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代性批判

审美现代性批判

作者:周宪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05-03-01

评分:4.7分

ISBN:9787100042833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审美现代性批判 目录

导言
**章 现代性的问题史
一、为何思考现代性?
二、现代性的问题史
1.现代性问题史的发轫期
2.现代性问题史的转折期
3.现代性问题史的反思期
三、现代性与中国本土问题意识
第二章 现代性概念:从总体性到地方性
一、作为总体性概念的现代性
二、作为地方性概念的现代性
三、从文化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
第三章 公共领域和艺术界
一、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建构
二、艺术界的社会体制
三、艺术界的内在结构
四、艺术界的行动者
第四章 从分化到冲突
一、现代性与分化
二、作为分化产物的审美现代性
三、从分化到冲突
第五章 现代性的张力
一、现代性的张力:历史的根据
二、现代性的张力:逻辑的根据
三、从同源到对抗
第六章 审美现代性的四个层面
一、审美的“救赎
二、拒绝“平庸
三、对歧义的宽容
四、审美的反思性
第七章 美学的二元范畴结构
一、历史范畴
1.“素朴的”和“感伤的
2.“古典的”和“浪漫的
3.再现与表现
4.“韵味”与“震惊
5.“可读的”与“可写的
6.他律与自律
二、逻辑范畴
1.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2.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
3.价值理性与目的理性
4.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第八章 审美现代性与艺术自律性
一、艺术的命名与美学的命名
二、艺术自律性的理论谱系
三、自律性的社会学动因
第九章 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一、审美现代性的三个矛盾命题
二、否定与肯定
三、精英与民粹
四、普遍人类学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第十章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一、现代与后现代:区别与联系
二、两种现代性与后现代的真义
三、先锋派与两种后现代主义
四、审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第十一章 从现代到后现代:分化与去分化
一、现代主义与分化
1.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2.审美经验和日常经验的分化
3.精英与大众的分化
4.艺术自身的分化
附录:现代绘画的空间观念
二、后现代主义与去分化
1.艺术与非艺术界限的消失
2.艺术内部界限的消失
3.雅俗界限的消失
4.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消失
第十二章 审美话语及其表意实践
一、话语实践与现代性
二、话语的历史类型学
三、表意范式与审美形态学
四、从古典到现代和后现代
五、表意实践的审美现代性意义
第十三章 艺术与日常生活
一、作为一个现代性概念的日常生活
二、日常生活的感性颠覆
三、超越日常生活的乌托邦
四、否定日常生活的现代艺术
1.生活模仿艺术
2.“陌生化
3.间离效果
4.“非人化
5.艺术的纯粹性
6.震惊的美学
7.语言的约定性和经验的人为性
五、回到日常生活的后现代主义
第十四章 现代性与知识分子谱系学
一、现代性与知识分子的起源
二、启蒙与革命的知识分子
三、技术官僚型知识分子
四、批判型知识分子
第十五章 想象的身份
一、“自由飘浮的
二、“有机的
三、“新阶级
四、“业余者
五、“专家
六、从“立法者”到“阐释者”
七、“统治者中的被统治者
八、“追逐名声的动物
主要参考文献

审美现代性批判 内容简介

现代性是当代思想界的热点问题,它关涉到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审美现代性批判》确立了一个批判性的视野,从现代性的问题史入手,以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张力结构来解析现代性自身的矛盾和冲突。进而提供了一种理解现代性复杂性的路径。作者认为,审美现代性构成了现代性问题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它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工具理性的对抗构成了现代性自身的矛盾性。由此塑造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独特面貌。

审美现代性批判 节选

三、现代性与中国本土问题意识现代性有一个从西方到东方的扩张过程。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在其艰难的现代化历程中,不时地被现代性问题所困扰。近代以来,我们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打开,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中国被卷入了现代化进程的大潮。这一点很像伯曼在分析现代性时所描述的那样:“有一种至关重要的体验——时间和空间的体验,自我和他者的体验,生活可能性和危难的体验——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都有这样的体验。成为现代人就是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况之中,它允许我们冒险、强大、欢乐、成长,改变我们自己和世界——同时,它也威胁着摧毁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我们所是的一切。现代境况和现代体验越过了地理和种族的边界,阶级的和民族性的边界,宗教的和意识形态的边界: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可以说成是统一了全人类。但是,它也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一种分裂的统一:它把我们卷入一个永远四分五裂和不断更新的巨大旋涡之中,卷入了斗争和矛盾的巨大旋涡之中,卷入了暧昧与痛苦的巨大旋涡之中。成为现代人就是成为这一世界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中,诚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①当然,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还有自己更加独特的本土性体验,那就是中国这个曾经在世界文明史中扮演举足轻重角色的大国,这个具有几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在西方列强面前不得不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位。于是,现代化就是中国指向未来的取向,是恢复中国往昔的辉煌的路径。从全盘西化到中国本位,从以农立国到以工立国,从文化救国到教育兴国,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充满了艰辛和险阻。今天,中国已经走上了无法回头的现代化征程,回顾中国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历程,反思现代性变得尤为迫切。近几年来,现代性问题日趋成为知识界关注的重大问题,现代性作为一个关键词,频繁地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著述和文献中,现代性正在进入我们理论视野。然而,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现代性这个关键词时,有一个难题无法回避:现代性究竟是一个中国文化研究的现实问题呢?还是一种类似“存在主义”、“现象学”、“解构”或“后现代主义”那样的“理论进口”?换言之,现代性对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研究来说,究竟是一个迫切的“问题”,还是一个虚设的“论题”?本书主要讨论西方现代性的理论,尤其是文化现代性问题,特别是审美现代性。在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就有两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是否必要?它对中国本土问题的思考有何助益?第二,中国有无自己的现代性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认识和探讨?……

审美现代性批判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教授著有:《现代性的张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什么是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