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掌故本系列一套三本,共计二百多篇文章,全部出自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创办的明报月刊近五十年的精选。作者来自海内外各行各业,以动人的笔触记录了近代以来,百余年内,中国各个领域大师们的趣事逸闻;各个历史时代大事件的真实回忆;各种圈子从未示人的隐秘往事。写人和叙事为主各自相映;梳理与考证相得益彰。是当今研究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人文、风土人情、风貌民俗的高雅读物。系列第三本:史海钩沉话平生,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百年以来的各种历史事件的真相。
1 大师风范 真实回忆 隐秘往事2. 明报月刊五十年精华选集金 庸大师一手创办 二十余位海纳外学者心血之作 揭示中国近现代百年中国文人精神细节权威读物
**部分 史海钩沉话平生
聂华苓在爱荷华司马桑敦 003
四访三里河—记杨绛先生金圣华 016
与沈从文会见记许芥昱 023
姚雪垠小故事忆植 036
第二部分 无烟火气,有圣贤心
发展学术与延揽人才—陈援庵先生的学人风度牟润孙 045
施蛰存对付灾难的人生态度孙康宜 056
第三部分 呢呢喃喃不老情
夏衍和猫的情谊程雪野 067
鲁迅失恋章克标 072
张小娴包装通俗爱情关夕芝 083
亦舒擅写都会女子颜纯钩 086
第四部分 背影渐远犹低徊
季羡林:追念与思考张曼菱 095
文采风流长照人间
—忆梁羽生先生二三事陈松龄 107
独立风骨,遗爱香江:纪念吴冠中先生邓民亮 116
忆父亲:儿童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日常生活丰一吟 125
我的家翁知堂老人张菼芳 133
张爱玲的美国半生缘—她的第二任丈夫赖雅郑树森 137
一代宗师坎坷晚年的真实写照陈子善 144
过去国内大学延聘教授,倘若不是办学当局自己去物色,就是出自别人的推荐。办学的人能完全以尊重学术为主,不存有派系、门户之观念去延揽人才,为数并不太多;而在学术界有地位、又有能力推荐人的人士,肯大公无私地以开展学术、发扬研究风气为目的去援引人才,不存心树立党派,就更难能而可贵了。 蔡元培先生办北京大学之出名,由于他能兼容并包延揽各方面的人才,无待多说。蔡元培请年轻刚从美国学哲学回来的胡适之,接替博闻强记的古文经学家陈汉章先生教中国哲学史,不足为奇;他聘考不上北大的梁漱溟来北大教哲学,就不能不佩服他发掘人才、重学问而不重文凭学位的胆识,与用人不论派系、籍贯之伟大。 可惜北大国文系仍不免有被浙江同乡会、章氏同学会包办的嫌疑。形成这种状态,自有种种因素,不能说元培先生存有什么偏私之心。不过必须指出,不论资格、不审查著作,办学的人不了解被请人的学术,滥竽充数的流弊就容易产生。北大当年国文历史两系有几位教授,不能算上等人选,其故即在于此。直到胡适做了北大文学院长,国文、历史两系才有改革进步。 清华办国学研究院请胡适去主持,胡适推辞了,却举荐章太炎、梁任公、王静庵、陈寅恪四位先生。四个人之中,大约只梁任公与胡氏有来往,其余三人对胡不仅没有交谊,而且论政论学的意见都相去甚远,而胡适推荐了他们。 在当时社会上,章梁二人名气*高。静庵先生虽已有著作出版,一般人很多对他缺乏认识,寅恪先生更是籍籍无名,也未曾有一篇著作问世。如果以高级学位为审查标准,四位先生无一能入选。若凭著作,寅恪先生必被摈诸门外。胡先生这次推荐,虽遭太炎先生拒绝,梁、王、陈三先生则都俯就了,他们在清华国学研究院创造的辉煌学术成就,无可否认是影响深远巨大。追本溯源,绝不能抹杀胡适以学术为公的风度,是继蔡元培后**人。 钱穆在苏州教中学,他既未留过学,也未进过大学。钱氏写了一篇《刘向歆父子年谱》,刊登在那一年的《燕京学报》。一九二九年郭绍虞、顾颉刚荐他到燕大国文系任讲师,胡适看到钱的文章,虽是对胡所倡导的疑古辨伪有些唱反调,他却大为欣赏。 一九三〇年由胡推荐,北大聘钱氏为史学系副教授。从此钱穆成为北大*受欢迎的教授,名满天下。郭、顾与钱氏交好,又共同教过中、小学,荐他到燕大,是可以理解的。胡适与钱素昧平生,只看钱这篇文章,即聘他进入北大,其为爱才重学,虽反对胡适的人也应当予以承认。 胡适援引学人与蔡元培似乎不同。他介绍陈寅恪到清华研究院,请钱穆教北大本科。他的尺度的确掌握得很有分寸。此外,他聘用年轻学生,没有不兼重学位与著作的。