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工笔画人物

宋代工笔画人物

作者:邓嘉德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出版年:1996-05-01

评分:5分

ISBN:7541014036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宋代工笔画人物 目录

人物 宋人
秋庭婴戏图 苏汉臣
维摩图 宋人
柳荫高士 宋人
却坐图 宋人
折槛图 宋人
冬日婴戏图 宋人
梧阴清暇图

宋代工笔画人物 内容简介

绘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表达观念与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世界各民族的绘画,由于其历史背景各异,美学观念的不同及使用绘画材料的多样而呈现出各自的风貌。绘画创作与其它艺术一样都需要相互借鉴和彼此学习,艺术大师们的经典之作具有永恒的魅力,更是观摩学习的重要途径。为了给我国的美术工作者提供一套价廉物美的学习范本,为大中专美术院校提供教辅资料,为中小学生提供美术欣赏读物及广大美术爱好者收藏鉴赏需要。我们系统地选择了古今中外艺术大师的力作,分册出版,奉献给广大的读者。
百集《名画经典》珍藏本是研究绘画技法发展史的**资料,读者可以由此分析大师的技法,从中领略绘画艺术的真谛,而步入大师的行列。
在中国绘画的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宋代的工笔画如历史深谷处的幽兰,千百年来始终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后人欣赏着,感叹着,赞美着,却始终无法超越宋代工笔画巅峰。
工笔画,顾名思义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这种写实绘画的基本技法是勾勒和填彩,线条须“工细兼力”,晕染应层层敷色,细腻入微,可以竭尽表现出画家细致的观察能力。
工笔画在唐代已盛行起来。所以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颜料毛笔也日愈精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进步给宋代工笔画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宋代一段时期内社会保持着相对安定局面,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也是工笔画艺术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北宋的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南宋的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等城市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阶层,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也有所扩大,这一切都为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汴京及临安都有纸画行业。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百货云集,其中就有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南宋临安夜市也有细画扇面、梅竹扇面出售;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也以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要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适应年节的需要,岁末时又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为市甚盛。人民的需要永远是艺术之花生长*肥沃的土壤。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宋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大力提倡了。在五代南唐、西蜀建立画院的基础上,宋代继续设立翰林图画院,以培养宫廷需要的绘画人才。宋代多数帝王如仁宗、神宗、徽宗、高宗、光宗、宁宗等人都对绘画有不同程度的兴趣,出于装点宫廷、图绘寺观等需要,都很重视画院建设。特别是徽宗赵佶, 宋徽宗在政治上虽然昏庸无能,但在艺术上却睿智全能,除了他本人在绘画上具有较高修养和技巧,还注意网罗画家,亲自经营宫廷画院,主持招考画家入院,还不断搜访名画充实内府收藏,为宋代工笔画跃上历史的巅峰做出了不可抹煞的功绩和贡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