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哲学

艺术哲学

作者:[法] 丹纳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21-1

评分:8.6

ISBN:9787521712766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西方艺术哲学史,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很多人想要了解却又望而却步。

法国知名艺术家、历史学家丹纳,将这部《艺术哲学》带给大众,为普通人打开了解艺术哲学的大门。

该书跨越地理、历史、政治、文学和宗教等各个领域,娓娓讲透雕塑、文学、绘画、音乐、建筑五个艺术门类,讲到荷兰绘画,丹纳甚至会从荷兰特殊的地势与气候分析起,剖析环境对画家性格的影响,对色泽与风格的影响……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读来让人豁然开朗,如梦初醒。

从古希腊到19世纪,整整两千年西方美术哲学精髓,在丹纳笔下,变得轻松有趣,亲切可感。阅读这部传世杰作,零基础没关系,您将不知不觉掌握西方美术哲学精髓,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懂得关心美好事物。

法语翻译界泰斗傅雷,翻译本书中译本期间,忍不住亲手摘抄6万多字,寄给其子傅聪。

编辑推荐

◆翻开《艺术哲学》,零基础轻松看懂艺术哲学,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品位!

◆2020年全新升级珍藏版,您的私人纸上博物馆,219件艺术品随心看!

◆突破性收录全球高清名画219幅!超大开本,全彩印刷,足足809页!

◆傅雷经典译本,一字未删,完整典藏!译文优美流畅,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免费赠送精美书签+藏书票+明信片,爱书人必备必藏。

◆出版五十年,畅销五十年,每个人的书架上都值得拥有一套。

◆傅雷曾手抄6万字给其子傅聪,认为如果细读,“做人方面,气度方面,理解与领会方面都有进步,不仅仅是增加知识而已”。

◆“艺术书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让人静下来。我很喜欢《艺术哲学》,它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全球艺术的发展,阐释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基本上你对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对人性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刘强东

名人推荐

应当每年选定一二部名著用功细读。比如丹纳的《艺术哲学》之类,若能彻底消化,做人方面,气度方面,理解与领会方面都有进步,不仅仅是增加知识而已。

——知名翻译家 傅雷

艺术书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让人静下来。我很喜欢《艺术哲学》,它非常系统地梳理了全球艺术的发展,阐释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阅读完这本书之后,基本上你对人类需求的不同层次,对人性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知名企业家 刘强东

(丹纳)是当世头号历史学家。

——德国哲学家 尼采。

我现在信仰丹纳的纯客观批评法,此法虽有缺陷,然而是正当的方法。

——知名作家 茅盾

每次我都流眼泪,我知道他(傅雷)多么孤独,我还感受到他内心生活的丰富……他为了使我更了解希腊精神,把他翻译的《艺术哲学》手抄了6万字寄给我,太了不起了。

——知名音乐家 傅聪

这本书对我欣赏油画,理解一些艺术家很有好处。

——艺术家、中央美院前院长 靳尚谊

傅译不光是丹纳思想的传达,也是优美古雅的中文典范。

——知名作家 陈丹燕

这样的文字,真是了不起,也是我少年时代曾经反复被感动过的,现在看也还是很感动。

——知名评论家、文化学者 张颐武

左拉、莫泊桑等人的文风归功于丹纳的影响。

——《大英百科全书》

作品目录

目录
译者序

编校说明
第一编 艺术品的本质及其产生
第一章 艺术品的本质
第二章 艺术品的产生
第二编 意大利文艺复兴期的绘画
第一章 意大利绘画的特征
第二章 基本形势
第三章 次要形势
第四章 次要形势(续)
第五章 次要形势(续)
第六章 次要形势(续)
第三编 尼德兰的绘画
第一章 永久原因
第二章 历史时期
第四编 希腊的雕塑
第一章 永久原因
第二章 历史时期
第五编 艺术中的理想
第一章 种族
第二章 时代
第三章 制度
第一章 理想的种类与等级
第二章 特征重要的程度
第三章 特征有益的程度
第四章 效果集中的程度
人名译名原名对照表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H. A. 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

法国知名艺术批评家,史学家,被称为“批评家心目中的拿破仑”。

丹纳一生潜心学术,精通希腊文、拉丁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曾游历整个欧洲,其后在四大美术学院之一巴黎美术学校担任教授,开设美术史讲座,本书便是这一讲座的结晶。

丹纳对法国文学有深远影响,其写作影响了左拉、莫泊桑等人,茨威格也曾就丹纳作为其博士论文研究对象。其主要著作有《艺术哲学》《拉封丹及其寓言》《现代法兰西渊源》等。

译者简介

傅雷(1908-1966),知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公认的法语翻译泰斗。

出生于江苏南汇(今上海浦东)。20岁留学法国巴黎大学,23岁回国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66年,与夫人朱梅馥同殁于上海寓所。

一生译著宏富,译文忠于原著,传神流畅,带着火一样的热情,深...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这句话极其重要,让我多解释一下。文明过度的特点是观念越来越强,形象越来越弱。教育、谈话、思考、科学,不断发生作用,使原始的映象变形、分解、消失;代替映象的是赤裸裸的观念,分门别类的字儿,等于一种代数。日常的精神活动从此变为纯粹的推理。如果还能回到形象,那是花足了力气,经过剧烈的病态的抽搐,依靠一种混乱的危险的幻觉才能办到。一一这便是我们今日的精神状态。我们不是自然而然成为画家的了。我们脑中装满混杂的观念,参差不一,越来越多,互相交错;所有的文化,本国的、外国的、过去的、现在的,像洪水般灌进我们的头脑,留下各式各种碎片。

——引自章节:第四章 次要形势(续)


他住在底层,我们住在三楼或四楼。由此产生无数重要的后果,一个人住在地面上,所有的门户直接开向田野,另外一个人在一所现代的高楼上,关在一些狭小的笼子里;差别之大莫过于这样两种生活了。

——引自章节:第二章 时代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