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历史·诗歌

影像·历史·诗歌

作者:[法]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年:2020年8月

ISBN:9787208163348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影像·历史·诗歌》内容简介

对电影史经典名作的三重解读 艺术史家破译无声黑白中隐藏的情感密码 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是蒙太奇理论的奠基人,黑白默片《战舰波将金号》敷演了1905年“波将金”号军舰起义的史实。俄国水兵在乌克兰的港口敖德萨反抗军官的虐待,得到了民众支持,但随后遭到沙皇军队屠杀。影片表现敖德萨港口阶梯上民众奔逃的段落被誉为影史经典,蒙太奇美学的代表作。其中高速剪辑、特写等技术手段是影视艺术专业学生和文艺爱好者津津乐道的。
著名艺术史家、哲学家迪迪-于贝尔曼不止探讨了技术手段,还结合爱森斯坦的成长经历和知识背景,影片呈现方式的历史社会渊源,联系相关其他艺术作品的影像,解说了“经典之所以经典”,黑白默片如何超越时空限制、表现强烈而深沉的情感,重新阐释在当下或被理论界摒弃、或被商业简单消费的“悲怆”和“感性”的意义。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是一个致力促进当代艺术史研究的开放性项目,2015年的年度讲座的题目为“影像、历史、诗歌:关于爱森斯坦的三场视觉艺术讲座”。迪迪-于贝尔曼围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的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展开,讲解影像的视觉结构如何创造出连贯的历史图景,又如何通过诗歌式的建构表现出来。
首讲从影片的纪实和抒情双重特质切入,追溯爱森斯坦的理论源头;第二讲关注影片的主要形式技巧,“蒙太奇”与特写;第三讲分析爱森斯坦电影的诗性结构及其营造出的史诗“氛围”。
讲座详细分析电影中的哀悼场景,以及由这种悲怆的塑造而为影片带来的心理意义上超乎寻常的强度,重新阐释在当下或被理论界摒弃、或被商业简单消费的“悲怆”和“感性”的意义,引导出对影像和时间之间多重关系的思考。
乔治·迪迪-于贝尔曼,艺术史家、哲学家。1953年生于法国圣艾蒂安,1981年博士毕业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并从1990年起于高等研究院任教。他的研究领域涵括文艺复兴至当代艺术中的多重图像理论,撰写了超过50本关于图像理论的书籍,关注历史、记忆、叙事与图像的关系。代表著作包括《歇斯底里症的发明》(1982)、《直面图像》(1990)、《弗拉•安杰利科:非像与喻体》(1990)、《遗存的图像》(2002)、《历史之眼》系列(2009—2016)等。迪迪-于贝尔曼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个重要展览,包括在法国蓬皮杜中心策划的“印记”(1997)、在法国弗雷努瓦国家当代艺术工作室策划的“场所传奇”(2001)、在西班牙马德里索菲亚皇后国家艺术中心博物馆策划的“阿特拉斯:如何肩负世界?”(2010)。2015年获阿多诺奖,2017年当选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2015年于贝尔曼以“影像•历史•诗歌”为题展开三场讲座,同年于北京OCAT研究中心策划展览“记忆的灼痛”,开启了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系列。
王名南,译者、艺术史研究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卢浮宫学院。译著包括《当代艺术的危机》《当代艺术之争》,曾获2015年傅雷翻译出版奖“新人奖”。

作品目录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序言
影像·历史·诗歌
总述
第一讲
历史与诗歌
第二讲
剪切影像与近景眩晕
第三讲
氛围影像与远景眩晕
IMAGE,
HISTOIRE,
POÈME
OCAT
Annual
Lectures
Series
General
Preface
RÉSUMÉ
I
L'histoire
et
le
poème
II
L'image-coupe
et
le
vertige
du
proche
III
L'image-milieu
et
le
vertige
du
lointain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译者简介
About
the
Translator
OCAT研究中心
About
OCAT
Institute
关于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
About
OCAT
Institute
Annual
Lecture
Series
讲座信息
2015、OCAT
Institute
Annual
Lecture
Series
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
OCAT
Institute
Annual
Lecture
Series
Publication
OCAT研究中心
OCAT
Institute
Staff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