如吴晗清华毕业后,他就请他到北大,虽然吴不肯去。张谷若北大毕业,他请他翻译哈代的小说,又约他在北大教英文。假如吴张二人成绩不佳,纵使有学位,胡适也不肯理他们。胡适被人目为学阀,这些都是他招怨的缘由。 先师陈援庵先生极口称赞清代的朱筠(笥河)、阮元(芸台),说他两人能赏识治学有成绩的人士,为之揄扬推荐,对于乾嘉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屡向我述说。可惜援庵先生官位不如朱、阮,在学术界的势力也不及蔡、胡。 援庵先生在北京大学授课时,余嘉锡(季豫)先生的儿子余逊(让之)是他的学生。援庵先生看让之的作业,觉得他学有渊源,与一般学生不同,便问让之从何人受业,让之说明幼承庭训。 那时季豫先生正在赵尔巽家中课读,让之随侍在京。援庵先生向让之表示,希望能与季豫先生一见。 后来季豫先生去看了援庵先生。二人谈到治学经过,原来都是由《书目答问》入门,再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才逐渐深入的。季豫先生不仅深通录略之学,更精于史部考据之学,二人志同道合,相遇恨晚。援庵先生对季豫先生既甚钦佩,于是逢人说项斯。辅仁大学成立,请季豫先生为国文系教授,后来任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又兼任北大教授,都是出于援庵先生的推荐。 读过季豫先生的《四库提要辩证》《余嘉锡论学杂著》等书的人,谁不钦仰余先生读书之博、考证之精,如果余先生不为援庵先生发现而加以援引,他能否在北京高等学府中立足,颇成问题。只看他平日所往还的人士,辅仁诸同事外,他校国文系的人,唯有清华及北师大国文系教授杨树达(遇夫),因为是湖南同乡,才相过从;就反映出余先生在北京之落落寡合。 张星烺(亮尘)是地理学会舍长张相文的儿子,留德专攻化学,回国后任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化学教授。援庵先生同张相文是朋友,张亮尘翻译了《马可波罗游记》,援庵先生看到,极度赞赏,介绍给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燕大国学研究所经费来自哈佛燕京学社)由此张氏兴趣转为研究中西交通史,撰成《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援庵先生介绍张氏任燕京国学研究所研究员、辅仁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人而曾任文理两科教授,以我孤陋所知,大约以张亮尘为**人。张氏之得识援庵先生,虽因其尊翁相文先生,如非援老爱才若渴、汲汲鼓励通外文研究蒙古 史与中西交通史的专门学者,我相信亮尘先生不会走上研究中西交通史的路。 冯承钧(子衡)留学法国,回国后,任职教育部。曾译黎朋《群众心理》等书,列入《尚志学会丛书》,商务印书馆出版。其后他因病瘫痪,失业,在家译法国汉学家沙畹、伯希和等人著作,冯氏口述,其子笔授,以稿费谋生。这些文章都是法文,载于《通报》与《亚细亚学报》等杂志,由北平图书馆所藏。馆长袁同礼不允外借。援庵先生知道此事,出面说:“我替他借,由我负责!”那时援庵先生是北平图书馆委员会委员长,袁同礼自不能违抗。冯氏之能完成译事,实出于援老的挺身仗义相助。 冯氏本不治中西交通史,也不治蒙古史,因为长期翻译汉学家的论文,而这些汉学家论文的内容不是讨论蒙古史,便是中西交通史,他终日与之为伍,不断接触,便由外行变为内行,终于导致他也走上研究蒙古史与中西交通史的路上来,成为内行。援老之支持冯子衡,我不仅听向觉明(达)说过,也有目睹的证据。 这是援庵先生帮助通西文研究中西交通史和蒙古史的又一个专门学人。姚士鳌(从吾)北大毕业后,曾在中国地理学会、教育部、国会做过职员,其后考取官费,留学德国攻读历史。北洋政府经济困难,官费发不出,姚在德无法继续攻读,求助于援老,援老为他向哈佛燕京社申请补助,姚氏才完成学业。 姚氏归国后,援老大称赞他。一、他在德研习史学方法论,这是中国治旧史学的人所渴望学到的,因为从清末到民初,中国人所学西洋史学方法论,多数从日本辗转稗贩而来,往往是二手货(包括援庵先生所学的在内)。二、他在德国专攻蒙古史,这足以弥补从魏默深、洪文卿、屠敬山、柯蓼园先师到援庵先师治元史每个人都不通外文的缺陷,所以援老对他赞不绝口,要我们以他为榜样。 一九三一年(?