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国近代史

走出中国近代史

作者:章开沅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20-3-1

评分:8.4

ISBN:978720014990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治学育人思想和经验的集合,研究历史,拷问史魂,关注现实,用史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与世界文明发展

编辑推荐

"章开沅,中国近代史学界之泰山北斗、著名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

他治学为文,寻史求真,主编中国第一部辛亥革命史专著

他远涉重洋,搜集史料,为“南京大屠杀”提供铁证

他扎根中国大地,开放办学,以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

他主动请辞“资深教授”,成为中国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的第一人

他研究历史,拷问史魂,关注现实,用史学研究推动社会进步与世界文明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章开沅先生多年来治学育人思想和经验的集合,也是其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的忠实写照。本书收录章先生历年随笔,或考订史实,或品评文章,或吟咏抒怀,或经世论道,反映出一位历史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活动的心路历程。这些论著是章先生众多优秀作品中的点睛之作,章先生坚持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介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体现了崇高的史学品格。先生作为一名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他对社会的关怀,对正义的追求和匡扶,对世俗弊端的鞭挞,对后辈学人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等也都寓于其中。

作品目录

读书与做人 1
充实我学识,淬砺我精神 16
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 20
参与的史学与史学的参与 27
走出中国近代史 35
境界——追求圆融 42
珍惜辛亥历史遗产——以世纪意识为例 44
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百年反思 53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62
法国大革命与辛亥革命 69
学习张謇的理性爱国主义 89
史学寻找自己 99
历史的公正 103
历史的公正(续) 107
史学与政治 110
“头是×姓物” 113
对话与理解 115
历史的复杂性 120
“拉贝”现象 124
广义的对话 128
史学的品格 131
贵在通识 135
因诗悟史 138
治学不为媚时语 143
集团·群体·中间层次 145
离异与回归 148
读书与求解——史料与史学的关系 150
真实性是文史资料工作的命根子 155
走进历史原生态 163
走自己的路——中国史学的前途 167
· · · · · ·

作者简介

章开沅,祖籍浙江省吴兴县,1926年7月生于安徽芜湖。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早年就读于金陵大学,后长期执教华中师范大学,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1984—1990)、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第一、二届评议组成员、召集人。在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国资产阶级研究、中国商会史研究、中国教会大学史、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等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的学术贡献,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论著丰厚,主要有《辛亥革命史》《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传播与植根——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论集》等。

精彩摘录

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向,也是文化史动态研究带有永恒魅力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于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或许可以说,这是一种跨越时间距离的离异与回归。长期沉睡于中世纪落后状态的东方又是一种类型。这里的离异,首先表现为向西方近代文明的模仿、学习与趋近:这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本民族的主体意识,以求避免被先进的外国文明所同化。或许可以说,这是一种跨越空间距离的离异与回归。就东方国家而言,表现为趋向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离异,从总体上来说是进步的历史潮流。然而由于强弱富贫的差距悬殊,也很容易产生缺乏自信的民族自卑感,乃至流于全盘西化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至于向传统文化的回归,情况则相当复杂,顽固派的守旧复古,对抗新的潮流,自然是一种倒退倾向。一些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往往也向传统文化回归,则主要是由于担心独立的民族精神可能丧失,意在防止被西方文明完全征服与同化。这种回归自然包含某些合理的、必要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旧传统年深日久,盘根错节,格性大大,新的社会力量在有限的离异之后很容易经由回归走向复旧。因此,在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离异与回归都需要适度:离异不可无根,回归不可返古。我觉得,我们已经为周而复始的体用之争、西化论与本位论之争耗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现在我们应该既超越西方文化又超越传统文化,根据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需要来营造新的价值体系。当然,这种新的价值体系并非无根无源,无依无傍,但它既非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简单继承,更非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盲目抄袭。它既应择善...

——引自章节:离异与回归148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