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义或佛理,来源于对人生有某种看法,对人生问题有某种解决办法。因此,说禅,说佛教,有如寻长江、黄河的源头,不能不由人生说起。
[前言]《禅外说禅》读后记我获识张中行先生,总有四十多年了,*初常在小文物店见面。先生喜玩砚台,也喜收些文人手迹,既不同于争奇斗富,也不同于沉溺搜罗。手里把玩一件东西,总是像可买可不买似的。东西被别人买走了,也不见他后悔,听说远处有件什么,也不见他上赶去看。说句罪过的话,那时我真以为他是个“半行家”而已。逐渐经过许多颠倒众生的“运动”,而张先生总像一个神经迟钝的呆汉。我不禁发生疑问:玩文物那么有兴趣,讲学问那么广博,生活上悃愊无华,行事上那么取予不苟,无疑的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人,而他面对着若干只能算是来自宇宙之外的新鲜事物,却漠然像没看见一样,更不用说加以评论了。此后我对他有意识地加以了解,从朋友口中得知,张先生是一个有极深造诣的哲学家。提起哲学家这个名称,我也见过一些不同样的面孔:有的人,句句是西洋哲学名人的话,并且说着说着进出一个外国词,然后说:“这个词在中国话可怎么说呢?”跟着再说一句中国人还不懂的中国话,就算这个道理讲完了。有的人,从外国翻译过的中国古代哲学资料中抄来半本就拉场子说书,边说书、边打倒,营业了几十年,*后心得,文学中郑孝胥的七言律诗好,哲学中程朱理学好。有的人,是财主玩票讲经,仅仅一个开题,便能讲上十天半月,真不让五万字疏解“奥若稽古”,和数张纸不见“驴”字的买驴契券。听完了的人,面面相觑,合十心照。还有的人,超过贾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而是“无故寻仇觅恨”,装出宋僧法秀的“铁面”,“唯我独哲”,他人都是待超度的轮回中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使我见哲学而远之,何况其“家”!及至知道张先生竟是个哲学家,我真有些对不上口径。于是翻阅他曾编印的刊物,手边只剩几本《现代佛学》,有许多笔名,也不知道哪几篇是他写的。但我曾听说这个刊物当稿子不足时,他自己往往包下不足的部分,可知其中出于先生之手的文章应当不少。撒个大网,其中总会有几篇“张氏真本”吧?名相术语,都那么熟,哲理上又多是深通人情的导俗之论,肯定都不是应付僧的吹吹打打,难道这位哲学家就真那么“内佛外俗”吗?又过了许多时间,张先生忽然拿了一大叠稿子教我看,还给了我一个硬任务,就是要写一篇序。我一看这叠稿子的题目,赫然是《禅外说禅》,我便拍手大笑说:“序已有了。”先生不禁问道:“序在哪里?”我说:“即这四字,禅外说禅,我已作序毕。”我的理由是:凡通禅的人都明白,当年达磨祖师,文字尚且不立,何有于说?又何有于“内外”?道理岂不十分彰明较著!凡讲禅是如何如何,禅应如何如何,门内又如何如何,他便已根本否定了达磨祖师,也根本否定了禅。我也曾看过几本讲禅的书,愈是门内行家所讲的,愈不能懂。我想不但我不懂,还敢断言,拿给不识文字的六祖惠能去读,保险他也不懂。若再加上八万四千篇序,那就连达磨祖师也不懂了。这本稿子的好处,即在“禅外”二字。身立门外,必然体会到不懂禅的人是怎么不懂的,所说的必然要使不懂的人去懂,那又何以序为!按先生这本稿子,无疑是为利乐有情,从智悲出发,著书是方便手段。如有一序,使读者获一阶梯,当然更增方便之功。我下边举一本书,可以作读《说禅》的阶梯,而不是我这里写出的任何话。那本书叫做《负暄琐话》,也是张中行先生写的。内容是他回忆数十年前在北京大学读书时的师友,以及其他一些琐事。那些人有一直到十年浩劫之初还活着的,于是下限也涉及一些浩劫中事。他似乎具有悲悯的大愿,但运用的却是轻松的笔调;分明是极冷隽的语言,读起来却感到中含炽热的情感。几乎使人觉得他在那里“不傻装糊涂”,我却认为处处是极高的禅理。道理非常明白:庭前柏树子,何关祖师西来意?经卷的作用,难道只为遮眼?佛戒杀生,南泉何以斩猫?铁铸的牛,蚊子何以下嘴?如此等等,禅人读之而通禅,常人读之而发笑。读《琐话》如在读《说禅》之前,它便可作读《说禅》的阶梯;读《琐话》如在读《说禅》之后,它便可作读《说禅》的注脚。是为序。有人问:你前边客客气气地写作“读后记”,这里又大言不惭地说是“序”,道理何在?敬答曰:序都是后作的,连原书都还没入目就先有了序,那必是自欺欺人的谎话。所以凡是序都是读后所写的。但张先生给我的任务是作序,我在缴卷时如果不说出这个“序”字,他再向我要第二篇,可怎么办?所以必须点题。这千余字的稿纸万一被采用,付印时把它放在书前还是放在书后我是无能为力的。只有标题中“读后记”这三个字,我声明是坚决不改的。启功1988.7.20
张中行,原名张璿,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自20世纪80年代始,十馀年间,相继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文言常识》《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本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严群先生文集之二,由两部专著构成:其一为《亚里士多德》,其二为《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他们是我国研究
