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荒丘五十年

热土荒丘五十年

作者:(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我思Cogito

出版年:2021-11

评分:7.3

ISBN:978755984281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著名考古学家瑞德维拉扎教授的学术生涯回忆录。从19世纪末开始,中亚地区有许多闻名于世的考古发现,这与享誉世界的老一辈考古学家如M. E. 马松教授、普加琴科娃教授等杰出学者的长期努力密不可分。他们是本书作者的考古学引路人和人生导师。这部回忆录反映出一个曾经辉煌的中亚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以及一大批优秀的考古学家是如何在考古实践中成长的往事。

作者的求学生涯、随后参与或主导的一系列考古工作,以及和师友之间的交往,构成了本书的主体。作者叙事简洁流畅,论述清晰缜密,书稿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通过本书,读者既能深入了解北高加索和中亚重大考古项目的发展脉络,也能走进考古学者的日常生活,了解考古工作的艰辛与趣味,更能切实体会到两代优秀中亚考古学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这是一部能够激励人们爱上读书治学、激发对考古学的好奇与兴趣的不可多得之作。

◎编辑推荐

考古可不是蹲在土坑里磨洋工,马松导师一天的行程安排会严格到连学霸都偷偷叫苦。

就算导师是世界闻名的考古专家,学生也会忍不住偷偷送他一个外号。

当画了三天三夜的古城遗址平面图被白蚁啃得七零八落时,谁都会被气到只想在床头痛哭。

在被导师抓到睡懒觉之前,捏着牙刷冲到考古场地需要几分钟?

未来的考古学家也会抱着偷摘的沙地西瓜,被骑毛驴的看瓜人一路狂追!

当天气变得寒冷,野外的考古学家,不要犹豫,像猫一样睡到厨房的灶台上去吧!

以上是瑞德维拉扎教授在本书中讲述的考古场地的日常生活。这绝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在这部回忆录里,无论是作者自己,还是他最崇敬的导师马松教授,以及他的考古学同学们,都是有趣生动的人物,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这是一部能够吸引你一直读下去的回忆录。书中的黑白老照片更是满满年代感,把读者瞬间带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亚考古世界。

本书属于《新丝路艺丛》。继《地中海城记》和《陌生人马可》之后,让我们跟随“中亚考古骑士”,从北高加索的切格姆出发,穿越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古城、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城,直抵帕米尔西部的巴克特里亚,探寻中亚考古的艰辛岁月和辉煌成就,回味两代学者的青春芳华和趣味日常。

作品目录

第一部
引 言 / 003
一 基斯洛沃茨克,感受考古 / 007
二 切格姆,最初的考古考察体验 / 031
三 M. E. 马松在基斯洛沃茨克 / 051
四 古老的梅尔夫 / 071
五 在乌兹别克斯坦最初的日子
与 G. A. 普加琴科娃一起在粟特从事考古勘察 / 098
六 M. E. 马松教授的最后一段路线
克什考古的地形考察 / 117
结束语 / 132
第二部
引 言 / 135
七 塔什干国立大学考古教研室和历史系 / 137
八 大学生科学考古小组 / 165
九 无价知识的宝库 / 181
十 野外考古实践 / 191
十一 梅尔夫古城,南土考古综合考察 / 199
十二 基什和纳赫沙布
克什考古地形考察 / 212
十三 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间朝向克伦克尔大街的宿舍 / 222
十四 第一次去摘棉花 / 248
十五 暑假,在北高加索的考察和路线 / 255
十六 返回塔什干 / 266
十七 第一次来到巴克特里亚
哈腾—拉巴特 / 271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乌兹别克斯坦)瑞德维拉扎(Эдвард ВасильевичРтвеладзе,1942— ),考古学博士、教授,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院士,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特别顾问,考古学家、壁画学家、钱币学家。1986—2016年一直担任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队队长,参加过一百多次在中亚、高加索和塞浦路斯开展的考古考察活动,主持发掘玄奘取经拜访过的铁尔梅兹古城郊外的佛寺群遗址等,有木鹿古城遗址、尼萨古城帕提亚宫殿的象牙来通等著名考古成果。著有30部专著,代表性著作有《伟大的丝路》《贵霜朝大夏佛寺考古》《丝路钱币两千年》《从粟特到高加索:考古所见的黑貂-黑海之路》;在世界许多国家发表数百篇有关历史、考古、钱币、古代铭文和艺术史的科研文章。荣获乌兹别克斯坦杰出贡献奖章、“舒赫拉特”(Shuhrat)国家奖等。

译者:陈杰军,俄语翻译、自由撰稿人。曾于199...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但说实话,在那个时期,所有的藏书总计仅数百本,一个不大的书架就能放下。当然,这还未到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藏书的数量逐渐增多,甚至让它们“侵占”了居住空间。家中所有的架子、桌子上和柜子里,都塞满了书,甚至在地板上一堆堆地码放,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图书帝国的“下城”。总之,说句实话,如今要找到一本需要的书,就如同进行考古发掘一般。许多私人图书馆的命运让人唏嘘。如果说,M。E。马松、I。I列姆佩尔、H。C。格拉日丹基娜、5。H。扎瑟平等人的藏书被转交给了物质文化遗址保护科学生产管理总局,使得这些书至今依然能够被使用,那么那些因主人去世而导致的私人图书被丢弃和被部分贱卖的情况,则让人感到惋惜。

——引自章节:九 无价知识的宝库/181


塞琉古王朝皇帝安条克索托

——引自章节:三 M.E.马松在基斯洛沃茨克/051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