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介绍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内容简介
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回目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民族特色,是阅读作品登堂入室的必经门径。遗憾的是,在现当代它几乎已被遗忘和抛弃,成为历史的陈迹。多少古代作家为吸引读者,流传后世,在回目上呕心沥血。《红楼梦》第1回标示创作权的最重要话语是:“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可见“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是完成创作的关键一步。《红楼梦》是一部天人之书。如果说,《红楼梦》的家族悲剧着力揭示以盛衰浮沉为标志的人类物质生活的历史运动规律,贾宝玉的人生历程主要表现个体生命意义的确认和追求,那么,“怀金悼玉”“千红一哭”的女儿悲剧,则蕴含着对两性文化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和对以“情”为标志的人类精神命运的终极关怀。“大旨谈情”是《红楼梦》的构思重心。家事与情事双重创作主旨,相互纠结相互渗透。因为“情”直接作用于人心深处,作者又是写情圣手,故成为小说中最感人的部分。“情”作为一个概念,内涵丰富复杂。但其本原还是来自欲望的内心情感活动。曹雪芹既从个体本体源头把握“情”在两性关系中的核心意蕴,又从类存在物的精神命运高度认识“情”的永恒价值。以此为圆心,延伸出“情”的各种形态,不同层次。同一个“情”字,在回目中内涵各不相同。贾宝玉作为“情不情”的“圣之情者”,集中体现了“情”的丰富内蕴和境界的不断提升,以宝玉为主角的回目中用到“情”字的,占三分之一强。以“情情”黛玉为主角的回目却集中于爱情追求。其他人物的“情”各不相同。字斟句酌,渗透着作者的热烈情感,表明他是以博大仁爱情怀来描写和思考“情”的问题。
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走进《红楼梦》,回目只是一个窗口。窗口本身既是审美对象,更可以从窗口审视其内在世界的美和内外世界相互映照的美。
在“红学”史上,俞平伯是回目研究鉴赏的开拓者。他归纳了《红楼梦》回目十六例,并做了深入分析。他还依据回目的基本要求,提示了研究鉴赏回目的思路。概而言之,回目研究包含回目本体研究和与文本关系即功能研究两个方面,阅读中的回目审美也应该包含回目本体审美和关系功能审美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属于形式美范畴,后者主要属于内容美范畴。在形式美与内在美的联系研究方面,有众多学者从叙事学、语言学、版本学、翻译学等不同角度探讨的论述,研究逐步深入拓展。本书不是系统研究《红楼梦》回目的专著。而是以具体回目为例,作为文本审美窗口的延展尝试。
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能够解《红楼梦》之“味”,是曹雪芹最大的愿望,也是阅读者最大的乐趣。本书的写作意图是,在解味写情回目的同时,解味与写情回目有关的文本内容,帮助读者深读、细读《红楼梦》。在解味回目方面,着重探讨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创造性贡献。对于已被论述较多的例如回目对比、语言形式美等,则避免重复。回目的创造性,是曹雪芹“立意新奇”“令世人换新眼目”的创造精神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窗口,可以说,回目是作者思想、艺术和语言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在属于功能研究范畴的回目—文本关系方面,本书注意以下几种类型创造:复合隐喻型回目,体现回目多重意蕴、多种功能的综合运用;网络叙事型回目。较之以前小说线性叙事标目,是一个突出创造。作者或者在复杂的网络事件中,提炼出影响后事的关键线索以标目;诗性叙事型回目。体现《红楼梦》诗性叙事的特点。注重诗性情境的对映缀合,因而情节也具有非逻辑性和缀段性特点;不对称叙事型回目。打破回目对应叙事内容大体整体对称的传统,突出回目概述外的提示功能。两联叙事内容极不对称,但意义重要,通过回目有意凸显了叙事薄弱一方,形成耐人咀嚼的对映。在属于本体研究范畴的回目形式如“炼字”和“用典”等方面,《红楼梦》也很有一些打破惯例和常规思维之处,形成语言的特殊张力。作者于回目好用修饰性词语,即人们常说的“一字评”寓《春秋》褒贬之义,但有时义兼赞讽,其内涵一言难尽。这种重词轻用和回目前叙的情况,前人也没有提到,但显然值得研究。又如灵活用典,曹雪芹有意剥离宫廷内容,突出钗黛之美,既与钗黛二人活动形象和谐,又是对“红颜祸水”传统观念的反拨,与全书的女性观完全一致。《红楼梦》的回目经过了千锤百炼,但并非无瑕可摘。除了作家反复修改的因素以外,还有传抄及版本等复杂因素。对此,自清末陈其泰,至俞平伯及现当代学者,皆有所论述。其中有些究竟确为前人失误,还是后人对作家的创造缺乏理解,尚可讨论。本书所论,也涉及这种争鸣内容。看来,《红楼梦》的回目研究还大有可为。
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从回目解味文本,是本书的重点。回目与文本的联系是一条线索,有视角与方式的自由度,“解味”便有无限空间。解味《红楼》,重在深读、细读中品其滋味,把审美鉴赏与学术探索结合起来,既吸收前人和当代成果,又不为所囿,独立思考,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发现。笔者本着这种认识,把做好与回目相关的文本解读放在首位,不务立异,但求到位。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三方面创新思路:一是发现问题,提出己见。从回目深入文本,发现有些问题是普遍性的,或长期存在不易索解的,有些则是粗读难以发现的,针对性地提出自己见解,可以给人启发。二是转换视角,陈述己见。转换视角是获取新知的重要途径。三是参与讨论,阐发己见。由于版本差异,一些问题长期成为讨论的焦点,笔者并不回避,而是积极介入,借以阐明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阐述,对读者也会有所帮助。
