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梦想

建筑的梦想

作者:[英]理查德·罗杰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6

评分:8.8

ISBN:978754429710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建筑界诺贝尔奖”得主、伦敦千年穹顶、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总设计师理查德·罗杰斯毕生心血结晶之作

★理查德·罗杰斯回顾自己从一名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成为一位建筑师的心路历程

★这不只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社会的书,一本关于公民的书

★阅读这本书仿佛与大师进行一次深度对谈,享受一次人文主义和自由精神的熏陶

★精装大开本,全彩四色印刷,收录数百幅手稿、图纸、照片,适合收藏

★我感兴趣的是未来和现在,而不是过去。——理查德·罗杰斯

--------------------------------------------------------------------------------------------------

理查德·罗杰斯是世界极富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到伦敦的劳埃德大厦,从马德里的巴拉哈斯机场到香港的汇丰银行,他留下了诸多名垂建筑史的经典之作。

《建筑的梦想》一书是罗杰斯对自己建筑生涯的总结,回顾了他身为一名患有阅读障碍、不擅绘图的青年,是如何成长为斩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大师的。

本书既介绍了罗杰斯众多建筑代表作的设计过程与理念,又分享了他与同时代诸多知名建筑师的交往逸事,还收录了数百幅他甄选的手稿、图纸、照片,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思想价值。

--------------------------------------------------------------------------------------------------

在他漫长而又充满创意的职业生涯中,罗杰斯向我们表明,一个建筑师的终生角色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世界公民。——普利兹克奖评委会

罗杰斯设计了一系列引人入胜、活力四射、令人惊艳的独特建筑,它们将永远被人铭记。——《独立报》

这位建筑大师充满了人文主义思想,他对城市及其可能性的探索极富感染力。

——英国小说家,布克奖得主伊恩·麦克尤恩

作品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早期的影响
第二章 新事物的冲击
第三章 建筑的语言
第四章 乔治·蓬皮杜中心——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地方
第五章 政治与实践
第六章 建造城市
第七章 赋予机构以人性
第八章 生活的层次
第九章 公共空间
第十章 公民与紧凑型城市
第十一章 公平的社会
后记 对未来的思考
年表
· · · · · ·

作者简介

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

1933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962年毕业于耶鲁大学。

他与合伙人一起设计并建造了20世纪诸多知名建筑,包括蓬皮杜中心、千年穹顶等。

于1991年受伊丽莎白女王封爵,亦曾获得普利兹克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等建筑界重要荣誉。

理查德·布朗(Richard Brown)

伦敦独立智库“伦敦中心”调查总监,曾在伦敦遗产开发公司担任策划总监。

精彩摘录

为了完善我们的构思,伦佐和我在比赛开始时参观了巴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逛马菜区和雷阿尔街区。我们立刻被附近的公共空间吸引了。与其说蓬皮杜需要一个崇高的艺术官殿,不如说它更需要一个公共生活场所:它可供人们日常会面,为城市带来活力,供朋友和情人在这里约会,供举行自发的表演与游行,供父母带孩子前来嬉戏,供任何人坐在这里闲看城市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的设计是从外部公共空间开始的。在早期的草图中,我们把这栋建筑放在了中心位置,公共空间围绕着它。但这阻断了巴黎最长的街道之一,使这里缺乏足以成为大广场的空间,并令这栋建筑成为唯的焦点,一座过于传统守旧,甚至华而不实的“文化宫殿”。我们想带着对传统街道模式的蔑视一一在诸如勒・柯布西耶的“瓦赞计划”这样的乌托邦式规划中,常常体现出这种蔑视,我们想创造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它会与城市的复杂结构相适应,而不是试图改变这种结构。我们希望街道上的文化可以和建筑里的一样多我们将建筑的选址改到了另一边,这样它的另一个外立面就能延续里纳德街的街道线,场地的另一半被设计成了一个公共广场,该广场从建筑底下向外延伸,我们设计了自动扶梯和走廊一“空中街道”与展示着实时信息的动态信息屏幕交相辉映,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反战和革命的消息。建筑本身由底层架空柱(勒・柯布西耶风格的柱子)支撑,使它更轻,并与地面脱离。它将悬空在一个被商店和咖啡馆包围的低地广场之上,不仅与城市的公共生活相连,还与一个处于信息技术变革边缘的世界相连。由文化部起草的设计简报写得很好,可要求太过具体,明确规定了建筑内书架、座位、画廊和会议室的数量。要求中有一个短句给了我们信心去超越这些具体规定:虽然大楼不会被扩建,但“蓬皮杜中心的内部灵活性应该尽可能地高”。在这样一个灵活又复杂的有机体中,我们要特别考虑到需求的演变。这是我们越过既定的地面空间和部门的详细安排,越过那些策...

——引自章节:第四章乔治·蓬皮杜中心——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地方


我们把蓬皮杜看作是社会网络中的一个节点,称它为“信息的动态中心,一个信息化、电脑化的时代广场和一个强调双向参与的大英博物馆的混合体”。它将是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地方,不论种族、信仰、贫富。它将是一个灵活的场所,固定但不确定,信息的流动、人们在空间内外的交汇令它焕发生机。正如伦佐所言,我们想要挑战这样一种观念,即文化必须由大理石建造而成。我们想要创造一个由可移动的部件构成的城市机器。没有一个构件会被隐藏,一切都会被表达出来。人们可以在每一个构件中看到制造和建造的过程,以及它在建筑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内部,无阻隔的开放式楼层(每一层的大小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将为图书馆、画廊和研究中心提供适应性很强的灵活空间,设计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空间重新组合,允许人们在里面自由穿梭,让自然光线布满整个建筑。这些楼层基本上都是开放空间,伦佐曾称之为“一片片地面”,这里可以承载任何事物博物馆、市场、政治会议。它不是冰封的文化殿堂,而是一个可以演变、有适应性的场所,就像ARAM模块,或是建造了我父母在温布尔登的房子的玻璃和钢混制管道,但规模要大得多。建筑物的结构和配套服务设施通风、供暖、供水、货物升降机通常比较占空间,都会被移到外部,面朝里纳德街展现色彩丰富质感丰富的外观,五层无阻隔的楼面可以俯瞰整个露天广场。蓬皮杜中心表达了这样的信念:限定的、封闭的建筑会限制其使用者和行人。建筑对使用者的限制越少,其性能越好,寿命也越长。我们的建议是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一套组合构件,一个可以综合用户需求、意识形态和形式的框架结构。蓬皮杜文化中心是公共生活的舞台,将允许人们在其内外自由地表演,舞台可以延伸至建筑的外立面,以至于人们的活动也成为建筑表达的一部分。

——引自章节:第四章乔治·蓬皮杜中心——一个属于所有人的地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