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吳念真×柯一正×余為彥×詹宏志×舒國治×杜篤之×廖慶松×陳博文×張惠恭×鴻鴻×陳以文×王維明×陳駿霖×金燕玲×張震×柯宇綸×陳湘琪
18位影人與文化人深摯講述,多視角深度剖析楊德昌創作心靈
獨立的精神,熱烈的樂趣,求新求變的態度,楊德昌為一代又一代人示範了創作的極致。《再見楊德昌》不僅是感念楊德昌開創了台灣新電影歷史,所獻上的敬意;它也是先一代人對於走過之路的回眸、後一代人尋找未來繼起方向的藍圖。
過去楊德昌的作品在台灣長期受到忽略,2012年初版的《再見楊德昌》是唯一詳實深入探究楊德昌創作歷程的第一手史料,也是迄今台灣市面上唯一繁體楊德昌專著。藉深度專訪18位曾與楊德昌共事的影人與文化人,我們得以窺見楊德昌的「後腦勺」,看見以往「看不到的楊德昌」。
自1982年參與台灣新電影之濫觴《光陰的故事》拍攝,完成大銀幕處女作《指望》,迄2000年問世的遺作《一一》,楊德昌共計留下七又四分之一部電影作品,以犀利冷冽的語言解剖大時代變化下的人心浮動與生存課題。侯孝賢形容,楊德昌帶來一雙看透台灣社會結構的眼睛,其理性的光芒為台灣電影前所未有。
2000年,楊德昌憑藉《一一》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為台灣首位獲此殊榮者。2011年,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策劃「影史百大華語電影」,楊德昌有多部作品上榜,包括《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第二名)、《一一》(第七名)、《恐怖份子》(第十一名)等;同時,依據所有得票影片,加總計算出「五十大華語導演」,楊德昌更名列第二,僅次於侯孝賢。2015年,釜山影展慶祝二十周年,特別選出「亞洲影史十大影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名列第七,而楊德昌也入選「亞洲十大導演」。2016年,英國BBC票選二十一世紀百大電影,《一一》高居第八。楊德昌身後多年,作品持續受到肯定,聲勢歷久不衰。
《再見楊德昌》一書收錄小野、吳念真、柯一正、詹宏志、杜篤之、陳博文、鴻鴻、張震、陳湘琪等十八位曾與楊德昌共事之影人與文化人的深度訪談,遍及台灣新電影旗手、楊德昌親密工作夥伴、子弟兵及鍾愛演員。本書除談述楊德昌其人其事,及其作品的發想、編製與核心精神,也爬梳台灣新電影的起落,深入電影攝製的每一環節,從製片、編劇、聲音、剪接、攝影、表演等多重視角,剖析一部電影的完成如何可能。
小野形容,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彷彿總走在邊緣上,顫顫巍巍,隨時會發生狀況,一如他敏銳的性格,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據吳念真觀察,楊德昌的創作起點通常來自於一個概念,他像是跳開了一個距離,觀察整體社會狀態後,做出的綜合評述。詹宏志稱楊德昌具有獨到的「都會感性」,其片中角色乍看是單一個體,實則乘載了一個概念,足以解釋我們當下所見的社會,甚至放諸其他世界最前端的都會亦能引起共鳴。鴻鴻讚歎楊德昌在每一部片中皆為自己設立新的標竿,始終不安於現況,而志於開創。張震視楊德昌為他的模範,楊德昌經常耳提面命──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一旦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那就有一點危險了。
經常戴著一副墨鏡、長年隱匿在銀幕後的楊德昌,在眾人的深摯講述中,終於漸漸顯影、清晰。
王昀燕,1982年生於台中清水。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畢,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
2012年出版《再見楊德昌》,藉此向純潔的志氣與決心致意;本書簡體版入選中國《南方都市報》「2014文化年鑑之圖書榜」(藝術類),由學者、書評人推薦,列為當年度不應錯過的108本書。2016年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獨立出版《再見楊德昌》典藏增修版,引發熱烈迴響,並獲邀參展「眾力時代:亞洲國際群眾集資年會」。
另主編《台灣電影的聲音》《紙上放映:探看台灣導演本事》。亦參與《咆哮誌:突破時代的雜誌》等書採訪撰述。
在我看来,侯孝贤的电影社会性更强,可以看到“生活”;杨德昌电影里面的生活不太像生活,他的电影比较少人看,因为一般大众进不去那样的生活,觉得那种生活与我无关。很多事情是众人一起成就的,他常常忽略了这点。其实杨德昌有一核心主题:时代变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时适合不合适?他常是听歌剧。听流行音乐或许纯粹是种娱乐,歌剧和交响音乐就不一样,那是结构,聆赏的同时,其实是在学习一种结构。……人要学会大结构,讲故事时人家才听得进去。到了《一一》,人变得谦卑了,在求真的同时,愿意坦诚人之不足。那是杨德昌对人生的反省,作为他最后一部作品,就像你讲的,善良、谦卑的去面对人生很多事情,那是你无以抵抗的。台湾最好的电影有两部:《恐怖分子》和《童年往事》,如果再加上一部,应是《风柜来的人》。《恐怖分子》我认为是杨德昌所有电影里面,说教说的最自然的。他很多电影讲道理讲的都有凿痕,常是透过一个奇怪的人之口,以明明白白的对白道出,或者玄之又玄,听了觉得好文艺。看完恐怖分子,会让人省思:我们是不是活在一个可信又不可信的社会中?什么事可信?什么事不可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一辈子坚信的?
