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国家主权,下至百姓生活,无不与地名密切相关。地名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个地名就牵动着一根历史文脉,千千万万个地名便汇成了中华民族寻根的方向,是必须要传承的文化遗产。《中国地名史话(修订版)》以地名为切人点,详细讲述了中国历代地名的发展及研究的清晰脉络,为读者揭示了地名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根基及人与自然的美妙融合。
* 地名堪称是“写在大地上的历史”,一部地名史,便是一部国家史
* 读史**案头参考,中华民族文化寻根的宝贵遗产
地名概述
地名是人类为便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而命定的地物或地域名称。所谓地物,既包括山、岭、河、湖、海一类的自然物,也包括人类建造、利用的一些人工物,如运河、道路、村落、城镇、矿山等。地域则是包括各类自然物与人工物所组成的大小不一、类别各异的区域,包括政区、自然区以及林带、渔场、工厂、农庄等等。这些地名所代表的区域是人们经常接触,甚至须臾不离的生活或劳动场所。因此,地名一出现,就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们的接触与交往也在日渐频繁且不断加强,地名的使用也随之日益广泛,它涉及工、农、运输、贸易、民政、外交以及国防等许多部门;另一方面,在地名使用过程中,地名本身又不断地发生演变。这种演变既包括地名空间位置的变动,又包括地名含义、语词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地名更易等。因
而地名研究也就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和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名学是综合地研究地名的起源、含义、语词特征、演变和分布规律及其应用,且与历史地理学、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地图学密切关联的一门独立学科。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仅目前所使用的地名居于世界各国之首,而且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地名和出现的地名著作之多,也是其他任何国家难以比拟的。自古以来,记录和研究地名的著作逐渐形成了地名学问,其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是:地名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地名的渊源和沿革,即地名的产生、含义和演变;地名的分类;地名的地理分布规律;地名学发展史;方言地名及少数民族语地名;国内外地名书写的标准化,其包括地名正名、正字、正音、地名罗马化、地名译写原则和译写方法等方面;地名档案的建立和地名信息的处理;地名工具书的编纂等。在地名学研究的这些主要内容中,除地名学发展史与地名渊源和沿革的研究之外,基本上均属于当今地名问题研究。而地名学发展史的研究是对地名学整个发展过程的研究,因此它属于理论范畴的研究和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总结,这决定了这一研究具有一定难度。但另一方面,它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地名研究深入发展的实际意义。
地名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通名与专名。所谓通名,即山、川、河、湖、郡、县、省、区一类的名称,显示出地名的类别;专名才是某一类别中地名的特称。有人把通名比作人们的姓,将专名比作人们的名,仅有姓难以识别其人为谁,单有名也会混淆不清。在习惯上将寄往安徽省蚌埠市的信写作安徽蚌埠也可以,可是寄往山西省大同市的信写作山西大同则不合适,因为除大同市外,雁北地区还有一个大同县,单写大同则会造成邮递困难。所以这个通名不能省去。通名有时也会转化为专名,例如浙江是一条江名,浙是专名,江是通名,但在浙江省这个地名中,省是通名,江则是专名的一部分。又如沙市市与津市市这两个地名中,后一个市字是通名,前一个市字也是专名中的一部分。
我国目前的大小地名,大部分都有悠久的历史,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对于旧有地名可改可不改的一律不改。以县名为例,北京市所辖的八个县以及由县改区的房山,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昌平、平谷都可以上溯至汉代。上海市的九个市辖区县也都设立在1949年以前,所以它们既是当今地名,也是历史地名。所谓历史地名,应以1949年为界限,1949年前地名也称旧地名,1949年后有变更的可称为曾用名,这样比较合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以外的兄弟民族人数虽少,但分布的地区却相当广大,这些民族地区语言也相当复杂,有些地名可能还是更古老民族命名的残存,加上汉语古今也有变化,汉译也会有不少分歧,所以探索这些地名的工作十分艰巨,更需要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与语言学家们与地名工作者通力合作,担负起这项艰巨任务。
