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危机

贫困危机

作者:藤田孝典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20-9-1

评分:8.1

ISBN:9787553520445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藤田孝典,1982年出生,现居日本埼玉县越谷市。路德学院大学综合人类学研究科硕士,圣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公共扶助论领域),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会特别部门委员(2013年度)。非营利组织hotplus代表理事,社会福利工作者,“反贫困互助网络”埼玉县代表,黑心企业对策项目共同代表。在日本首都范围内为贫困者提供援助,围绕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方式组织活动并提出建议。著有《下游老人:一亿人老后崩坏的冲击》《下游老人:一亿人疲弊社会的到来》《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等。

作品目录

前言
第1章 年轻人的贫困
“你又不穷”,寻求帮助却被言论攻击的女高中生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贫困就该有贫困的样子”的傲慢
贫困批判行为有什么问题
案例1:“我也能高中毕业吗?”——戴耳环金发少年的迷茫
案例2:入职无新人培训的知名房地产公司营业部,筋疲力尽的24岁年轻人
“加油”,即使被鼓励也拿不出干劲
责备无法忍耐的自己
什么都不懂的职员:“您有可以依靠的家人么?”
“公务员批判”使市民陷入困境
首例打工者起诉违法雇佣案,打工大学生被店长用菜刀要挟
把基干工作推给非正式员工以提高利益的公司
劳动力市场道德水平下降
案例3:“都是为了你好”,因遭受价值剥削而无法上学的专科学校学生
案例4:不敢按时考勤的25岁厨师,职场是没有牢门的监狱
价值神话在机器的齿轮之下是行不通的
建议1:增设租房补贴等政策以减轻生活负担!
第2章 中年人的贫困
“健康警察”的清除异己行为,需要人工透析治疗是患者“自己造成的”
健康差距是日本的定时炸弹
案例1:比起蔬菜优先选择卡路里和饱腹感,38岁得了糖尿病的快递员
贫困和生活习惯病是双刃剑
“帮助‘真正’困难的人吧”是诡辩
《蜡笔小新》中的理想家庭,至今依然火热的“中流”之梦
动画片《海螺小姐》成为科幻片的那天
案例2:高学历处于社会底层,养家的34岁编辑律师梦碎
1000万人40多岁仍是非正式员工
向所有人悄然接近的贫困阴影
大叔在高速公路下过夜
案例3:为赡养老人离职,住在地板残破的独户住宅里的80多岁母亲和50多岁儿子双双倒下
案例4:20年“家里蹲”,50岁男子在其母亲遗体旁拨打求助电话
300万?日本“家里蹲”人数众多的原因
第3章 女性的贫困
经济高度成长期后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女性
案例1:在被双亲忽视下成长起来的17岁打工女高中生的未来
斩断贫困的锁链,关键是教育投资
穷途末路的单身母亲
母子饿死在“经济大国”
半数单身母亲家庭的存款不到50万日元
案例2:被公司利用,40岁单身母亲的绝望
“你没有加入工伤保险”是谎话,用《劳动基准法》武装自己!
案例3:为孩子的生命安全负责的24岁保育员,未来一片黑暗
提高工资,首先应提升该职业的社会声誉
案例4:“我想上学”,等待改行机会的28岁护士靠风俗职业生存
苦于生计,女大学生在风俗店兼职
工资微薄,单身女性随年龄增长的不安
案例5:收银20年,中年女子“总觉贫穷”的现实
亲子团聚忌谈将来之事
最后的安全网,女性犯罪人数激增
案例6:奖学金偿还中,年收入200万日元女博士的梦想是“无任期专职”
高学历低收入人群急剧扩大引发学术界危机
被剥夺的宽裕生活,“房租重压”下的人偶
建议3:以社会福利“去商品化”为目标
第4章 老年人的贫困
案例1:被遗弃在公园里的男性认知症患者“山田太郎”
“弃老点”的冲击
在令人雀跃的东京奥运会之后到来的“2025问题”
“下游老人”数量持续上升的原因
案例2:“有600万日元的积蓄还是难以安心”——照顾患认知症妻子的78岁男子
援助越来越少,负担越来越重
从艺人家属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事件说起
案例3:接受生活最低保障后自杀的72岁老人
用10万日元的叩拜宣告终结的人生
救援不到位导致的更大灾难
案例4:“在我死之前,请一直雇用我”——靠遗属年金生活的74岁女性的祈祷
建议4:职员都是社长,关注“协同劳动”!
第5章 日本贫困生活 社会和个人所能采取的最好策略
知识篇:光是了解就能安心
关于日本的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险(2)社会福利(3)公共扶助
帮助解决生活中各种困扰的“生活穷困者自立支援法”
民间以及半官半民(NPO等)的援助制度和活动
援助类合租房
地区网络
食物银行、儿童食堂
转变态度篇:现在不改变,问题就无法解决
放下骄傲,增强“受援力”!
带薪休假吧
在生活被毁掉之前加入工会
准备分散风险的最佳时期是40多岁时
培养权利意识,确认将来年金的金额
选举能改变什么
为了1500日元的最低时薪,在选举投票时发声吧!
结语
· · · · · ·

作者简介

藤田孝典,1982年出生,现居日本埼玉县越谷市。路德学院大学综合人类学研究科硕士,圣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公共扶助论领域),厚生劳动省社会保障审议会特别部门委员(2013年度)。非营利组织hotplus代表理事,社会福利工作者,“反贫困互助网络”埼玉县代表,黑心企业对策项目共同代表。在日本首都范围内为贫困者提供援助,围绕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方式组织活动并提出建议。著有《下游老人:一亿人老后崩坏的冲击》《下游老人:一亿人疲弊社会的到来》《贫困一代:被社会囚禁的年轻人》等。

精彩摘录

因为贫困,所以不应该去看电影,不应该收集漫画周边产品。有这种想法的人认为“绝对贫困”才需要被救助,并且无意识地抱有“穷人就该过苦日子”的惩罚态度。这种把穷人看作“劣等人”的傲慢态度,让人联想到16世纪以后在英国产生的穷人隔离思想以及强制将穷人收容到劳役场的行为。

——引自章节:“贫困就该有贫困的样子”的傲慢


仅为了维持生存已竭尽所能的极限生活状态,我们称之为“绝对贫困”,联合国将其定义为收入低、营养不良、健康水平低、缺乏教育等“人”的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极限生活状态。然而,即便有足够的食物,有遮风避雨的住所,还是有人无法过上“人”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生活。这种情况被称为“相对剥夺(RelativeDeprivation)”,1960年代由英国社会学家彼得・汤森率先提出。彼得・汤森提出了几个指标,包括是否有冰箱、与他人是否保持着朋友关系、是否在教育上有所花费,甚至还包括是否在外吃饭、是否举办家庭聚会。

——引自章节:第1章年轻人的贫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