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1.0到农业4.0

从农业1.0到农业4.0

作者:温铁军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年:2021-11

评分:7.6

ISBN:978752072387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民政部、国家林业草原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作品目录

目录
“国仁文丛”总序
前 言 我们对生存与发展的另类解释
*一章 气候与农业: 东西方文明起源肇始的优劣分界线
一、 楔子: 从 “竺可桢假说” 看当前的国际争锋
二、 “中华” 的起源———呈现 “重瓣花朵” 结构的 中华早期文明
三、 气候影响着早期文明的兴盛与衰亡
第二章 世界农业发展与美欧亚 “三分天下”
一、 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
二、 莱茵模式——欧洲宗主国的中小农场农业
三、 东亚模式: 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原住民农业
四、 东亚农业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第三章 中国传统农业: 引领未来
一、 魅力无穷的中国传统农业模式
二、 百年未有之变局: 近现代中国传统农业大变革
三、 从有机到污染: 近现代科技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
四、 可持续生态发展: 中国农业的唯一出路
第四章 农村生态资源价值化: 复兴 “三农” 之路
一、 敢问路在何方: 农村生态资源的价值化之路
二、 农村生态资源的全域整体开发
三、 探索与实践: 对几个真实案例的再剖析
第五章 风物长宜放眼量: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视野
一、 他山之石: 多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察
二、 真实的中国故事: 中国可持续农业发展观察
三、 再思考: 属于中国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后记 从农业1.0到农业4.0
· · · · · ·

作者简介

温铁军,1951年5月生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西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民政部、国家林业草原局、国家粮食局、北京市、福建省等省部级政策专家和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先后承担多个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担任国家、多个省部级重点项目首席专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证书、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CCTV年度经济人物奖”、“中国环境大使”称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

精彩摘录

一般情况下,当资源变得稀缺并具有明确的产权之后,即可变为资产,这一过程称为资源资产化;资产用于增值创造收入时即成为资本,这一过程称为资产资本化。在“两山+两化”的指导思想下,生态资产的资本化是实现生态资产价值并增值的有效方法,农村生态资源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经历农村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的过程。进一步,有产权的生态资产只有进入市场才能转变为资本流动起来④,农村生态资源变成生态资产,稀缺性是农村生态资源成为生态资产的重要条件;生态资产变为生态资本是生态价值体现的最终结果。

——引自章节:第三章中国传统农业:引领未来


美国著名学者斯特恩斯在梳理消费主义的历史进程时曾这样指出,18世纪60年代的消费革命催生了消费主义文化,也使消费社会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西欧国家诞生。随后,它开始向美洲大陆蔓延。“在1850年,美国的消费主义已经与欧洲国家并驾齐驱。至1880年,学徒(即美国消费者)开始教师父,已勾勒出美国消费者的领导地位。”概言之,消费主义文化蔓延的基本路径是西欧-美国-全球,其特征就是“将新商品的开发以及消费者对新商品的欲求变成社会经济生活的核心部分”。参见董玲《西方消费伦理研究评述》,《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17(03)期,第22一26页、第146页。

——引自章节:前言我们对生存与发展的另类解释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