉着冷静,理解孩子的对抗行为,减少外在压力对孩子内在自我的影响,为孩子营造一个友好的、有利于额叶完善的外围世界。叛逆原因之二外围世界就像潜水艇周边的水域,如果干扰太多,那潜水艇的导航系统应付不过来,出现迷航。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外部世界压力过大,内在自我发育和承受能力会受到干扰,内外容易出现一个失衡的状态,这是孩子出现各种对抗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根源。想象跷跷板上的两个人A和B,当双方重量相等时,跷跷板是一个平衡状态;当A比B重一点时,B还能通过自己使点劲儿,跟A平衡一下跷跷板;但当A的重量绝对性地超过B时,B再怎么使劲也是无法把另一端的A跷起来。这个原理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孩子的外在世界和内心自我。当外部世界压力只是稍微超过了孩子的内心承受力,他可以通过阅读、玩游戏等内在调整机制应对外部世界。但当孩子的外部世界压力远远超过了内在自我承受力时,孩子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力。内外失衡的孩子,如果还得不到父母或养育者的理解和指引,变得手足无措,无理取闹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可以用一张箭头图来表示孩子的这种失衡。从里指向外的箭头和灰色部分代表孩子的内心世界,其中有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对外在事物的反应,从外指向里的箭头表示外部世界带给孩子的压力。对孩子而言,所有外来事物,都可能成为一根指向内心的箭头。比如日常的出行、每天的课程作业、去幼儿园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好吃的巧克力而自己没有等等,都可能成为作用于孩子内心的外在压力。这些压力就像从外指向里的箭头,不断地与孩子的内在世界发生作用。随着成长的推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加强、完善,收获自信、自尊和智慧,这些形成了内心的力量,去应对外在的压力。当外在压力与内心世界的力量和强度对等时,内在自我就会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可以在动态的平衡中形成一层像蚕茧一样的保护壳,轻柔而坚韧。保护壳使得孩子的内心和外在世界相互独立。当两种力量达到平衡,孩子既可以透过保护层,感受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结;也可以藏身茧内,享受不被干扰的缓冲和成长。充满弹性的生活让孩子更为灵活,也在蚕茧内滋养了独特的内心世界。然而,当内在与外在的相互作用不再对等,失衡出现,蚕茧就会破裂。当外界压力持续性增大,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时,他们就会彻底失去保护力,出现对抗行为。当孩子面对难以负荷的压力时,他不会将压力抽象化或是概念化,而是表现出叛逆、对抗等行为。所以,当孩子乱发脾气时,作为父母,要想一想孩子可能面对的压力,试着问问这些压力是什么。不要把孩子的对抗、反常当作淘气,而是作为接受他们求救的一个信号。对孩子而言,保持平衡状态,才能拥有足够的内在力量迎接外来的挑战,而只有外在压力与内部能力对等时,才能在内在情绪与外在世界之间建立平衡。这是孩子在适应逆境,也是在培养情绪韧性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父母或养育者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制止和责骂。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发号施令,那么父母将成为孩子的另外一种压力来源,而这种压力将*终压垮孩子。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司机和调度站,理解永远是解决叛逆问题的**步。对于这些成长中的灵魂,我们既是*亲近的人,也是他们的直接对抗对象,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把握是父母需要不断学习的。……

陪孩子走过每个叛逆期 作者简介

清清家教馆,儿童与成人心理钻研组,集合了知名心理学家、中国家庭教育践行者与资深图书编辑,擅长挖掘优秀的中西方心理学,深入浅出地解答实际问题。曾策划出版过《少有人走的路》《我们内心的冲突》《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等贴合读者的经典心理及家教图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