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与丝路文化

秦腔与丝路文化

作者:焦海民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年:2020年4月

ISBN:9787214242198

所属分类:网络科技

书刊介绍

《秦腔与丝路文化》内容简介

秦腔流传西北大地,展现西部风情,其传播区域叠加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之上,融汇东西文化充分交融的因子,中西合璧,活力四射。
秦腔又属梆子腔,是中国戏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形成过程中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而这一切,正与它处在东西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丝绸之路上具有紧密联系。它的出现与流传,既是丝路文化的产物,又是中国戏曲本身包容性的具体体现。
焦海民,陕西醴泉县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现供职于陕西广播电视台,任纪录片部首席编导、制片人,兼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西北大学)研究员。
曾获第八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另获广电系统奖项若干。工作之余,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从事力所能及的学术研究工作,获第五届中国戏曲(海宁)王国维戏曲论文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戏曲论坛论文一等奖。出版有《牛弘研究:隋唐士族文学个案研究》《秦腔,1807年的转折》等专著。

作品目录

总序
引言
第一节
俗讲的兴起
第二节
戏曲起源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戏场里的“转变”
第四节
变与皮影的转换
第五节
丝路文化的纽带
第一章:变与皮影:小戏诸腔为先导
第一节
戏场里的“变”
第二节
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一)
第三节
变转换成影戏的可能(二)
第四节
诸腔纷呈的关中皮影小戏
第五节
皮影诸腔的唱词格式
第六节
板腔体发展自有路径来源
第七节
华阴老腔的板腔体特征
第二章:神鬼之话与史传搬演
第一节
变的魔力拓展中国想象
第二节
目连救母故事进入戏曲民俗
第三节
目连戏在西府秦腔中的流传
第四节
史传故事与目连戏神鬼之事共同发展
第五节
老腔皮影为讲唱艺术的痕迹
第六节
关中皮影起源说证实其源自讲唱艺术
第三章:其乐融融:唐宋时期关中戏剧与丝路所传文化
第一节
关中东府渭北地区出土宋墓杂剧壁画
第二节
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一)
第三节
具有北宋杂剧各个方面特征(二)
第四节
关中东府形成秦腔的条件
第五节
墓主人信息透露丝路文化
第六节
进一步揭示该墓葬中的丝路文化的信息
第七节
粟特人改信佛教
第八节
粟特人在关中东府渭北一带的活动
第四章:丝绸之路上最早的戏曲声腔——西秦腔
第一节
复杂的西秦腔
第二节
王依群对西秦腔的一段考证
第三节
西秦腔与陕西境内现存的秦腔
第四节
秦腔名称辨析
第五节
程砚秋发现“两个秦腔”
第六节
关中东、西两路秦腔的差异
第七节
东、西两路秦腔汇聚为西安梆子
第八节
西秦腔传播的广东实例
第五章:梆子与胡琴:融合与分途
第一节
梆子虽古却晚出
第二节
梆子桄桄各不同
第三节
胡琴进入梆子戏
第四节
秦腔剧义再辨析
第五节
秦腔分途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
第六节
王依群秦腔板式学说是一个整体
第七节
秦腔音阶调式与苏祗婆音阶
第八节
西曲二黄纷乱哤
第九节
梆子二黄皆出秦腔
尾声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