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

作者:杨柳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2021-03-01

评分:4.6分

ISBN:9787511383280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北宋词人柳永的传记。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 并以“白衣卿相”自诩。该书循词觅迹, 呈现了近千年前词人柳永的真实生活。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 本书特色

柳永,一生风流的他,在务本理道的统治者眼里无疑是个异类,御笔挥就“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他的仕途就此画了句号。纵使他穷尽一生摇摆在“奉旨填词”和汲汲功名之间,*后也不过得个屯田员外郎的从六品官职,还受尽漂泊羁旅之苦和失意落魄之痛。他的一生心事全部托付在他的词章中,人们只要去读便好,纵使心潮澎湃有万语千言,但凡说出来就会变了味道。他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都是路边美的风景,花红草绿、燕语莺啼、水秀山清,还有佳人唱着动听的曲子,不需走到尽头,已是心神俱醉。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 目录

**章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少年才华初显
功名词名都要
才子佳人同心
少年易分难聚
钱塘自古繁华
见了千花万柳
第二章 赢得青楼薄聿名
曲尽承平气象
不用千金买笑
可叹生死无常
多见锦上添花
仕途失意之人
曲终情意未尽
誓言如同谎言
自是白衣卿相
第三章 奉旨填词柳三变
温柔乡,英雄冢
醉卧烟花柳巷
管他春夏秋冬
自去奉旨填词
恩爱在一时间
遇见就是福气
第四章 堪叹浮生如一梦
今宵酒醒何处
风流都成往事
千里传书寄情
空恨岁晚难归
归来物是人非
古道西风瘦马
天际不识归舟
第五章 尘烟如梦花事了
一朝夙愿得偿
老来出入官场
游宦不如归去
谁懂赤子之心
从来帝心难测
老来畏疾惧死
始终是个过客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 节选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词传(32开平装)》:夜阑人静,柳三变读罢经典,在昏黄的灯光下合上书卷,偶尔会想起过去在扬州的时光。那时候父亲任扬州善赞大夫,三变终日在府内读书练字,与兄弟玩耍游戏,偶尔还会跟随父亲闲游扬州。十里杨柳,干层云荡,万朵花开,这是他记忆里的扬州。城北清秀狭长的碧湖上,飘飘然一条画舫驶过,落红飞絮迷人眼,人仿佛将要融化在这烟花三月里。船上有歌女舞姬,从翠帷绣幕中隐隐露出半个身子,面容都是模糊的,但声音十分清晰,咿咿呀呀,唱的尽是李后主、温飞卿、韦端己那些镂玉雕琼、裁花剪叶的句子。父亲轻哼一声,斥道:簸弄风月,不过艳科而已!虽对风月情思还不甚明了,但柳三变确确实实被这“艳科”熏酥了筋骨,醉软了心肠,以至于后来在无数难眠的夜晚,常有浓情艳思、旖旎柔媚的调子在耳畔回荡。当他再读到这阕流传于家乡的无名氏所写的《眉峰碧》,就像年至衰鬓,意料之外地邂逅了儿时在费县的黄口玩伴,他突然就懂得了让自己牵肠挂肚的是什么,也明白了自己的诗里究竟缺少了什么。“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曰相看未足时,便忍使,鸳鸯只。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叶上、心头滴。”或是羁旅在外的清秀男子,或是蹙破愁眉的美丽思妇,记录下了这一腔如雨打芭蕉的心曲。笔者的姓名已经成为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其间情思却如一坛愈久愈香的佳酿,经了春花秋月、夏雷冬雪,依旧醉人。柳三变恍然惊觉,以前自己写的诗里有眼前景、身边事,却少了心底情。于是,再精美的文字,再工稳的对仗,都算不上锦绣文章,不过如同干巴巴的败絮,嚼之无味,弃之也不必可惜。能令人在割舍时痛不欲生的,若非物质上太过贵重,便是精神上不容轻薄。柳三变希望自己能写下让旁人无力更改,不能丢弃一字的词章。《眉峰碧》的悠扬曲调在田垄山间回荡,昔日在扬州听到的音律词令也穿云破月而来,又顺便卷来扬州飞絮,撩得人鼻头发痒,连心尖仿佛也生了野草,柳三变慌了手脚。除了功名,词名他也想要。那一年,柳三变十六岁,在崇安读无名氏词一阕,从此生了一颗词心。对这首具有启蒙意味的词,他喜爱到了何种程度?据说他将《眉峰碧》题写在墙壁上,反复吟诵,不知厌倦。待词名大振后,还把这件事讲给相好的歌伎听,或是为了博佳人一笑,或是情到浓时恨不得来一场精神上的裸奔,想让心灵与肉体一样,全与对方裸裎相对。多情种的赤子心,常常是一种尴尬的存在,让人欲舍而难离,欲信又止步。再后来,那个并未在柳七的风流情史上留下姓名的歌伎,又把此事告与他人,不知是筵席间话头你追我赶才随意吐露,还是为了炫耀与当世才子的一度春风。总之,就像春风拂过不会留下冬天的死角,名人的八卦,也不会错过任何一颗好奇心。坊间盛传,柳永读《眉峰碧》后“悟作词章法”,让原本只是崇安民谣的小令,一夜间风靡全国。甚至到了北宋末年,作词比做帝王更好的宋徽宗赵佶读罢,还御笔亲批:“此词甚佳,不知何人作,奏来!”可惜词臣曹组四处寻访,终究一无所获。徽宗年间,词体俨然已可与诗并驾齐驱,正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可是,在柳永生活的北宋初期,词虽不再被视为异端,到底还是不入流的。宋初词承花间派而来,柳三变年少时,张先、晏殊等宋词大家也是舞勺之年,尚无作为。所以,柳七的文学给养只能来自李煜、温庭筠、冯延巳等花间词人的作品,以及少许民间歌词俚语。……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