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东汉(公元25~220年)传人中国,历近两千年,在中国创造出了不可胜数的艺术作品。在两千年的佛教艺术史上,南北朝(420~589年)与唐代(618~907年)分别是奠基期与高峰期,即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到唐代迎来了佛教艺术发展的高峰,并对10世纪以后的佛教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代佛教艺术的形成离不开对南北朝传统的继承。换句话说,5~9世纪为10世纪以后的佛教艺术在中国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存5~9世纪的佛教艺术主要集中在北方,在那五百年间,长安与洛阳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宗教领域里都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在长时间内居于大一统的帝国或地方性的王国首都的地位。因此,以长安与洛阳地区为代表的佛教艺术,在那五百年间的中国佛教艺术界扮演着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角色,那里的艺术家们一方面在印度与中亚的影响下创造着新型内容,一方面去影响其他地区佛教艺术的制作。书中的26篇文章旨在理清长安与洛阳佛教艺术内容及其在5~9世纪中国佛教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26篇文章分属于五个部分与附录之中,以讨论长安与洛阳两京地区5~9世纪的佛教艺术样式、题材、风格及其相关问题,以及与其他地区佛教艺术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前言是对该书内容的总体介绍,兼论与佛教艺术“模式”相关的问题,重点探讨长安与洛阳在哪些时期的佛教艺术内容才具有“模式”的功能,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一、二、三部分研究十六国(304~439年)与北朝(386~581年)时期与长安、洛阳有关的佛教艺术。第一部分的3篇文章立足于对甘肃永靖炳灵寺西秦(385~431年)开凿的第169窟塑像与壁画的分期与题材考证等项研究,以及如何从这所洞窟来探索后秦(384~417年)长安的佛教艺术内容与样式。169窟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有纪年(西秦建弘元年,420年)的石窟,是在十六国后期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后秦国都长安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后秦长安佛教艺术早已不存的情况下,169窟就为我们反向推测后秦长安的艺术内容,以及后秦长安佛教艺术在5世纪早中期对包括云冈石窟在内的中国北方地区的影响力提供了珍贵资料。第二部分的4篇文章讨论以龙门石窟为中心的北朝洛阳佛教艺术内容。洛阳地区的北魏(368~534年)晚期佛教艺术可称为“北魏洛阳模式”,曾对当时北方各地具有影响力。第二部分还探讨了以洛阳地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北朝神王雕刻,龙门石窟药方洞的开凿年代,以及龙门石窟东魏(534~550年)、西魏(535~557年)、北齐(550~577年)时期开凿的纪年小龛内容与风格来源等问题。第三部分的4篇文章讨论北朝时期长安地区佛教艺术的发展情况,首先总结北魏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流行过的几种造像风格,哪些来自平城与洛阳的影响,哪些为陕西地方风格。在北朝时期,长安是位于北中国西半部的西魏与北周(557~581年)国的首都。第三部分还探讨了关中地区发现的北魏皇兴五年(471年)造交脚弥勒佛像及其题材、样式来源等问题,西魏时期长安地区造像对北魏晚期洛阳模式的继承性,以及西魏长安与甘肃地区一些石窟造像间的关系。第三部分还论述了北周长安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情况,以及对北周境内其他地区产生的影响。
第四、五部分研究隋(581~618年)唐(618~907年)时期两京佛教艺术。在隋唐时期,长安是大一统中国的首都。第四部分的6篇文章论述长安地区隋至唐代佛教艺术的发展、特点、对外界的影响力。长安地区的隋代造像一方面继承着前朝风格,一方面有其创新性,可见其新风格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彬县大佛寺是关中地区规模大的唐代石窟群,直接反映着来自首都长安的样式与内容。这部分的一篇文章主要研究这处石窟造像的分期,另有一文则立足于整个关中地区现存的唐代造像来全面总结唐代长安佛教造像的风格及其艺术渊源等问题。关中地区发现的这些唐代石窟与造像内容可以称作“唐代长安模式”,曾对其他地区产生过重大影响。第四部分还研究了唐人著述中对长安、洛阳寺院壁画题材的描述,以及西安与洛阳地区现存有限的唐代画题,再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进行比较,以期尽量复原唐代西京寺院的画题与风格。这部分的最后一篇论述了原唐长安城大安国寺遗址出土的一些密教石雕像的有关问题,包括题材、年代、在原寺中的配置等。第五部分的5篇文章讨论唐代洛阳龙门石窟造像艺术及其对其他地区的影响。首先探讨了长安对龙门唐代石窟艺术形成的影响,接着论述龙门现存的一批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龛像的保守与多样风格,是向典型唐风佛教艺术的过渡期。洛阳是唐代的东都,且其地位在7世纪下半叶一度超过长安而成为全国的政治与宗教中心。由于高宗与武则天时期是中国开窟造像的高峰期,而此时的洛阳地位一度超过长安,这也使得龙门石窟在7世纪下半叶至8世纪上半叶一度居于“模式”的位置,并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因此,第五部分的重心总结了典型唐风佛教造像艺术在龙门石窟中的三个发展阶段:唐高宗(649~683年在位)、武则天(683~705年在位)至睿宗(710~712年在位)、玄宗(712~756年在位)及其以后,还论述了这些典型的唐风艺术对其他地区的影响。第五部分还探讨了龙门石窟中的中国现存早的一批地藏菩萨像与密教造像的内容及其相关问题。
附录部分包括4篇文章,讨论石窟考古断代与样式研究的方法论,以及保存在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的龙门石窟与长安风格造像。
《长安与洛阳:五至九世纪两京佛教艺术研究(套装上下册)》作者自1984年起研究中国佛教艺术至今。这本论文集收录了作者在1989~2001年间发表的与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佛教艺术有关的13篇文章,在2003~2008年间发表的3篇英文文章的中译稿。另有10篇探讨5~9世纪长安与洛阳佛教艺术的文章,作者经过多年思考与资料的收集,一并写成于2016年,有些在该书首次发表。
