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

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

作者:胡恒朱江琳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年:2020年12月

ISBN:9787300287478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百年清史研究史·历史地理卷》内容简介

清朝灭亡百余年,清史研究蔚为大观,清史地理研究亦成果丰硕,接续清朝本朝地理编纂及西北舆地学研究的余绪伴随传统沿革地理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型实现了研究方法的转换。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历史地理学界加强晚近历史地理研究的呼吁,清史地理研究逐渐走向成熟,研究领域逐步扩大,研究方法趋于多元,但大体而言,仍以实证研究为特色,且不可避免地受到地理学色彩渐淡、理论思维薄弱、研究碎片化和学科对话不足的困扰。
本书通过对百年来清史地理研究著述的细致爬梳,针对若干清史地理研究专题,如疆域变迁、政区地理、人口分布与移民史、地理文献、舆图、自然地理、清史数据库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展开学术史评述,既力求对各专题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努力涵盖重要研究成果,又力图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各专题研究的核心关切,反思既有研究路径,展望未来发展的可能。本书对百年清史地理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学界准确掌握清史地理研究已取得的成绩,并将成为清史地理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胡恒 男,1984年生,河南省上蔡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兼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清史研究》副主编、《新史学》集刊学术秘书,2020-2021年为斯坦福大学Walter H.Schorenstein亚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清史、历史地理学、数字人文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主持“数字清史实验室”(清史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已经出版专著《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清史研究》《文史》《新亚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奖”、第二届“普隐人文学术奖”、第四届“谭其骧禹贡基金优秀青年历史地理论著奖(论文类二等奖)”等奖项。
朱江琳 女,1985年生,山西省襄垣县人,历史学博士,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历史政区地理、文化地理、山西历史地理与旅游文化等方面,曾参与“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图再现研究”、“历史文献中的重庆”、“百年清史研究学术史”等多项省部级重大项目,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史学集刊》《丝绸》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作品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节
舆地学传统的传承与《清史稿·地理志》的初步总结
第二节
集大成之作:《中国历史地图集·清时期》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降多领域、多面向的繁荣局面
第一章:“历史上的中国”概念的确立与清朝疆域变迁研究
第一节
“历史上的中国”概念的确立
第二节
清代疆域的大一统研究
第三节
近代失地、边界及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章:从沿革地理走向政治地理
第一节
清初分省问题争鸣
第二节
府厅州县演变的制度史追踪
第三节
县级以下政区研究的萌生
第四节
边疆地区行政区划变迁研究
第五节
政区要素的分类探讨
第六节
区域政区地理的探索
第七节
走出地区开发模式:政区变迁的内在动力
第三章:清代人口的空间分布与移民史研究
第一节
总体概貌
第二节
清代人口地理研究的基础:数据的考订与整理
第三节
清代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区域人口地理
第四节
移民史的开拓
第四章:清人地理文献整理之总成绩
第一节
地理总志
第二节
西北舆地学及其著述研究
第三节
世界地理志书研究的两大重心:《海国图志》《瀛环志略》
第四节
较为薄弱的清代山水志记研究
第五章:清代舆图研究之评论
第一节
总体研究四阶段论
第二节
舆图编目与整理
第三节
繁盛的全国总图研究
第四节
不均衡的区域性舆图研究
第五节
新说纷呈的专题舆图研究
第六节
海外中文舆图搜访与研究
第六章:清代自然地理若干专题研究进展
第一节
海岸线盈缩
第二节
黄河河道变迁
第三节
动植物分布范围之消长
第七章:清史数据库与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第一节
清史数据库建设
第二节
清史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数字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