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麦经典:幸福之路

果麦经典:幸福之路

作者:(英)伯特兰·罗素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21-1

评分:8.9

ISBN:9787201168821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90年长销经典,诺奖得主罗素风靡东西方的幸福指南。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前非诚勿扰学者嘉宾黄菡新译,2110字导读推荐。

《幸福之路》是罗素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经典生活哲理书。全书简明扼要地分为“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两大部分,不去讲高深的哲理 和枯燥的说教,而是直接反思生活中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如通过兴致、情爱、家庭、工作、闲情逸致等。

作者给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和清晰、坦率、真诚的剖析论证;他所开列的药方,也都是亲历亲见,并且实践证明有效提升了他的幸福感,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无数感到苦闷而又不甘忍受的男男女女,完全能够借此明察自身的困境,进而找到突围之路,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是每个人在幸福追寻途中的必备指南。

【学人推荐】

阅读罗素的作品给我带来了无数快乐的时光。

——爱因斯坦

罗素的思考以其清醒、开明和对常识的坚守而独树一帜。

——A.C.格雷林(英国首席幸福经济学家)

罗素正确提问,清晰作答。一部深入人性的悲悯之作。

——理查德·赖亚德(大英帝国司令勋章得主)

作为最近大量出版的自助书籍的原型,很少有像罗素的这本小书一样值得一读。

——丹尼尔·丹尼特(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媒体推荐】

罗素的书是圣经的现代替代品。——《时代周刊》

他说他写的是常识,实际上是不寻常的智慧。——《观察员》

信念出错、思想混乱的日子里的必需品。——《听众》

快乐指南,罗素已做到最好。——《新闻纪事报》

这本系统化的常识手册,明智而直率,应该为全国的每一位家长、教师、部长和国会议员所阅读。——《大西洋月刊》

作品目录

译者序
献诗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幸福的原因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幸福?
第二章 拜伦式的不幸福
第三章 竞争
第四章 无聊与兴奋
第五章 疲劳
第六章 嫉妒
第七章 罪恶感
第八章 受害妄想
第九章 舆论恐惧
第二部分 幸福的原因
第十章 还能有幸福感吗?
第十一章 兴致
第十二章 情爱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闲情逸致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
译名对照表
· · · · · ·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 (Bertrand Russell)

英国剑桥大学毕业,20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家与和平主义者。代表作:《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等。

黄菡(译者)

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曾任非诚勿扰学者嘉宾。翻译作品有:《男性气质的终结》《悲伤的力量》。

精彩摘录

渐渐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毛病不再介意;我开始愈加注意外界的事物:世界的状况,各种知识,以及我所喜欢的那个人。诚然,对外界的关注也有带来痛苦的可能:世界也许会爆发战争,某方面的知识也许难以获得,朋友也许会死亡。但是这类痛苦不像那类源于厌恶自己的痛苦那样,会破坏人生的本质。每种对外界的兴趣都会引起某种活动,并且只要那兴趣不减,这种活动便能完全抑制住苦闷。相反,对自己的关注绝不会导致任何进步的活动。它也许会使你写日记,对自己进行精神分析,或者去做修道士,但是一个修道士只有当修道院里的事情使他忘掉自己时才会愉快。他以为源于宗教的这种愉快,其实靠着清洁工的职业一样可以得到,只要他不是不得不当一名清洁工。对于那些过于自我专注以至无可救药者,外部的戒律是通往快乐的唯一途径

——引自第20页


1.动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很快乐满足。人也应该如此,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其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2.放弃某些向往的目标——例如关于事物的不容置疑的知识的获得——因为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它们。3.幸福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如战争、失去朋友等,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而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则往往会给生活的本质方面以灭顶之灾。4.自恋,包括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慕的习惯。某种程度的自恋是正常的,然而一旦过头了,它就会变成一种恶习。当虚荣达到某种程度时,对他人就不会再有真正的兴趣,从爱情中也不能达到真正的满足。5.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人们不会如他所自认为的那样去看待他。虚荣心,一旦达到某个极点,便会由于自身的原因扼杀任何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且不可避免的导致倦怠和厌烦。6.虚荣心的根源一般在于自信心的缺乏,疗养的方法在于培养自尊。7.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没有一些方面的满足,于是把这种满足看的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个方面苦心寻求;他们仅仅对成功,而不是对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8.今天,许多聪明人以为自己已经把所以早年的热情看透,从而确信再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生活下去了,且这样的人还在增多。9.人同其他动物一样,对一定量的生存竞争较为适应,而在生活中的一切极易满足时这一努力的丧失就使他失去了幸福的一个根本要素。一个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往往会认为:愿望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幸福。需求对象的残缺不全,正是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10.只注视着未来,认为今天的全...

——引自第22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