★古代埃及最为重要的宗教文献集★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古埃及<亡灵书>》是古代埃及最为重要的宗教文献集《亡灵书》的译注
圣严法师-宗教与人生 本书特色 神通真的法力无边吗?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时代里,何处是人生的归宿?身心的安顿,心性的超脱,就在一念之间。茫茫人海中,苦苦追寻,...
《老子》新解-(上.下) 本书特色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主讲专家。读《老子》,明“道”晓“...
韩非子-帝王的法术 内容简介 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的著作,宣扬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理论,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内容简介 本卷是**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成果,围绕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分五个专题展开,即:哲学观变革与时代精神、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阐释、马...
《流沙坠简》按简牍的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析为三大类:第一大类是小学术数方技书,涉及《苍颉》、《急就》、《力牧》、《历谱》
逻辑学十五讲 本书特色 《逻辑学十五讲》中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是既古老又年轻。说它古老,是说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说它年轻,是说它朝气蓬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正...
佛教百科知识:长久燃烧的心灵香烛 本书特色 佛的教诲在他灭度500年后来到一山之隔的中国。达摩一苇渡江,玄奘万里西行,鉴真六次东度,佛教由于这些大德高僧的努力而...
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上海三联学术文库) 内容简介 这部著作力图构建一种“人文科学考古学”,它“旨在测定在西方文化中,人的探索从何时开始,作为知识对象的人何时...
易经回答人生的64个怎么办 本书特色 人得《易经》杰,神得《易经》灵。读《易经》六十四卦,悟透圣人智慧,揭示人生哲理。本书一读就懂,一懂就用,一用就灵。本书深入...
金刚经集注 本书特色 《金刚经集注》是明成祖朱棣御编的一部佛经集注本。《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的重要经典,梵文原意为“...
TheMissionary’sCursetellsthestoryofaChinesevillagethathasbeenCatholicsincethesev...
述卜筮星相学-润德堂丛书全编-1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清代易学家袁树珊先生的著作,共6册。包括袁氏父子对传统哲学、医学、史学等传统文化方面的著作,对于国学研究有...
僧肇评传 本书特色 僧肇是我国佛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高僧,在历史上影响不小,并被后人誉之为我国的“解空**人”。僧肇所处的东晋十六国时代,正是我国佛教的“始盛”时...
易象及其延伸易象延(上中下) 目录 作者简介一、爻象導言六畫之象及其特點正 之卦之象參象 承 **種情況第二種情況第三種情況第四種情況乘 **種情況第二種情況第...
金陵刻經處是中國近代佛教史中一個重要機構,為晚清佛教復興奠定了基礎。本書是第一部全面研究金陵刻經處的文獻學著作。由金陵刻
李泽厚-说儒学四期 本书特色 “李泽厚旧说四种”系列,系作者毕生学术思考之核心论点的结集,每册集中阐述李泽厚的一个成系统的重要的学术观点和发现,由李泽厚亲自对此...
孟子与尽心篇 本书特色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讲述《孟子》*后一篇《尽心篇》的整理稿。《尽心篇》是《孟子》的完结篇,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整个学术思想的中心,是孟子“在...
科学学习理论概论-科学哲学的视角 本书特色 当前,科学教育研究越来越重视科学哲学的作用,科学哲学作为科学教育理论的基础地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科学学习理论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