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网络传输协议

空间信息网络传输协议

作者:王俊峰罗琴李晓慧孙富春

出版社:人民邮电

出版年:2020年7月

ISBN:9787115528896

所属分类:网络科技

书刊介绍

《空间信息网络传输协议》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空间信息网络的特点及其对传输协议造成的影响;重点介绍和讨论了空间信息网络传输协议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内容涵盖了空间信息网络传输协议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增强视频传输质量的部分可靠传输协议、基于学习型效用模型和在线学习框架的可靠传输协议、基于容迟业务的低优先级可靠传输协议、基于喷泉码和可靠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的空间网络传输协议、基于喷泉码的多径可靠传输协议以及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的改进传输协议等内容。
本书通过对这些协议的构造原理、实施过程、实验环境和性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协议的实现原理与应用特点。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网络或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空间信息网络相关领域研究、开发和管理人员的参考资料。
王俊峰,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8月受聘于四川大学,2014—2015年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防预研等项目20余项。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项、美国专利9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省部级及学会科技奖励共4项。
罗琴,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4年获得四川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得四川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空间信息网络领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负责/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10余篇。
李晓慧,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博士后。2012年和2017年分别获得四川大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网络与网络安全中的可信传输与路由协议、网络虚拟化等研究。参与承担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5篇。
孙富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CAAI Fellows、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8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网络控制系统等。兼任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术委员会主任、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总体专家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担任国际刊物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主编、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等副主编或领域主编,国内刊物《中国科学:F辑》和《自动化学报》编委等,研究成果获多个国家和省部级奖项。

作品目录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编辑委员会


第1章:空间信息网络特点对传输协议造成的影响研究
1.1、引言
1.2、空间信息网络特点
1.3、可靠传输协议机制概述
1.4、空间信息网络影响传输协议性能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2章:空间信息网络传输协议概述
2.1、基于不同体系架构的传输协议研究
2.2、基于不同层次的传输协议研究
2.3、基于不同拥塞判定方法的传输协议研究
2.4、基于不同优先级的传输协议研究
2.5、基于不同部署方式的传输协议研究
2.6、基于不同拥塞控制方法的传输协议研究
2.7、基于不同连接机制的传输协议研究
参考文献
第3章:增强视频传输质量的部分可靠传输协议
3.1、引言
3.2、视频传输策略框架概述
3.3、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视频传输算法
3.4、仿真评价
3.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基于学习型效用模型和在线学习框架的可靠传输协议
4.1、引言
4.2、网络学习算法概述
4.3、协议算法流程
4.4、协议性能评价
4.5、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基于容迟业务的低优先级可靠传输协议
5.1、引言
5.2、自适应低优先级网络近似模型及参数概述
5.3、低优先级的拥塞控制机制
5.4、性能评估
5.5、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喷泉码和可靠UDP的空间网络传输协议
6.1、引言
6.2、FRUDP框架概述
6.3、编码速率决定算法
6.4、拥塞控制机制
6.5、性能评价
6.6、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基于喷泉码的多径可靠传输协议
7.1、引言
7.2、AeroMRP框架概述
7.3、基于航空应用类型的编码速率选择算法
7.4、基于反馈的数据分组调度机制
7.5、仿真评价
7.6、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TCP延迟更新模块的研究
8.1、引言
8.2、TCP延迟更新概述
8.3、TCP延迟更新模块
8.4、仿真实验结果
8.5、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TCP动态数据压缩方案的研究
9.1、引言
9.2、TCPComp方案概述
9.3、动态压缩决策机制
9.4、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压缩比估计算法
9.5、性能评价
9.6、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自适应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
10.1、引言
10.2、ACCF
10.3、基于高带宽时延积网络的ACCF实例研究
10.4、实验结果
10.5、讨论
10.6、小结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