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

0—5岁——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

作者:[美] 莉丝·埃利奥特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年:2020年6月

ISBN:9787552030495

所属分类:亲子家教

书刊介绍

《0—5岁——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内容简介

发掘孩子大脑潜能,抓住教养关键期! 孩子的大脑发育有多少是遗传决定的?有多少是环境决定的? 父母如何更好地开发孩子的大脑,帮助他们变得更聪明和更快乐? 结合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和为人母的经验,本书作者从感觉、运动技能、社交、情绪、语言、记忆、智力等功能的发展规律出发,回答了这些父母们关切的问题。
她认为,先天遗传与后天经历,共同造就了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从受孕到孩子5岁的关键期,父母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在本书中,她还向父母们展示了有助于孩子智力发育的诸多实用观念与方法。
莉丝·埃利奥特,哈佛大学学士、哥伦比亚大学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博士,现任美国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医科大学芝加哥医学院神经学系教授,就职于埃里克·坎德尔实验室。埃利奥特博士经常在各类期刊上发表专业文章,除《0-5岁: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外,她还著有《粉色大脑,蓝色大脑》。

作品目录

致谢
第1章:解密宝宝大脑与心智发育:先天还是后天?
第2章:宝宝来了:大脑与心智发育的开端
大脑形成
发育和进化的关系
胎儿大脑开始发育
神经元的诞生和成长
选择最佳大脑回路
髓鞘形成
区域化发育
大脑回路塑造有关键期吗?
第3章:准妈妈注意:孕期因素如何影响宝宝大脑与心智发育
预防神经管缺陷
营养很重要
小心药物和化学品
电离辐射很危险
非电离辐射要辨明
避免感染
做个快乐的妈妈:激素、情绪和压力的影响
第4章:大日子来了:产程如何影响宝宝大脑与心智发育
胎儿的神经系统判定何时分娩
分娩对宝宝大脑有好处
早早接触,建立依恋
分娩可能造成的危险
权衡:合理使用助产用药与操作
结论
第5章:亲亲宝贝:早期触觉的影响
触觉的生理基础
早期经验塑造触觉
触觉是如何形成的?
婴儿能感觉到什么?
痛觉的发育
温度觉的发育
早期触觉益处大
触摸疗法:早期触碰和按摩会促进宝宝生长发育
第6章:摇摇乐:宝宝平衡感与运动感的早期成熟
前庭系统开工了
前庭系统的发育
胎儿的前庭系统很脆弱
通过新生儿反射检测前庭功能
前庭系统发育有助于大脑其他部分的发育
前庭刺激促进大脑发育
第7章:靠“闻”认识世界:宝宝的早期嗅觉
嗅觉系统开工了
嗅觉系统的发育
宝宝在子宫内也能闻到气味
新生儿就能区分气味
男孩和女孩的嗅觉不一样
分辨香臭的能力慢慢成熟
早期嗅觉对人际关系很重要
通过嗅觉认识世界
第8章:喜欢的味道:宝宝味觉和饮食偏好的由来
味觉系统开工了
宝宝在子宫里就有味觉
新生儿能尝到什么?
对咸味和苦味的感受会变化
为什么孩子(和成年人)喜欢甜食?
母乳对大脑发育有特殊益处
爱上母乳的味道
酒精能进入母乳
早期的味觉体验会影响将来的偏好吗?
味觉意义非凡
第9章:迅速清晰:宝宝视觉的建立
视觉原理
视觉系统怎样形成?
正确建立连接:先天和后天各司其职
如何改善视力
男孩和女孩视觉发育不一样
出错了
视觉发展依赖大脑、改变大脑
第10章:缓慢成熟:听觉的发展
听觉原理
听觉系统的发育
胎儿可以听到什么?
宝宝能记得在子宫里听见的声音吗?
新生儿可以听见什么?
从5个方面提高听力
宝宝喜欢妈妈语
听觉系统的可塑性和关键期
小心听觉损伤
中耳感染要注意
听力刺激宝宝的智力和情感发育
第11章:一座座里程碑:运动技能的进步
运动原理
胎儿如何运动
运动系统的发育
伸手运动的发展
右撇子还是左撇子?利手如何形成
“学会”走路
促进宝宝运动发展的措施
第12章:建立幸福之源:宝宝情感的发展
情感原理
情感大脑的发育
前6个月边缘系统的发育
6~18个月:依恋、抑制和情感意识
妈妈工作对宝宝情感发育的影响
应激、依恋和脑部发育
男孩和女孩的社交和情商发育有差异
气质的神经学基础
利用边缘系统的可塑性:育儿方式如何塑造孩子性格
第13章:形式多种多样:宝宝记忆的出现
记忆的类型:有意vs无意
记忆如何存储
记忆的发育
胎儿的记忆
前6个月的记忆
宝宝的再认记忆可预测未来IQ
男孩和女孩的记忆发育有差异
8个月后:回忆出现
练习有助记忆发育
第14章:最棒的语言学家:宝宝的语言发育
语言生成原理
语言发育
语言体验的关键期
宝宝有学语言的本能
前18个月的语言
18个月开始:语法大爆发
一些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
如何让孩子的语言更加丰富
第15章:越来越聪明:宝宝的智力发育
智力原理及发育
额叶的发育
两个半球有差异
大脑发育及认知行为里程碑
婴儿IQ测试不能准确预测未来IQ
孩子聪明的原因
第16章:先天、后天及性别因素:对智力发育的影响
先天:基因的角色
后天:环境的作用
性别的影响
第17章:聪明宝宝如何养成
家庭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出生顺序及母亲的职业
孕期经历
营养
活动与物理环境
父母/看护人的风格
学校教育
没有“完美”父母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