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讲座

米兰讲座

作者:余华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20-4-1

评分:7.1

ISBN:978753217429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沙特、伊朗、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缅甸、泰国、印尼、斯里兰卡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

()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等。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波黑、斯洛文尼亚、波兰、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格鲁吉亚、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沙特、伊朗、乌兹别克斯坦、蒙古、日本、韩国、越南、缅甸、泰国、印尼、斯里兰卡和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这时候我必须写出福贵看着那条月光下小路的感受,我找到了“盐”的意象,这是我能够找到的准确的意象,因为盐对于农民是很熟悉的,还有盐和伤口的关系众所周知。与《夏季台风》里那个情感被压抑的句子不同,这里需要情感释放出来的句子:“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逢场作戏的语言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也是需要的。

——引自第75页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当年读过的欧阳修的一句诗句:人远天涯近。确实是这样的一种感受,人和人之间是遥远的,但是人和天空,和很遥远的天涯海角,反而是更加亲近。我一直在想,欧阳修写这个诗句时候,中国的街上人并不多,就已经出现这样的感受了。当然,欧阳修在写这个诗句的时候,不会是像我站在巴黎傍晚大街上那种感受,可能是他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冷漠,还不如人和天涯之间的亲近。这就是诗给我们带来的感受,读过了,当时觉得这句诗写得很好,但是不久就忘记了。过了很多年以后,发生的某一个事情,你又想起了某一句诗,想起了某一个小说中的段落,某一个人物,某一个故事情节。文学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历久弥新的方式存在下来。

——引自第17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