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时钟

永不停歇的时钟

作者:[美] 杰西卡·里斯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0-7-30

评分:8.4

ISBN:978750869980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中世纪以来盛行的自动机械人偶,曾让欧洲的皇室和宫廷贵族着迷发狂,传教士甚至将其作为贡礼献给中国皇帝。从雅凯-德罗兹的写字小男孩儿到坎普林的下棋机器人,人和动物的形象,被频繁地制成荒诞而逼真的机器,像是有了“能动的生命”。这一切都源于“万物机械说”的大行其道,它牵涉出的是困扰人类始终的问题:生命是什么?机器会拥有生命吗?事物运转的动力来自内部还是外部?

人和机器、物质和灵魂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争论不休。17世纪是翻天覆地的思想大变革时代,机械论作为现代科学的核心范式得以确立,整个宇宙被看作一台机器,包括动物和人类,但仍将其动力和精神归于上帝之手。然而,更为反叛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则认为生命机器具有内在动能。现代生命科学就在这两种矛盾的机械论中兵分两路。笛卡儿、玻意耳及其追随者,坚持经典的被动机械论,莱布尼茨、拉马克创造性发展了主动机械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被动和主动模型之间摇摆不定。由此还催生了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说,薛定谔则用颠覆性的量子力学解释生命体能从“秩序生秩序”。机械论接连引发了控制论、目的论、进化论以及认知科学、进化心理学、人工智能等理论和学科的形成,在社会文化环境的联动下,铺展成一幅气势磅礴、方兴未艾的现代科学图景。

杰西卡·里斯金拥有哲学、历史学和科学研究综合背景,她用生动而思辨的文笔,原创性地将一手资料、学界往来通信和文献档案熔融一炉,顺着生命本源问题的脉络,展开这场“长达四个世纪的争论”。理解现代科学的历史,对于思考当下、想象未来具有重要意义。这本科学史著作不仅会颠覆我们对现代科学的认知,还将成为我们理解当下生命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问题的思考利器。

作品目录

引言 究竟是赫胥黎的玩笑,还是自然与科学界的能动作用
第一章 花园里的机器
第二章 机器之间的笛卡儿
第三章 被动的望远镜还是永不停歇的时钟
第四章 最早的机器人
第五章 机器先生冒险记
第六章 自组织机器的困境
第七章 机器间的达尔文
第八章 机械卵和智能卵
第九章 由外而内
第十章 历史的重要性
致谢
参考文献
· · · · · ·

作者简介

杰西卡·里斯金(Jessica Riskin),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巴黎政治学院,现在斯坦福大学教授欧洲史和科学史。研究方向包括早期现代科学、政治文化和科学解释史。所著《感性时代的科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的J.拉塞尔·梅杰奖。里斯金认为,自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生命模型之争就从未停止,它极大影响着当今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

精彩摘录

托马斯·霍布斯反对普遍反对动物是机器的观点。他个人对这种观点是认同的,但与笛卡儿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这种观点运用到人类身上,而没有考虑到充满生命力和精力的生命机器的古老模型。相反,霍布斯的想法比较悲观沮丧,他用笛卡儿的机械、理性及哲学领域的相关论证来反对无限自我的观点。尽管“我们都是能够思考的个体”,这一观点绝对正确,但霍布斯也认为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是大脑、思维本身”,就像“我是个在走路的个体”并不代表“我是走路本身”一样。能进行思考的器官本身是物质的,霍布斯也这么认为。他论证说,所有行为都需要相应的“执行官”,物质实体及其运动是唯一能合理解释行为发生的根源。我们不能把思维与负责思考的器官分开来看,就像不能把走路与负责走路的身体分开一个道理。

——引自章节:第二章机器之间的笛卡儿


他认同斯宾诺莎的其他观点,尤其是反对牵线木偶受制于某种超自然因素,他坚持认为自然即一切。

——引自章节:第三章被动的望远镜还是永不停歇的时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