我国历史悠久,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很长。在改朝换代过程中,由于易代改名、换帝改名以及避讳改名等,地名的变化更加复杂。在分裂时期更会形成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地的混乱情况。以徐州为例,如果加上东、西、南、北等方位词,则可以多达数十处,北徐州北面会出现南徐州。与此类似的如豫州的西面却设置了东豫州。这种混乱情况令人难以捉摸,稍不慎重就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地名是语言词汇,在书面语中都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内容。客观上“位”的内容也很重要,当然,位的内容也可以包括在义的内容之中。不过,在解释地名时未能确定其具体位置,则往往算是未得要领,可见位在音、形、义外,仍有单独列出的必要。在我国的历代政区中,同名甚至义亦类似的颇多,不用位来区别,则极易混淆。远的不说,即以清代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政区为例,同时并存的就有四个“新城县”:1.直隶(今河北)新城县,治所在今新城县东南的新城镇;2.浙江新城县,县治在今富阳县西南的新登镇;3.江西省新城县(今黎川县);4.山东省新城县,治所在今桓台县西。如果加上清代前或清代后所设的新城县,还可以列出一大堆,如不用位来区别,则会纠缠不清,所以用位作为一项要素来区别地名还是必要的。
义的探索也很复杂。义的探索是指解释地名渊源、总结地名命名规律,例如早在汉初成书的《公羊传》记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谷梁传》文公九年(公元前628年):“京,大也;师,众也;言周必以众与大言之也。”并总结方位地名命名原则,“山南为阳,水北为阳”,开了地名渊源解释的先河。1949年后新设的一些市县,如黑龙江省的大庆市、山东省的东营市以及为纪念革命烈士所设的左权、靖宇、尚志、志丹等县,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在古代地名中,前人也有解释比较清楚的,例如山西的闻喜、河南的获嘉,都是汉武帝巡行途中听到平定南越、捕获吕嘉的消息后新设的县。也有一些政区得名于一些山、川、湖、海等,这较容易理解,但很多却是古人未加解释或者尚有争议未有结论的。例如赤壁之战的赤壁就有好几种说法,甚至把苏东坡作赋的赤壁(赤鼻矶)也扯上,出现所谓“文赤壁”与“武赤壁”的说法。解释地名不能望文生义,这就是宋人沈括所说的“郢都白雪,误于郢州。东海二疏,误于海州(今连云港市西南)。”白雪指阳春白雪,是古代高雅的名曲,即使楚国郢都的人会唱的也不多。郢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的纪南城遗址,而宋代郢州则在今湖北省的钟祥市境,与郢都并非一地。“二疏”指汉代学者疏广与疏受,他们叔侄俩是东海郡兰陵县(在今山东南部)人,宋代学者乐史(《太平寰宇记》的作者)在海州境内发现两座古墓,他认为是二疏的墓,这些都是将古代不同地名混为一谈的错误。总体来看,总结地名命名原则、解释地名渊源是我国传统地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据陈桥驿研究,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解释渊源的地名达1052处,可分为自然地理地名和人文地理地名,包括24类。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对931处地名作了渊源解释,释名率达19%以上,也分为自然和人文地名两部分,总计也有24类。明代郭子章《郡县释名》对1400余个政区地名作了渊源的解释,同样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20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地名中,字形的复杂性曾给人们带来许多困难。1949年以后,有关部门曾经对一些生僻字、繁体字进行了简化,例如:陕西的盩厔县、鄠县、醴泉县、邠县、鄜县、沔县、汧阳简化为:周至县、户县、礼泉县、彬县、富县、勉县、千阳。又如青海的亹[mén门]源简化为门源,江西的雩都简化为于都等。可是在翻阅古籍时,难免还会遇到。此外,古籍中还有许多异体字,有些常用的繁体字也确实是够繁的,还有些字笔画并不多,如沫[mò末]与沬[mèi妹],汜[sì巳]与氾[fàn泛],都是水名,两组字都是相差无几,可是就难以分清。
在汉语中,地名读音往往与字形有关,所谓不认识的字,往往是指不识其形,当然也就难读其音,上述一些不常见的、简化前的地名就是如此。不过也有些常见的字在用作地名时却不按通常读音,这确是值得注意的事。例如:浙江省天台县与天台山的台读[tāi胎],山西省洪洞县的洞字读[tóng同],江西省铅山县的铅字读[yán沿],广州市属县番禺的番读[pān潘],河南开封市繁塔的繁读[pó婆],等等,这些可能与古音的残存有关。还有一些地名用字是一字多读音的,例如堡字有的读[bǎo宝],有的读[bǔ补],有的读[pǔ普]。广东黄埔的埔字读[pǔ普],大埔的埔字读[bù布]。两广一带墟字地名简化为圩[xū须]后,和江淮一带圩字地名中的圩[wéi围]字却又混淆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地名问题的复杂性可能也高居世界首位。
地名虽有大小不同的差别,但对地名工作者来说,即使是很小的地名,认识也要正确无误,否则也会造成很大损失,例如新疆境内有个火车站与辽宁境内一个新设的火车站同名,由沈阳某厂发往这个新车站的一车皮器材,却错发往新疆,发觉后又由新疆运回辽宁,试想这该是多么大的损失。又如一艘轮船在海上触礁,发出求援信号,但救援者查不到出事地点的名称,又如何进行营救。
本书讲的都是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地名的形成和演变。
徐兆奎(1917—2003),江苏沭阳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史地系,后执教于重庆南开中学、中央大学、湖北师范学院、东北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经济地理、外国地理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清代黑龙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地理与地名研究》、《徐霞客名山游记选注》、《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合著)等书,并任《北京历史地图集》(第一集)第一副主编。发表论文数十篇。