《长安与洛阳:五至九世纪两京佛教艺术研究(套装上下册)》对研究与爱好10世纪以前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学者、学生、收藏家等人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常青,1962年12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与硕士,主修中国石窟寺艺术。曾在龙门石窟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与乐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佛教文化数据库工作。1999年来到美国研究、学习与定居。曾在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作高级访问学者,研究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佛教艺术品。2005年在堪萨斯大学获中国艺术史博士学位。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部作博士后研究(2005~2006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亚克兰艺术博物馆(2006~2008年)、佛罗里达州瑞格林艺术博物馆(2008~2010年)担任亚洲艺术策展人。2010年以后曾于密苏里州圣路易华盛顿大学任博士后讲师、密苏里大学圣路易分校任客座教授,讲授亚洲与中国艺术史,并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亚洲艺术博物馆任研究策展人。自2018年起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任特聘教...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Winorlose,they’dgetstronger.==========Itwaslessthebuildingsandsurroundingsan...
SavewhenithappenedtorainVanderbankalwayswalkedhome,butheusuallytookahansomwhenth...
作者簡介岡田麿里日本知名女性動畫編劇家,1976年生,琦玉縣秩父市人。曾經擔任《虎與龍》、《真實之淚》、《黑執事》、《吸血鬼騎士》、《CANAAN》、《半妖少女...
并蒂花开,仙人抚顶哪吒重塑肉身五百年后天涯相望,传奇何往?☆超人气国风画师,重绘中国神话传奇故事!☆世间很多事情都是由各种偶然最终形成了一个必然,但这恰恰是生活...
刘宇昆,华裔世界耀眼的科幻新星。1976年生于中国兰州,11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爱的算法》《思维的形状》《杀敌算法》以及长篇奇幻小说Grace...
精编当代汉语词典(正序版) 内容简介 本词典是一部供普通读者,尤其适合学生翻检使用的语文性工具书。本词典所收词条全为语文类词目,科技、哲社等词目,除单字以及有比...
罗杰·彭罗斯是牛津大学的Rouse Ball数学讲席终身荣誉教授。他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1988年与斯蒂芬·霍金一道因对宇宙学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的沃尔夫物理奖...
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植物嫩枝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影响嫩枝插穗生根的内、外在因素,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设备类型,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
玛丽·雪莱(1797-1851),英国著名小说家,因其一八一八年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被誉为科幻小说之母。
沈语冰,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有《20世纪艺术批评》,并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中国内科医鉴中国儿科医鉴-(精编增补版) 本书特色 《中国内科医鉴·中国儿科医鉴(精编增补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中国内科医鉴中国儿科医鉴-(精编增补版) 内容...
詹姆斯·刘易斯(James P. Lewis),美国著名项目管理专家,美国刘易斯项目管理研究所创始人。著有《项目计划、进展与控制》等。赤向东,詹姆斯·刘易斯博士...
谷园,七零后学者,致力于传统经典的现代化解读,首倡“中国式励志”理念,已出版《吃透曾国藩》《曾国藩实学》《拙诚》《西汉兴衰史》《东汉兴衰史》等畅销书,另外有《人...
经典方剂活学妙用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医辨病、辨状态的观点出发,从每一个经典方剂的气味治疗状态进行辨析,与患者的症状表现相对应,对组成方剂的气味及药理作用进行阐述...
梦枕貘日本小说家。1951年生。“貘”是一种吃掉噩梦的奇兽,因为一直想写出梦一般的故事,便取了这个笔名。1977年出道。《吃上弦月的狮子》获日本SF奖,《众神的...
王笛,澳門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博士,專研近現代中國社會文化史、城市史及秘密會社。曾出版多部專著,包括《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
董建华医学文集 本书特色 董建华教授从事中医事业已60余年,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勤求博采,在继承前贤经验基础上,又于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等方面颇多心得和感悟,成为具...
《2019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内容简介: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应当扮演起什么样的角色、负担起什么样的责
易本耀男,1962年10月生,河南省息县人。从事打工子弟教育事业已有23年,现为北京市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校长,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农民工子女教育分会理事长,河南省第...
马洛•摩根(Marlo Morgan):美国预防医学工作者,现居住在密苏里州;长期在澳洲从事预防医学教育,并为澳洲原住民经济独立、种族融合作出了突出贡献。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