可能记错)我逢到姚,在励耘书屋座上,他刚从德国回来,就出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教授,也在辅仁大学兼课,教史学方法论。姚氏在《辅仁学志》上发表了一篇《蒙古史发凡》,援庵先师说:“你应当细心地去读它。”我后来终于明白了,援庵先生去支持冯子衡译书,鼓励张亮尘转行,拔助姚从吾留学,是为了填充本身研究史学的不足,也即是扩展中国史学家的能力。 岑仲勉,广东顺德人,在广州一个教会中学教书,写了考释西域地名的文章,发表在校刊上,寄到励耘书屋。援庵先生看后,极度说好,介绍他给傅斯年,傅氏就请他任史语所研究员。岑氏同援老直到抗战胜利后,中央研究院在南京选举**届院士,才在南京见面。虽然人们可以胡说援老是顾念同乡之谊,但他二人无丝毫渊源,广东人多得很,如非岑氏对西域史地有很好的研究,援老岂能徇私荐人给傅斯年,傅又岂能贸然接纳? 向觉明(达)是柳翼谋(诒徵)的高第,任北京图书馆专门委员,主编《大公报·图书副刊》。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正着手写《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是研究中西交通史众多学者中成绩*卓著的学者。我在燕京国学研究所研究的题目是《历代蕃姓考》,南北朝隋唐五代一段,怡好与觉明研究的有关,所以时时往还时论,交换心得。 他的《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文初稿,我曾为之校读。我在《图书副刊》投稿,就是由于他的督促。援老见到他的文章,拍案叫绝,力嘱我约他一晤。觉明应邀往励耘书屋晋谒。其后援老聘他往辅大教书,他拒绝了,援老嗟叹累日。 援庵先师撰《元西域人华化考》,自诩未引用一条外文材料,而在中西交通史上能写出这样突破外国学人的文章。的确,这本著作到今天依然受国际上研究中西交通史的学人重视,我们应引以为荣。援老有关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此后却不再见,明显地,再进一步去研究不能不涉及许多外国与外族语言,是势所必至理所当然的事。援老后来之放弃中西交通史研究,与其说兴趣转变,不如说受了语言知识的局限。同样理由,援老本以研究元史著名,而他对元史的著作并不多,则他不愿意与洪文卿、屠敬山、柯蓼园先师等人一样,依赖别人的翻译去做研究,也无待再去赘述了。 有位清华国学研究院出身的某君,将日本白乌库吉在日本《史学杂志》发表的《东胡民族考》译为汉文,分成《鲜卑民族考》《契丹民族考》若干篇,署了自己的名字,送给援老看,援老认为他不仅通德日语,又通蒙古、满洲、契丹语文,真是了不起,就介绍给《燕京学报》发表。后来为人揭穿,他固然十分狼狈,援老也受了连累,被指摘为粗心大意。君子可欺以其方,观援老之误失,可以明白援老急于求才的心理。从这些事中都可以领悟,援庵先生自己不通欧洲语文,不研究古中亚细亚与蒙古、波斯、阿拉伯等语文,他研治蒙古史、中西交通史都遇上了障碍。他一面鼓励学生们读现代欧洲语文,研习北中亚民族语文;另一面遇到通欧西与亚洲各族语文,能研治蒙古史、中西交通史的人才,必极力去发掘支持,帮助他们成名成学,希望他们推广所学以弥补中国的史学之不足,而 不问这个人是否为自己的朋友或学生。这种学人风度,诚不多见,诚不多见! 我对陈寅恪先生开始有所认识,并非由于自己能读他的文章,而实在是受援庵先师的启发。我开始读寅恪先生的文章,或论《蒙古源流》,或论西夏译经,或论梵藏译经,感到枯燥无味,殊难接受。某日援老拿着《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某一本指其中寅恪先生一篇文章说,这段是“破”,这段是“立”,考证文章必须这样做,才合规格。又告诉我寅恪先生学问的渊博,通晓的语言之众多等,我才顿开茅塞,从此对寅恪先生崇拜万分,以私淑弟子自居。 援庵先师与寅恪先生生于并时,同治史学,却对寅老如此钦佩,诚可谓虚怀若谷。这不仅因为寅老通晓众多语言,远远超出姚从吾、张亮尘、冯子衡、向觉明、岑仲勉诸人之上,更因为寅老深通宗教、考古学、文学、史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不仅能考订史料,也能解释历史现象;他虽不讲史学方法论,而他的史学成就已超乎考据之上,而且超越了好几个层次了。援庵先生这样恭维陈寅恪先生,他虽未向我明白说出这些,我钻研寅恪先生著作多年之后终于悟出了上述道理。自信虽不中,亦不远矣!
