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学史

西方艺术史学史

作者:陈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9

评分:8.8

ISBN:9787301315064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陈平,195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2005—2014)。著有《李格尔与艺术科学》、《外国建筑史》和《西方美术史学史》;译有李格尔的《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德沃夏克的《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等十余部;主编有“美术史里程碑丛书”。

作品目录

前言
导论
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
艺术史与其他相关学科
西方艺术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艺术观念的变迁
西方艺术史学的引进与教学
第一章 史前史
古代的艺术观念
色诺克拉底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与老普林尼《博物志》
旅行手册和艺格敷词
基督教神学框架中的艺术理论
过渡时期艺术史观念的萌芽
第二章 瓦萨里与文艺复兴
阿尔贝蒂与吉贝尔蒂
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笔记
批评家阿雷蒂诺
艺术家的历史:《名人传》
瓦萨里的艺术史观念
“北方瓦萨里”
第三章 美术学院与古典理想
美术学院的起源
法国皇家美术学院
普桑与贝洛里
弗雷亚尔与费利比安
皮勒与学院论争
佩罗对古典教条的挑战
第四章 温克尔曼与启蒙运动
考古学的兴起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古代艺术史》
温克尔曼的贡献及其影响
狄德罗和凯吕斯
兰 齐
雷诺兹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
德语国家
第五章 古典与浪漫的交织
德国古典美学
公共博物馆的兴起
19世纪博物馆与“成体系的艺术史”
卡特勒梅尔·德·坎西
歌德的浪漫主义时期
伟大的艺术之友
浪漫主义艺术史
第六章 鲁莫尔、柏林学派和布克哈特
鲁莫尔与帕萨万
库格勒与柏林艺术史学派
布克哈特
作为文化史的艺术史
第七章 19世纪的艺术批评
波德莱尔
托雷与尚弗勒里
龚古尔兄弟
普金与罗斯金
佩特与文艺复兴
第八章 走向艺术科学
丹纳的环境决定论
建筑史:森佩尔、弗格森和古利特
莫雷利与绘画鉴定
卡瓦尔卡塞莱与克罗
施普林格
格林、尤斯蒂、托德和博德
第九章 维也纳艺术史学派
创建之初:艾特尔贝格尔与陶辛
维克霍夫
李格尔
艺术意志
斯齐戈夫斯基与德沃夏克
施洛塞尔
新维也纳学派
第十章 世纪之交:广阔的地平线
法国:库拉若与明茨
意大利:文杜里与里奇
美国:贝伦森
英国、北欧及低地国家的艺术史家
德国:戈尔德施密特、弗格和沃林格尔
俄罗斯早期艺术史学
第十一章 形式主义艺术史与艺术批评
费德勒与纯视觉理论
施马索与克罗齐
沃尔夫林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
罗杰·弗莱与克莱夫·贝尔
福西永
格林伯格
第十二章 图像志与图像学
图像志
马勒与法国学派
瓦尔堡
瓦尔堡研究院
潘诺夫斯基
现代图像学的原理与方法
其他图像学艺术史家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艺术史
早期马克思主义批评家
豪森施泰因
安塔尔
豪泽尔
克林根德尔
第十四章 “学术迁徙”与英美20世纪艺术史家
美国:纽约与普林斯顿
哈佛与耶鲁
夏皮罗与布朗
詹森与艺术通史教材
库布勒与阿克曼
意大利:萨尔米、隆吉与小文杜里
英国:佩夫斯纳
肯尼思·克拉克、布伦特与萨默森
法国:弗朗卡斯泰尔与沙泰尔
德国:巴特与考夫曼
第十五章 艺术史的心理学维度
艺术家传记
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与克里斯
格式塔心理学
贡布里希
讲述艺术的故事
第十六章 艺术史的新视野
传统的延续与创新
艺术史家与批评家的双重身份
“新艺术史”思潮的兴起及其背景
语言、图像和社会
德国二战后至当代的艺术史家
新马克思主义社会艺术史
艺术史与符号学
女性主义艺术史
人名索引
· · · · · ·

作者简介

陈平,195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2005—2014)。著有《李格尔与艺术科学》、《外国建筑史》和《西方美术史学史》;译有李格尔的《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德沃夏克的《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等十余部;主编有“美术史里程碑丛书”。

精彩摘录

P12在18世纪,欧洲哲学家,尤其是英国的经验论者,将美学看作哲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所以美学在传统上一直从属于哲学,其主要任务是对于人类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与过程进行系统的考察和评价。一般而言,美学家研究的是抽象的图式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他们试图建立一些思维范畴用以阐释系统的美学理论。美学家们对美的定义、艺术的本质以及各种艺术门类间的相互关系感兴趣,这些艺术门类有音乐、文学、戏剧、电影、舞蹈和美术等。到19世纪下半叶,随着艺术观念的转变,传统审美标准从根本上被动摇,同时美学领域也发生了分裂。美学家们因长期陷入探究“美的本质”的形而上怪圈而遭到责难,被认为缺乏科学严谨性。德语国家涌现出大量基于心理学与生理学的新美学理论,如移情论、实验美学、表现论、快乐论等,主张一种“自下而上”的美学。与此同时,美学家们开始思考艺术理论、艺术史与美学的界限与分工问题。如德国美学家德苏瓦尔(MaxDessoir,1867-1947)就主张建立与美学并立的“普通艺术科学”(allgemeinekunstwissenschaft)学科,作为从具体艺术理论通往艺术哲学的桥梁,包括诗论、音乐理论和“艺术科学”(Kunstwissenschaft)学科,而“艺术科学”就是那个时代“艺术史”的代名词。

——引自章节:导论


维也纳学派是巴洛克传统与现代批判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西方唯一传承有序的艺术史学派,这些艺术史家既追求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又强调面对艺术品原作的视觉领悟。

——引自章节:第九章维也纳艺术史学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