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经济学

每个人的经济学

作者:[英] 张夏准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8

评分:8.5

ISBN:9787559830036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为什么经济数据不可能客观?

为什么6%的增长是一个“奇迹”?

为什么经济学号称可解释所有事物,却无法预测经济危机?

为什么大部分人明明消费超过任何历史时期,幸福感却没有增加?

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张夏准教授,从基本概念出发,以开放态度解读各个经济学派观点,简洁幽默地揭示每个经济角色的行动逻辑。启发你看清更真实的环境背景,明智理性地对日常经济事务做出决策。教你做一个经济思考者,创造更有活力、更稳定、更公平、更幸福的生活。

张夏准教授写这本书目的是向读者呈现思考经济的方式,而不是灌输经济概念。他并没有期望读者能够记住全部甚至大部分。但是希望读者记住这个要点:“谁获益?”(Who benefits ?)

一个经济主张的意图很容易被识破。例如,经济学家解释,给富人减税,他们就能享有更多的投资成果,因此就会有更大动力去投资和创造财富。当富人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就会花得更多。这样穷人就有更多的就业和收入。这套被称为“供给经济学”的理论,也成了很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基本信仰。

可是:为什么让富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富人更富,让穷人更卖力工作需要先让穷人更穷?

所以,有些措施看似价值中立,背后却牵涉到政治和道德判断。但如果有经济学家宣称自己的分析“科学”、价值中立、惠及大众,就需要我们独立思辨,清醒认知政策与环境为个人带来的利弊。

作品目录

序言: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为什么大家对经济学不太感兴趣?
这本书有何不同?
间奏1 如何阅读这本书
第一部分 认识经济学
第1章 生命、宇宙以及一切: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理性选择……
……或者是研究经济?
结论:经济学就是对经济的研究
第 2 章 从 pin 到 PIN:资本主义,1776 到 2014
从pin到PIN
都变了:资本主义的参与者和制度是如何改变的?
结论:真实世界在变化,经济理论也是
第 3 章 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简史
烂事一件接着一件:历史有什么用?
乌龟vs.蜗牛:资本主义黎明前的世界
资本主义的黎明:1500—1820
工业革命:1820—1870
自由经济全盛时期:1870—1913
大动乱:1914—1945
资本主义黄金年代:1945—1973
过渡期:1973—1979
新自由主义的起落:1980年至今
第 4 章 百花齐放:如何“做”经济学
至尊戒,驭众戒:经济学研究进路的多样
鸡尾酒还是整个酒柜:如何阅读这一章
古典学派
新古典学派
马克思主义学派
发展主义传统
奥地利学派
熊彼特学派
凯恩斯学派
制度学派
行为学派
结论:经济学如何做得更好
附录 不同经济学派的比较
第 5 章 剧中人:谁是经济参与者?
个人就是主角
组织作为主角:经济决策的现实
个人也不是主流经济学所认为的那样
结论:只有不完美的个人才能做出真选择
间奏2 继续前进
第二部分 使用经济学
第 6 章 你想要多少?产出、收入和幸福
产出
收入
幸福
结论:为什么经济学数据不可能客观
第 7 章 你的花园怎么样:生产的世界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工业化和去工业化
耗尽地球资源?重视环境的可持续性
结论:为什么要重视生产
第 8 章 银行的麻烦:金融
银行和“传统”金融系统
投资银行及新金融体系的兴起
新金融及其后果
结论:金融需要严格监管,正因为它影响力太大了
第 9 章 鲍里斯的羊马上死掉:不平等与贫困
不平等
贫困
结论:为什么贫困和不平等可以控制
第 10 章 我的确认识几个有在工作的:工作与失业
工作
失业
结论:要重视工作
第 11 章 利维坦还是哲学王:政府的角色
政府与经济学
政府干预的道德性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市场和政治
政府的多重角色
结论:经济学是一场政治争论
第 12 章 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国际面
国际贸易
国际收支平衡表
外国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移民与侨汇
结论: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
后记 如何用经济学提振经济
如何“使用”经济学?
那又怎样:经济太重要,不能只丢给经济学家
· · · · · ·

作者简介

张夏准(Ha-Joon Chang),1963年出生,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被归类为制度学派的发展经济学家。1992年取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缪达尔奖,2005年获列昂季耶夫奖。研究领域为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经济转型中的政府角色和全球化等。著有畅销书《每个人的经济学》《富国的伪善:自由贸易的迷思与资本主义秘史》《资本主义的真相:自由市场经济学家的23个秘密》。

精彩摘录

历史还迫使我们质疑一些理所当然的假设。一旦你知道今天不能买卖的许多东西,比如人(奴隶)、童工劳动、政府官职,在过去是可以买卖的,你就不会认为“自由市场”的边界是由某个永恒的科学定律划出来的,进而认为它可以重新界定。当你知道,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增长最快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管制多税负重,你就会立刻怀疑“减税和减少管制才能促进增长”的正确性了。历史能够凸显经济理论的局限。生活往往比小说还离奇,历史上有许多成功的经济经验(国家、公司、个人,各个层面都有),任何单一的经济理论都没法对其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比如,如果你只读《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你只会听到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及它对国外投资的欢迎。你可能会因此认为,新加坡的经济成功,证明了自由贸易和自由市场最有助于经济增长。但如果你听说,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土地都是政府的,85%的住宅都是由建屋发展局提供,国家产出中22%来自国有企业(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0%左右),你就会怀疑之前的结论了。没有哪一个学派一一不管是新古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凯恩斯一一的经济理论可以解释新加坡这种自由市场和社会主义的成功组合。像这样的例子会让你对经济理论的威力有了更多的怀疑,在得出政策结论时更加谨慎。最后一点也很重要。我们之所以读史,是因为道德责任一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拿民众做“活体实验”。从前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央计划(以及后来该阵营中俄罗斯等国的“大爆炸”式改革,回归资本主义),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后大多数欧洲国家的“紧

——引自章节:烂事一件接着一件:历史有什么用?


跟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同,马克思和他的一些追随者注意到了工作本身的意义。他们认为工作不只是为了赚钱消费而不得不忍受的负效用。他相信,工作能够让人类发挥他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他批评了资本主义企业的等级结构,认为它阻止了这种创造力的发挥。他强调,分工越细工作内容就越重复,这样的工作会扼杀人性,乏味到令人头脑麻木。有意思的是,亚当·斯密在称赞劳动分工对生产具有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在担心这种碎片化的工作会对工人造成负面影响。

——引自章节:马克思主义学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