韩光辉,1947年生,山东泗水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理,著有《北京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地理学丛稿》《从幽燕都会到中华国都——北京城市嬗变》《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研究》《应用历史地理研究》等书。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秦汉称谓研究 本书特色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秦汉称谓研究》内容包括:“皇帝”“名号”与皇帝制度、关于“陛下”、秦昭襄王“西帝”故事、秦始皇“除谥法”、“...
《萧红:人鸟低飞》内容简介:在众多写萧红的传记文学作品中,王小妮的《萧红:人鸟低飞》独树一帜。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
蔡东藩中华史南北朝/蔡东藩中华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蔡东藩中华史”系列之一,讲述了南北朝的历史兴衰。《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原为旧白话,为便...
《让心纯净》内容简介:每个人又都渴望超越自我;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过去造就的。学生时代的苦读,工作当中的发奋、敢为人先,最终
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 本书特色 李涛所*的《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以史料为依据,生动描述了自1934年10月开始,中央红军为摆脱国...
《建康实录(套装上下册)》全书共二十卷。是一部记述公元三至六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事的史籍,因为先后建都建康(今
Thisbookisintendedbothasaresourceforengineersandasanintroductiontothelaymanabout...
中国文学批评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其学科特征不同于《中国古代文论选》,也不同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它注重的是面而不是点,是长河而不是湖泊,是山林而不是树木,是微...
《汗淋淋走过这些词》内容简介:该书收录2010-2017间,作家为《新京报》《文景》《天南》等文学报刊创作的评论作品。全书文章归为三
继《民国纪事本末》后,刘仲敬又一本“刷新理解、重构解释体系”的力作。本书是一系列历史快门的镜头,讲述了从殷周到清末民初的
前言第一部分博士论文和政论文章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献词序言目录第一部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
哈尼族简史 本书特色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二——《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共计55本,于上世纪80年代陆续出版。该《丛书》记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上下五千年-刘兴诗爷爷讲述-(全4册) 本书特色 《中国上下五千年》是著名作家刘兴诗潜心为中国青少年创作的一部历史读物。它保持史学家的严谨,用孩子的语言,深...
在本书中,作者反对联邦党人的思想和原则进行的精彩的介绍。尽管没有一种一致的反联邦党人思想,作者还是力图找出反联邦党人思想
鼓楼钟声:宁波老城的生命印记 本书特色 本书属于宁波文化丛书第二辑,全书围绕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鼓楼展开,对宁波主城的街巷、桥梁、...
国共往事风云录-十年内战风雨-2 本书特色 《国共往事风云录》是尹家民继《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红墙知情录》(三卷本)推出的又一力作。真实展现了始自...
中国历代年号考 内容简介 本书初版於一九八一年,一九八五年第二次印本附有订补二十馀条。初版限於当时的条件,用简体字排印。此次修订,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年号按史籍...
京剧票友史话 本书特色 票友是存在于中国戏曲发展历程中的独特现象,在世界戏剧史上绝无仅有。本书勾勒出1840年至21世纪的京剧票友长卷,同时托举出对京剧发展作出...
旌勇里国史讲座第一辑 内容简介 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旌勇里8号当代中国研究所,从2001年初开始,每月都有一次国史讲座。讲座邀请国内外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其他相...
女真民族史 本书特色 《女真民族史》主要讨论女真民族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长期以来,女真民族史研究者将女真系各族史与女真民族相混淆,作者通过大量的资料从女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