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通览》是一部规模较大的专业性工具书,兼有学术性、知识性、文艺性和资料性,是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全书共五卷,分四个部分:1.中国古代民间故事;2.中国现当代民间故事;3.故事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4.民间故事论著书目、民间故事作品书目。其中,古代民间故事和现当代民间故事,是全书的主体。全书故事梗概语言简短精准,由作者亲自撰写,并遴选出质量很高、代表性很强的民间故事,使该书真正具备权威性、典范性及可查可考性。
★ 16开精装,布面书脊,2021年5月出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民间文学、民俗学资深学者涂石先生给予高度评价:“《中国民间故事通览》无论从内容审校、版式设计或封面装帧、印刷装订等方面都做到了尽善尽美,不失为一部内容丰富、形式完美的文化精品。它的面世,决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在新历史时期的一个必然产物,也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伟大实践的一个重大成果。”
★本书收入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金元、明代、清代的古代民间故事约2400则,以及56个民族口耳相传的“活态民间故事”约2800则
★本书所选故事大多是历代民间故事的精品,力求其具有较强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值得今天的读者阅读欣赏
《中国民间故事通览》是笔者继《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与《中国民间故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之后完成的又一部著作。这三部著作既独立成书,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可以称为笔者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三部曲”。
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所有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包括神话、民间传说和狭义的民间故事。本书所展示的是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写实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四类,既不涉及神话,也不涉及民间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通览》是一部全面、系统展示中国民间故事的大型著作,以民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和中国现当代民间故事,是全书的主体。中国古代民间故事,包含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金元、明代、清代各个时期的民间故事共约2400则,选自近370种古籍。我们挑选古代作品,大多是历代民间故事的精品,力求其具有较强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值得今天的读者阅读欣赏,让读者能够从中受到启迪,汲取教益,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鉴赏水平。当然,这部分民间故事,毕竟是过去时代的作品,产生于数百年、一千多年前,甚至是公元前的产物,它们不可避免地带上过去时代的烙印,自然与今人的思想意识、欣赏趣味存在一定的距离。如同对待其他各种传统文化遗产一样,读者毋庸置疑应当具备必要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我们殷切期望,并且充分相信广大读者在阅读这部分民间故事时,是具备应有的鉴别能力和赏析能力的。中国现当代民间故事,是20世纪以来各个时期从全国各地采录的汉族和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等55个少数民族的民间故事,包括大量的幻想故事、写实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总共约2800则。这部分民间故事,是现当代仍然在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的“活态民间故事”,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延续和发展。它们与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故事更为充实,更为完整,更加具有思想意义和艺术魅力。应当指出,中国的古今民间故事浩如烟海,蕴藏极为丰富,本书用200余万字的篇幅来展现它们,仍然非常不够。在本书中,我们只能呈现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经过必要的压缩改写,力求既保留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艺术风貌,又能够节省篇幅。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中国民间故事,了解将近一个世纪采录、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的收获,展现中国故事学建设的成就,我们撰写了故事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20世纪以来中国的民间故事论著书目和民间故事作品书目,作为本书的附录,放在正文的后面。
本书*初是以辞典的形式纂写和编排的。后来同河北教育出版社商量,将其改为常规书,以现在这种编排形式呈现给读者。值得高兴的是,本书不但入选了2013一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而且入选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不仅如此,本书还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颁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资助”。这无疑对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强有力的帮助。
本书通过古今故事长卷来展示蕴藏丰富、多彩多姿的中国各民族民间故事,对于广大读者开阔眼界,进一步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都是颇有意义的。不仅如此,本书还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相关学科的参考书,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子提供学习的便利。对于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学者、从事相关文艺创作的艺术工作者,本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祁连休,著名故事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民间文学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学科片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文学评论》编委。
聪明的阿卜杜 内容简介 《聪明的阿卜杜》为回族机智人物类民间故事专辑。幽默风趣的情节,浓郁的喜剧色彩,生动诙谐的语言,豪侠尚义、嫉恶如仇的品格勾勒出一组富有光彩...
陈浩望,生于1939年,汉族,湖南省攸县人。在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执教高中和电大课程共20年。1984年起先后任攸县电视台台长、攸县文化局副局长、攸县...
◆ 百万销量游戏大作《地铁》系列原著,俄罗斯废土科幻小说代表作◆ 俄语版6个月内售出30万册,雄踞俄罗斯畅销小说榜单数月,图书版权远销欧美17国◆ 改编游戏《地...
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编年体的百年中国言论史,主要介绍了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邹韬奋等人言论。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作者近十年来的14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语法的成果,按各篇发表年份的顺序排列。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目录 ...
★《紫禁城的黄昏》在摘得九项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末代皇帝》中出镜和被提及,它也是该电影的创作蓝本。★从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与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互为印证...
愚公盘山-地方传说-中华民间经典故事会 本书特色 《淮河的来历》、《洗耳河》、《洗眉河》、《分金沟》、《婆媳让水石》、《潘家湖和杨家湖》、《包公湖》、《卓锡泉》...
魂系前生--中华文明密码 本书特色 古人留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有意也不是可以易货的古董,而是断续的DNA、支离破碎的史记影簿,是它们把我引领到他那个时代的生活,在那...
曹新宇1973年生于山西大同,2001年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博士,後留校任教。曾任蒙特利爾大學歷史系博士後研究員(2002-03),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2...
咬文嚼字(2005合订本) 内容简介 汉语是世界上*优美的语言之一。我国自古以来重视语文学习,讲究炼字、遣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母语,要下功夫去学习语文...
台灣的著名作家──三毛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浙江省定海縣人。本名為陳懋平,1946年改名陳平。筆名『三毛』更不知出自何處,只在她的《鬧學記》一篇序文中...
走近夏代文明 本书特色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十五·211工程”项目成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本书内容包括:夏史研究回顾,夏史研究中文献资料的...
钟山文化之旅 本书特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景点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概括而言,钟山风景区神韵品格及旅游特色可定位于“六大文化”,即: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佛...
中国文化全知道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底蕴,不仅能增强...
草字部首写法 内容简介 一、本书虽然旨在介绍草字的部首,但为使读者能兼享草字的艺术美,书中选用的均为历代名书家形神兼备的草字。二、本书部首的序列,以商务印书馆出...
北大国学课 本书特色 聆听大师的声音,品读国学的智慧。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这是中国五千年人文智慧的趣味赏读。一书在手,就如走进北大课堂;一卷在握...
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所探讨的问题是汉魏到陈隋之间(公元前206-公元617)韵部演变的历史。书中具体包括了:周秦韵部与...
鄂温克族 内容简介 雄踞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中国56个民族由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的不同,因而既有同...
渐渐消失的匠人行当 本书特色 在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数不清的行当,出现过数不清的匠人。这其中有精益求精的师傅,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有技艺精湛的艺人,有...
幾米近年來國內最炙手可熱的繪本作家。1998年8月首度出版個人的繪本創作,1999年以《向左走‧向右走》、《聽幾米唱歌》和《月亮忘記了》三部作品,展現出驚人的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