——引自第1页
柯一正说起那个美好年代,以及他深感钦佩的创作者兼战友,多半时候面露微笑,可以感觉到此刻的他非常放松,正漂浮在时光上头,荡漾着,回溯着。与其说被打捞上来的是记忆,不如说,那是经过了时光的漫长洗刷而犹能幸存下来的,趋近于永恒的信仰。我不在的那两年变化相当大,一回来,恰好碰到人心改变了,很想在这块土地上做些什么。
——引自第1页
谈锡永,广东南海人,1935年生。童年随长辈习东密,十二岁入道家西派之门,旋即对佛典产生浓厚兴趣,至二十八岁时学习藏传密宗,师从宁玛派敦珠法王,于三十八岁时,得...
“他为了文学生,为了文学死。”日本文学巨匠三岛由纪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陈德文倾情献译三岛文学生涯最高杰作“丰饶之海”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
《你所不知道的华为HR:任正非与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哲学》内容简介:管人难,人难管!管理者常常发出如此感叹。人员管理是一门学问
沧月,网络文学女作家。2001年底开始在网络发表作品,先以武侠成名,后转入奇幻领域,受到读者喜爱。后开始为《今古传奇·武侠版》等杂志写文;2004年获《今古传奇...
赵振兴临证病案实录与效方 本书特色 《赵振兴临证病案实录与效方》中病案的选择,主要是从赵振兴先生2004年、2005年的临床病案记录中搜集;效方的总结,是从赵振...
安妮宝贝携手止庵(大陆编委)、马家辉(香港编委)、叶美瑶(台湾编委)、胡朗(欧美文学编委)组成“合唱团”,合力打造一份立足华文、放眼世界、格局开阔的文艺志。
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广西桂林,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习创作,并获硕士学位。白先勇作品颇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
查尔斯· 麦克莱恩(Charles MacLean, 1942―),作家,艺术史与法律专业毕业,全球首席威士忌大师,被称为“威士忌教父”,致力于威士忌研究、写作...
Ezra Schwartz是一名信息和用户体验架构师,擅长研究复杂用户界面框架的逻辑。他专注于研究全球化企业应用程序、团队协作策略、UX需求追踪,并为多版本分步...
渡渡,青年作者,人人网网红作家。不想与你做一个相对无言的朋友,却想做那个最能让你说心里话的陌生人。行走世间,都是妖怪,人生苦短,不要恨晚。微信公众号 / 新浪微...
马克·阿姆斯特朗 英国拓扑学家。1966年获得华威大学博士学位,师从知名拓扑学家 Erik Zeeman。阿姆斯特朗长期任教于英国杜伦大学。他撰写的多部教材广受...
青衫落拓,知性言情创始人,畅销书作家。长居武汉,朝九晚五之余写作,借别人故事抒发内心感受,著有:《谁在时间的彼岸》《我们的千阙歌》《灯火阑珊处》《荏苒年华》《一...
Unlikemanyformalprofessions,foundationgrantmakingisacallingwithnotrainingprogram...
陈昌文先生上海好言文化传播董事长陈昌文先生是社群经济、自媒体经济、粉丝经济新商业思维的实践专家,多年潜心专研儒释道等国学思想。粉丝数百万,学员数万,关门弟子、互...
刘逸生,男,1917年7月生,广东中山县、人。自幼失怙,复无师承,全赖自学。曾在香港《正报》、《华商报》及广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从事编辑工作共三十年。1...
伤寒针方浅解-民国江南医家著作选粹 本书特色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辩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
连岳,1970年出生。原《南方周末》记者,现为专栏作家。先后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城市画报》、《第一财经日报》、《外滩画报》、《上海壹周》等媒体开设...
药理学(第三版) 内容简介 《药理学》第三版是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于1994年12月在济南召开的全国中等医学教材会议精神组织编写的新版本,供社区医学、口腔医学、...
维权攻略-大字版 内容简介 李东方编著的《维权攻略(大字版)/送给爸爸妈妈*好的礼物》精选近年来编者在工作中接触的上海老年人身边的种种案件,稿件从继承篇、婚姻篇...
子午流注温炙法 内容简介 本书将玄奧的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知识与简捷的古代施灸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经过武林界两代人的研究,针对十四种中老年常见疾病,以简洁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