牟润孙,原籍山东福山 ,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获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硕士学位,历任辅仁大学附中国文教员、历史系讲师,河南大学历史系讲师,同济大学文史系教授,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台湾大学国文系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文史系主任、教授、新亚研究所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丰一吟,画家、翻译学家,1929年5月生于浙江省石门镇(今属桐乡市),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人。其父是著名画家丰子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丰子恺研究会顾问,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 金圣华,出生上海,在台湾上中学,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后又获华盛顿大学硕士、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文学院副院长、翻译系主任兼讲座教授 。现任香港翻译学会会长,出版有《英汉翻译概论》《认识翻译真面目》《译道行》《名家翻译经验谈》《齐向译道行》等七部翻译理论著作,以及《桥畔闲眺》《荣誉的造像》《彩梦世界》《海隅逐客》《厄普代克短篇小说选集》等十多部散文集和译作。
东北地区东段中俄边界沿革及其界牌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翔实的档案资料,考证了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东界约记》《珲春东界约》等条约,勘...
Highlightsbiological,technological,andculturalaswellaseconomicexchangesonthesilk...
秦汉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20章,前12章按历史顺序介绍了各个时期帝王的事迹,后8章介绍秦汉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秦汉史 目录 **章...
中国小说史略:精装索引版 本书特色 本书在资料上搜罗宏富,采辑审慎。分析历代小说的思想、艺术,言简意该,评断允当,是二十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中国小...
《延缓衰老有方法》内容简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古到今,珍惜生命、健康长寿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事实证明,长生驻世是不可能的,
《板桥杂记·幽梦影·浮生六记》内容简介:本书是《板桥杂记》《幽梦影》《浮生六记》的合集。《板桥杂记》是余怀流传最广且影响巨
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函谷关 本书特色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其建于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
《探险家都去过哪儿》内容简介:探险家是指从事探险的人,他们为了探索新事物或新领域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用他们的各种新
朱熹年谱 内容简介 朱熹(1130-1200)字符晦,一字仲晦,别号晦庵, 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
《中国转向内在》内容简介: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
东周列国志故事-第四辑 本书特色 《东周列国志故事(第4辑)(套装共8册)》是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东周列国志故事-第四辑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春申君》、《信...
《战后欧洲史(卷三)》内容简介:20世纪70年代,战后欧洲的经济繁荣热潮退却了。美国单方面废除布雷顿森林协定,稳定世界金融秩序
☆杉山正明蒙古史代表作☆蒙古时代历史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相当古老传统和积淀的领域。近些年来,特别是在日本,新的潮流不断兴起。
后汉书 内容简介 《后汉书》是我国古代史学名著之一,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后汉书》一百二十卷,南朝宋范哗撰(其中志三十卷,为西晋司马彪...
美国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这本《美国史》由姚绍华著。本书叙事与分析并重,以简明方法叙述美国成立之由来及其社会、政治、经济之演化和发展。全书分美...
《换个姿势学C语言》内容简介:本书从最基本的C语言程序入手,逐渐引入面向对象、图形用户界面编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从零开始实
《阿尔比恩的种子》内容简介:阿尔比恩(Albion),最早有记录的不列颠的名字。本书从民俗的角度切入,解答一个重大问题,即美国自
唐代藩镇研究(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唐代藩镇问题的权威著作之一。作者从藩镇的类型分析入手,以坚实的史料依据和文献分析,用“藩镇格局”...
中国经学史 本书特色 《中国经学史》是经典型的学术名著。本次重新出版,在文字上进行了很大的加工处理。使引文更准确。中国经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将经学的历史按照起源...
转动罗盘:葡萄牙史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1. 经典版本,被译为多种语言 2. 后起之秀与老牌强国的争霸史 3. 欧洲历史进程的前奏曲 转动罗盘: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