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导读

黑格尔导读

作者:[法国] 亚历山大•科耶夫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2021-10

评分:9.1

ISBN:978754478785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 法国天才哲学家科耶夫精辟解读哲学大师黑格尔

 轰动20世纪的哲学经典,逻辑严密,语言精妙,常读常新

 绝版重印,精编精校

————————————————

这是对《精神现象学》的天才解释:不知有多少次,克诺和我从小课堂里出来时透不过气来,是的,透不过气,说不出话……科耶夫的课程将我折断、压碎、杀死了不知多少次。——巴塔耶《内在体验》

科耶夫首先是一个哲人——这至少意味着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整全性的真理。他对厘清世界的激情远胜于他改变世界的激情……由于科耶夫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从不追求独特,他的独特性在于他力图在过去的明哲思想中寻找真理。——艾伦•布鲁姆

——————————————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

作品目录

编者按
代 序
I. 1933—1934学年课程
II. 1934—1935学年课程
III. 1935—1936学年课程
IV. 1936—1937学年课程
V. 1937—1938学年课程
VI.1938—1939学年课程
附录
I. 黑格尔关于实在的辩证法和现象学方法
II. 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概念
III. 《精神现象学》的结构
· · · · · ·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科耶夫(1902—1968)法国哲学家,出生于俄国。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对法国当今的思想界和学术界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除了《黑格尔导读》外,主要著作还有:三卷本的《论异教哲学思想史》。

精彩摘录

什么是意识形态?它不是一种客观真理(Warheit),也不是一种错误,而是能通过斗争和劳动成为真实的某种东西,因为斗争和劳动能使世界与理想一致。斗争和劳动的考验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真实的或虚假的,人们注意到,在革命过程结束时,已经实现的东西不是作为出发点的纯粹意识形态,而是不同于意识形态和作为这种意识形态的真理(“被揭示的现实”)的某种东西。

——引自第136页


主任为得到承认进行斗争和冒生命危险,但是,它仅仅得到了一种对他来说没有价值的承认。因为他只能是通过他认为有资格成二年他的那个人的承认,才可得到满足。所以,主人的态度是一条存在的绝路。一方面,主人之所以是主人,仅仅在于它的欲望不针对一个物体,而是针对另一个欲望,因而有一种被承认的欲望。另一方面,在成为主人后,作为主人,他必须寻求得到承认……主人走错了路。再试之成为主人的斗争之后,他并没有成为在进行这种斗争时他所希望成为的人:被另一个人承认的一个人。所以如果人只能通过承认才能得到满足,那么以主人身份行事的人永远不可能成为这样的人。

——引自第2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