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 儒注释不绝,*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懦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往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
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以前人读《论语》,大率必读此书。明清两代以朱注取土,于是读《论语》必兼读朱注,已八百年于兹。朱注不能无误,清儒考据训诂之学度越前人,朱注误处均经发正。而清儒持汉宋门户之见过严,有朱注是而清儒刻意立异,转复失之者。其所驳正,亦复众说多歧,未归一是。又考据家言,辞烦不杀,读者视为畏途。故今社会流行,仍以朱注为主。
民国以来,闽县程树德为《论语集释》,征引书目,凡十类四百八十种,异说纷陈,使读者如入大海,汗漫不知所归趋。搜罗广而别择来精,转为其失。故《论语》虽为一部中国人人必读书,注《论语》者虽代不乏人,而就今言之,则仍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此余之《新解》所由作也。
为《论语》作新解,事有两难。异说既多,贵能折衷,一也。《论语》距今两千载以上,何晏《集解》距今一千七百年,朱注距今八百年,刘氏《正义》距今亦一百六十年。时代变,人之观念言语亦多随而变。如何用今代之语言观念阐释二千五百年前孔子之遗训而能得其近是,使古今人相悦而解,二也。
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然众说势难备列。程式《集释》篇幅逾两百万字,而犹多遗漏。本书所采,亦多越出程书之外者。然若专举一说,存以为是,又使读者不知有古今众说之异,亦无以开其聪明,广其思路,而见义理之无穷。且一说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说。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当兼采三家四家之说斟酌和会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众说,几所采摭,理当记其姓名,详其出处,一则语见本原,一则示不掠美。然就读者言之,则贵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论语》之本义。大义既得,乃加沉潜反复之功。若注文一一称姓名,列篇题,又势必照录原文。原文义旨未尽,复须重加阐发。遇折衷诸家,则必条列诸家之说于前,续加融贯之文于后。此可以显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实无益于读者之精契与密悟。《新解》旨取通俗,求其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体求简要,辞取明净,乃不得不摆脱旧注格套,务以直明《论语》本义为主。虽违前轨,亦具微衷。抑如未注,义诂事据,多本汉儒,亦不逐一标明。惟引宋儒之说,始必著其姓氏,以见其为一家之解。余书非欲成一家言,仅求通俗易诵览,自不必一一征引出处。倘读者必欲追寻本原,则上举三书与程氏之《集释》具在,循此踪迹,宜可十得七八。纵欲掠美,实亦无从尔。抑余之为新解,亦非无一二独得之愚,越出于先儒众说之外者。然苟非通观群言,亦无以启发新知。众说己见,既如水乳之交融,何烦径渭之再辨。且作注加筌蹄,意在得鱼兔。鱼兔既获,筌蹄可弃,故亦不一一标出也。本书*先属稿在1952年春,当时力求通俗,专用白话。成稿未及四分一,乃复悔之。意谓解《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欲以通俗之白话,阐释宏深之义理,费辞虽多,而情味不洽。又务为浅显,骤若易明,譬如嚼饭哺人,滋味既失,营养亦减。意不如改用文言,惟求平易,较可确切。虽读者或多费玩索之功,然亦可以凝其神智,而浚其深慧。惟苦冗杂少闲,乃遂搁置。
嗣于1960年赴美讲学耶鲁。课务不迫,乃决意改撰,获成初稿。自美归后,又络续修订,前后三年,粗没于定。惟体例则一仍*先之旧。先原文,次逐字逐句之解释,又次综述一章大旨,*后为《论语》之白话试译。全书篇幅,当不出三十万字。其果可以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矣乎?其果能折衷群言而归于一是矣乎?作者才力所限,谨以待读者之审正。
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然众说势准备列。程式《集释》篇幅逾两百万字,而犹多遗漏。本书所采,亦多越出程书之外者。然若专举一说,存以为是,又使读者不知有古今众说之异,亦无以开其聪明,广其思路,而见义理之无穷。且一说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说。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当兼采三家四家之说斟酌和会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众说,凡所采摭,理当记其姓名,详其出处,一则语见本原,一则示不掠美。然就读者言之,则贵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论语》之本义。大义既得,乃加沉潜反复之功。若注文一一称姓名,列篇题,又势必照录原文。原文义旨未尽,复须重加阐发。遇折衷诸家,则必条列诸家之说于前,续加融贯之文于后。此可以显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实无益于读者之精契与密悟。……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 古注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本书特色 《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制礼作乐-先秦儒家礼学的形成与特征 内容简介 传...
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是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儒学的转折-阳明学派教育思想研究 目录 绪论**章 王...
《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思路清晰,比一般哲学史著作更易把握其内在线索,能获得更清晰的哲学历史发展的概念。一条显明的逻辑思路
圣严法师-宗教与人生 本书特色 神通真的法力无边吗?在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的时代里,何处是人生的归宿?身心的安顿,心性的超脱,就在一念之间。茫茫人海中,苦苦追寻,...
本原与延异: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及其他有关作者的大量原文文献出发,经过细致地分析、比较和研究,梳理了贯穿德里...
价值与审美取向研究 本书特色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一项关于文学艺术审美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的大样本社会问卷系列调查是本书的基础与前提。收在这本书中的文字由...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跨越千年的论战 今文经书与古文经学之争 内容简介 中国经学,从西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算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
中国近代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演进 本书特色 社会精英的学术思想必须以知识形态实现社会化,才能被普罗大众接受,并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精神动力。中国近代(1840&m...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内容简介 弗洛伊德是性学之父、对20世纪人类有划时代影响的思想大师。拥护他的人认为他是西方*伟大的哲人、科学家,对哲学、心理学、美学和今...
《你知道菩萨为什么低眉吗?李叔同谈佛》是弘一法师一生体悟和修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主要收录了大师出家前后的杂记、文艺作
西方哲学经典之作中世纪全能博士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欧洲中世纪神学集大成之作台湾天主教圣托玛斯国际中心创办人吕穆迪权威译本
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书特色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
哲人哲语——革命与民主 本书特色 本书是政治学领域绕不开的著作。其特色在于:*,它不是从理论出发,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立足于扎实的...
基斯洛夫斯基为故事里的人物设置了极端的困境,让他们面对永恒的道德难题和棘手的选择,挑战古老的十诫,伴随彻底的绝望和撕心裂
义理学十讲纲要 内容简介 《义理学十讲纲要》是张君劢先生旅美期间,在旧金山孔教会的演讲。作为新儒家的代表,本书集中体现了张君劢先生对于议理学的理解,并从思想、政...
本书系著名哲学家唐君毅先生与钱穆共同创办香港新亚书院时期所作有关青年读书、治学及为人之文章结集,作者希望藉此为契机,使青
孔子与儒家 内容简介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人生的阶梯 本书特色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富、注重培养...
醒客悦读-旷野呼告 本书特色 合斯托夫是这样一位哲学家,他以自己的全部存在进行哲学思考,对他来说,哲学不是学院事业,而是生死事业。他的哲学认为存在的奥秘只有在人...
禅的光年 本书特色 禅的光年:读佛即是拜佛,学禅即是修身,禅是*好的心灵导师。浙江佛教协会会长怡藏法师倾情作序,《这个和尚有点萌》作者延参法师诚挚推荐!禅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