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佛教继唐代之后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禅宗的发展更是兴盛,佛教文学及佛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与加深。北宋文人普遍与佛教僧徒交往密切,受到佛教的影响,北宋文人的政治观念、道学观念、史学观念、文学写作都出现了与之前不同的新的变化。本书通过梳理北宋文人与佛教的交往、涉佛,论述其在政治观念、道学观念、史学观念、文学写作的新变化。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灿烂的时代,尤其是官僚士大夫们创作的文化极具典型性。北宋文化的兴盛与发展,原因很多,不容忽视的是.佛教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北宋文人士大夫普遍与佛教僧徒交往,无论是支持佛教还是批驳佛教者,几乎都对佛教进行了深入钻研。本书即论述北宋文人与佛教之关系。
**章北宋文人与佛教关系的类型宋代文人与佛教及僧人交往的故事,可谓不尽其数。圆极岑禅师曾为归云本禅师所著《丛林辨佞篇》作跋,提及宋代文人习佛,云:“本朝富郑公弼,问道于投子颐禅师,书尺偈颂凡一十四纸,碑于台之鸿福两廊壁间.灼见前辈主法之严,王公贵人信道之笃也。郑国公,社稷重臣,晚岁知向之如此,而颐必有大过人者,自谓于颐有所警发。士大夫中谛信此道.能忘齿屈势,奋发猛利,期于彻证而后已。如杨大年侍郎、李和文都尉见广慧琏、石门聪并慈明诸大老,激扬酬唱,斑斑见诸禅书。杨无为之于白云端,张无尽之于兜率悦,皆扣关击节,彻证源底,非苟然者也。近世张无垢侍郎、李汉老参政、吕居仁学士,皆见妙喜老人,登堂入室,谓之方外道友。爱憎逆顺,雷挥电扫,脱略世俗拘忌,观者敛衽辟易,罔窥涯涣。然士君子相求于空闲寂寞之滨,拟栖心禅寂,发挥本有而已。”④本段话可与前引朱熹之语相印证,即此可见宋代文人士大夫与僧人交往之一斑.然这段记载远不能概括宋代文人与佛教关系之全貌。一宋代文人士大夫与佛教关系之密切,除前引朱熹等人之语外,更为明显的体现,是在宋人的文集或其他著述中,几乎找不到完全不论述到佛教的,即使是站在批驳的立场论述佛教,也能看出其所受到的佛教影响。关于宋代文人与佛教关系的情况,周裕锴《法眼与诗心——宋代佛禅语境下的诗学话语建构》中有比较详细的论述,书中将宋代文人与禅宗的瓜葛表现分为三种情况:**种是被禅宗灯录视为传灯法嗣的居士.第二种是跟从禅师学禅问道,第三种是延请禅师主持寺院。其实.这三种情况不仅表现在文人士大夫与禅宗的瓜葛上,也表现在与佛教其他宗派的关系上,这在该书实际论述中是可以看到的。这三种情况的存在,表明的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与佛教尽管有深有浅但非常普遍的关系。该书中列了三个表格,详细地列举了宋代禅宗文献典籍中所提到的文人、宋元明清佛教史传(禅宗文献之外)所提到的宋代文人,三个表格显示了宋人文人士大夫接触佛教的人数之众。除这三种情况之外。还有大量的文人没有被写副佛教典籍中.他们可能没有与佛教僧人有所交游,或者有些文人士大夫虽然与僧人交往.但所交往的僧人在佛教史上并不出名,却因阅读佛教典籍而被佛教所感染.作品中也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而这方面更能体现宋人与佛教瓜葛的普遍性。因此,周裕锴所列三种情况并不能完全概括北宋文人与佛教之关系.细数宋代文人士大夫与佛教、佛僧之关系,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如陈文惠一样留心佛教者。陈文惠景j;占年间拜相,寻出判郑州,以太子太师致仕,“平居于释氏留心”。所谓的“平居于释氏留心”.即佛教典籍是他平常阅读的内容之一,对于佛教所说的义理也有所思考。故其在游佛寺时“恍然有得”,为偈日:“殿古寒炉空,流尘暗金碧。独坐了无人,又得真消息。”在临终时,自志其墓日:“……年八十二不为夭,官一品不为贱,卿相纳禄不为辱,三者粗可归息于父母栖神之域矣。”从其所作偈与墓志铭来看,陈文惠确实是“于幻妄境中了无遗恨”.是“知者道”①。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对待佛教,大多都如陈文惠一般.他们阅读佛书,游览佛寺,交往佛僧,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上,都深深刻印上了佛教的痕迹。又如王日休,“为六经训传数十万言”,后来却弃儒而习佛,并云:“是皆业习非究竟法,吾其为西方之归乎!”之后“一志念佛.日课千拜”,直至“立化”②。如王日休一样,接触佛教之后即潜心于佛教者亦不计其数。P1-2
赵伟,文学博士,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学、政治文化与文学。已出版《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心海禅舟-宋明心学与禅学研究》、《陆九渊门人》、《林兆恩与(三教开迷归正演义)研究》等专著。在《文学遗产》、《南开学报》、《天津市社科学》、《宗教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台湾《普门学报》等刊物发表《谢臻与佛教》、《晚明狂禅考》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中国校园性观念调查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走火的象牙塔、变调的协奏曲、校园里的网络即食恋情、让诱惑疯狂到底、校园性开放的催生剂、异域校园的性文化传真、结语——不容...