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红学”百说万象,总应以文本为本。古人云:“味在酸咸之外。”然而不辨酸咸,又怎能知酸咸之外?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文本,或可添一道风景,当然也难免挂一漏万,留下缺憾。所期探骊得珠,不至混同鱼目也。曹雪芹深谙阅读趣味,谓大众“爱适趣闲文者特多”。把这本学术随笔集,奉献给热爱《红楼梦》,且有品尝兴趣的读者朋友们。“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当今“红学”内外热闹非常。新说与怪论齐飞,网络与纸媒争胜。这既彰显了名著的巨大魅力,吸引着众多的“红”迷,也反映了某种时代特征:思想的活跃和认识的迷误、索隐的歧途、“低门槛”和多形态、市场功利甚至娱乐化的诱惑等等。比起“定于一尊”“万马齐喑”,这固然是一种进步。“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历史的过程就是如此。事实和真理终将战胜谬误。一些基本问题,例如曹雪芹的创作权、版本的“脂前程后”、对“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写法的正确理解等等,已经或终将成为共识。对《红楼梦》认知的深化仍然是探索和接受的主流。希望这本小书,能以回目为窗口,探“红”学,品“红”味,作“红”迷们的“适趣闲文”。永远的《红楼梦》,永远的怡“红”情。
刘上生,1943年7月生,江西新余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第二届长沙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长期从事高等成人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1986年获湖南省干部教育优秀教师称号。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是古代小说研究。著作有:我国第一部古代小说艺术史专著《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1993年出版),1995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二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湖南省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红学专著《走近曹雪芹——(红楼梦)心理新诠》(1997年出版)。作品目录
文前插图
导言:以回目为窗口
一
二
三
四
甄贾同梦,情空两观
——解味“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抛父何故,此去焉归
——解味“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
一
二
三
四
礼的高墙,情的缺口
——解味“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二)
一
二
三
梦中长大,花下少年
——解味“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一)
一
二
三
四
两个起点,双重主旨
——解味“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
一
二
三
四
网络一线,伏脉千里
——解味“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一
二
三
四
金玉弄幻,木石同行
——解味“识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一
二
三
一场乱局,无限烟波
——解味“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一
二
三
四
情友忏悔,宝玉寻索
——解味“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花何解语,玉本生香
——解味“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一
二
三
四
梦中乐园,笔下诗境
——解味“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一
二
三
四
五
情思幽婉,边界分明
——解味“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一
二
三
四
五
酒令出新,相知以品
——解味“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一
二
三
祷福何福,斟情为情
——解味“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一
二
三
四
情重知己,语通灵犀
——解味“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一
二
三
四
规正心苦,赠帕意深
——解味“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一
三
四
五
梦兆姻缘,情悟分定
——解味“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一
二
四
人格意志,仁爱情怀
——解味“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一
二
三
四
五
金兰相契,性情谁移
——解味“黛钗和解”的有关回目
一
二
三
四
炼狱心火,不了情深
——解味“金钏之死”的有关回目
一
二
三
四
性的超越,情的痴理
——解味“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一
二
三
四
群芳所喻,花主所系
——解味“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一
二
二
误为情惑,耻情而觉
——解味“尤三姐之死”的有关回目
一
二
三
四
五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解味“晴雯之死”的有关回目(一)
一
二
三
四
闺阁冤恨,芙蓉清操
——解味“晴雯之死”的有关回目(二)
一
二
三
四
贾母之变与黛玉之死
——解味“黛玉之死”的有关回目(一)
一
二
三
四
生命终点的彩笔细描
——解味“黛玉之死”的有关回目(二)
一
二
三
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