书评研究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七章,论述了书评的兴起、书评家的素养,阅读的艺术,批评的基准,批评的意识,书评写作方法,书评与出版家、作者、读者以及书评家的关系等问...
想他百里七在江湖上名气虽不响亮,但其他的假身分怎么说也是响当当的高手。怎么最后却落得在小县当个薪水少得可怜的小差役?而且
红楼梦八十回解读 本书特色 《〈红楼梦〉八十回解读》:在分析各回时,作者竭力挖掘小说人物言语动作的潜台词,探寻在特定情境下,人物之所以如此行动和话语的原因,沿着...
诗经的文化精神 本书特色 “三百篇”时代是中国文化传统趋于定型的时期。一个民族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群与异族诸多关系所获得的稳定认证,大体就是“文化传统”*基本...
中华民国实录(全15册)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历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独立,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当局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
小说与重复-七部英国小说 内容简介 本书显示了优秀批评之必然所为:向熟悉的文本提出当代问题,来重新激发它们的活力,如是澄清文本,深化它们的神秘内涵。米勒教授令人...
新编中国文学批评发展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富有创意、推陈出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教材。本书凝聚著名学者袁济喜先生多年来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与经验,并充...
《那些课本没教我们的事》是漫友文化继《男孩的心思你始终不明白》后重磅打造的第二辑主题书。本书有最大胆的主题:真实世界和青
皮肤科金方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医金方系列中的《皮肤科金方》分册。书中紧紧围绕皮肤科的常见病、疑难病,对每病的病因、主要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了精确的概述。并收录了大...
结婚.离婚与家庭财产-法律帮助一点通 本书特色 本书是《法律帮助一点通》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问答方式列举出一些常见的纠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
幾米早期的圖文,有一種愜意。他抓到幾個童話式的小小靈感,就能發展出新鮮有趣的對話,以及令人莞爾又驚喜的畫面。種一棵開滿紫
民商审判指导与参考(2003年第1卷 总第3卷) 内容简介 本卷《民商审判政策与精神》栏目刊登*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李国光同志和民二庭庭长奚晓明同志在全国法院审理...
比较文学:人文之道 本书特色 比较文学的“此在”是一种自身反思的运动过程。通过自身反思,比较文学深入自身而实现了自身。就此而论,比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自我认识:在...
世界艺术史(戏剧卷) 本书特色 本丛书所面对的读者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干部、文教工作者以及作为非专业的干部学生,可以作为他们的业余读物,也可以作为某些大专院校有关系...
《流年》囊括了《冬天思念》、《三色堇一直在思念》、《流年》、《飞鸟和鱼》、《我爱你,再见》、《魔幻发卡》。“阳光姐姐”校
我有一个梦想-公民读本国家编 内容简介 本书由李庆明主编。 约翰·穆勒说过:“一个绝对不能参与政治事务的人,不能称为公民。”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
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 内容简介 《曹雪芹江南家世丛考(修订版)》收在这个集子里的,都是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江南家世的考索性文章,较多的篇幅用于记叙考察有关历史...
R.K纳拉扬的小说与印度社会 内容简介 《R.K.纳拉扬的小说与印度社会》主要介绍:力求在印度英语文学史和印度现代文学史的背景下,深入分析纳拉扬小说创作的特征和...
红楼丛谈 内容简介 本书为龚鹏程历年来对红楼梦的解读的集合,其中有对红学及其问题的较为特别的反思,以及在更广阔视野上对红学的审视。红楼丛谈 目录 自序红楼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